摘要:这事说白了,就是一场 “领导把骨干逼走,最后自己翻车” 的现实版爽文。东方小孙当年多硬气啊:手握俞敏洪的信任,觉得董宇辉不过是个会卖货的主播,功劳都是领导指挥得好,甚至擅自用人家肖像赚钱、公开羞辱式公布薪酬,活脱脱把职场搞成了 “一言堂”。
最近东方甄选的 “宫斗戏” 虽然热度降了,但留给打工人的震撼还在 —— 曾经被领导断言 “想法天真、不懂管理” 的董宇辉,单飞后带着《与辉同行》年入百亿。
更是和央妈、地方官方、企业大佬玩得风生水起;而当初一脸傲气的东方小孙,守着老摊子把东方甄选搞到账面亏损,自己也灰头土脸退了场。
这事说白了,就是一场 “领导把骨干逼走,最后自己翻车” 的现实版爽文。东方小孙当年多硬气啊:手握俞敏洪的信任,觉得董宇辉不过是个会卖货的主播,功劳都是领导指挥得好,甚至擅自用人家肖像赚钱、公开羞辱式公布薪酬,活脱脱把职场搞成了 “一言堂”。
但广大丈母娘看这事,第一反应不是吃瓜,而是后怕:当领导把员工的努力当成 “理所当然”,把权力当成压制人的工具,最后只会把人心推得越来越远 —— 职场里最伤人心的,从来不是苦和累,而是 “你干得再好,在领导眼里也只是个工具人”。
咱打工人看东方小孙这波操作,简直像在看职场反面教材大全。先说最基本的 “认人” 吧 —— 董宇辉直播间里卖的不是玉米,是 “知识改变命运” 的故事;卖的不是牛排,是 “普通人奋斗” 的共鸣。粉丝为啥死磕他?说白了,大家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寒窗苦读的农村娃、加班到凌晨的打工人、被领导打压却咬牙坚持的那个 “自己”。
可东方小孙偏不这么想,他眼里董宇辉就是个 “会带货的打工仔”,功劳全归管理层决策,甚至觉得 “没了你地球照转”。更绝的是,董宇辉都被逼得回老家 “静卧” 了,他还在直播间摔手机、公开人家工资条,美其名曰 “打破饭圈文化”,这不就是职场 pua 吗?“你看看你赚这么多,公司给你平台你还不知足?”
再说他对粉丝的迷之操作,简直把 “傲慢” 写在脑门上。粉丝说 “支持宇辉才下单”,他偏要杠:“支持谁不一样?都是东方甄选的货!” 大哥,人家追的是董宇辉的人情味,你非要把情怀搞成 “流水线卖货”,这不相当于奶茶店赶走最会讲段子的店员,还让顾客 “别挑服务员,反正奶茶都一样”—— 能不翻车吗?
最关键的是,他连 “职场生存基本法则” 都没搞懂。在抖音的地盘上,靠董宇辉攒起流量后,转头搞自己的 APP,这不等于在别人家客厅开派对,还说 “以后我要把客人都拉到自己家”?平台能乐意吗?同行能不看笑话吗?
结果呢?董宇辉单飞后带着资源一路开挂,东方甄选没了 “人形流量池”,只能在亏损边缘硬撑 —— 这哪是输给能力,分明是输给了 “不懂人心” 啊!
现在回头看,东方小孙输的根本不是能力,是 “把人看扁了” 的傲慢。有网友说得扎心:“没有董宇辉的东方甄选,就像拆了发动机的车,领导还在驾驶座上骂零件不听话 —— 你倒是看看,核心零件早就被你踢到竞争对手的车上了!”
这事最值得琢磨的是:东方小孙的每一步决策,从商业逻辑上看都 “没错”—— 控制核心员工、拓展自有平台、淡化个人 IP,都是教科书级的 “防风险操作”。但他忘了,商业的底层是人,直播的本质是 “信任连接”。
当你把那个能让观众熬夜下单的 “人间清醒董老师”,当成可以随时替换的 “带货工具”,当你对着支持他的粉丝大喊 “别搞个人崇拜”,其实就已经在否定这个行业最珍贵的东西 ——人情味。
最后问所有管理者一句:当你在办公室计算 “员工离职成本” 时,有没有算过 “人心散了” 的隐性代价?当领导把员工当 “耗材”,员工凭什么把公司当 “家”?东方小孙的教训,与其说是输给了董宇辉,不如说是输给了这个越来越 “讲感情” 的商业时代 —— 你可以不懂流量,但不能不懂人心啊。
来源:善护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