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孩子不明原因感染,三甲医生还原诊疗过程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0 17:45 2

摘要:患儿左腿活跃、有力,右腿则一碰就疼、一动就受伤。骨科手术记录显示,美美的右髋浸泡在深黄色脓液中,骨质被侵蚀得千疮百孔,四周有大量肉芽组织。

儿童结核较成人更易重症化,正确的临床诊治方式尤为重要。

撰文 |燕小六

责编丨汪 航

回忆起第一次见到美美(化名)时的情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黄丽素印象深刻。

患儿左腿活跃、有力,右腿则一碰就疼、一动就受伤。骨科手术记录显示,美美的右髋浸泡在深黄色脓液中,骨质被侵蚀得千疮百孔,四周有大量肉芽组织。

骨科、康复科等认为预后不容乐观,右腿极大概率会失能,能站起来就不错了,很难达成父母希望的“可以走路”。

参与会诊后,黄丽素略加思索后说道:“让我们试试吧。”

经过治疗,美美的右腿情况明显改善/图源:受访者

婴幼儿结核往往在肺外,死亡率高

美美因外伤后右侧髋部疼痛、久久不愈就医。父母回忆,孩子右腿一直不太好,婴儿期换尿布一碰就哭。到该学走路的年龄,拒绝行动的表现就更明显了。

被骨科收入院时,美美体重只有8.5kg,低于同性别同龄儿,属于发育迟缓。X光片提示右髋关节脱位,手术做了清创引流,并送组织培养、做病理。结果提示慢性坏死性肉芽肿性炎。

“结合骨科病理和临床表现,我们推断美美很可能感染了结核。”黄丽素告诉“医学界”,儿童结核病往往没有肺部或发热等症状,而是因为全身其他问题就诊。

该院感染科徐浩医生就常到其他科室会诊患儿。他们中,有患儿出生仅3月龄就肠坏死、肠造瘘;有9岁男童胸口长了一个鸡蛋大包块,多次手术、抽出大量胸水的;以及淋巴结、中枢神经、肝脏出问题的……

他们的病根都是结核感染。

徐浩告诉“医学界”,儿童肺外结核高发,可能和各系统发育不全等有关。结核杆菌是一种呼吸道病原体。孩子的免疫力较低,一些病菌能躲过免疫系统攻击,通过循环到达身体其他部位,引起淋巴结肿大、腹膜炎、骨损、脑膜炎等。

因此,儿童结核较成人更易重症化。前不久,徐浩遇到一名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这是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死亡率达50%,年龄越小、病死率愈高。即使幸存,也极可能出现神经后遗症。

这名患儿有免疫缺陷,到院时,脑积水严重,不久突发脑梗。但经过1年左右强化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手、眼功能恢复正常,腿脚从原来完全瘫痪,恢复至如今能走几步。

“我们一直强调,孩子的潜能无限。他们的耐药率很低,预后远优于成人。”黄丽素称。

儿童结核治疗,或需内外携手

经过治疗后,美美的病情逐渐好转。

入院两周左右,她开始抗结核治疗。约1个月时,其气管内膜发现较大新生物,考虑支气管内膜结核。感染科调整药物方案、加用激素。呼吸科受邀,前后做了两次气管镜下新生物切除。

在妈妈的强烈支持下,骨科还为美美做了第二次手术清创。迄今,美美治疗快半年,能扶着站立,髋关节情况不断好转。此时,感染科考虑减药。

徐浩告诉“医学界”,这有赖于感染科积极推行多学科协作模式。在面对骨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等复杂病例时,邀请外科系统参与诊断、治疗。

一方面,儿童的肺外结核或呈全身散播。手术能切除局部坏死、难以吸收的病变组织等,明显降低病灶负荷,有效提升全身抗感染效果。

针对结核性脑膜炎,外科还可以在脑部置管、给药,直接作用于病灶。

“结核治疗需要多药联合,每天可能要吃七八种药。这些药物没有儿童剂型,需要父母按照孩子体重掰开、分剂量。联合手术治疗,可能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治疗效果,把这个道理讲给父母听,他们大多能接受手术。”徐浩说。

另一方面,外科参与结核病诊疗,还能显著提高诊断率。

“儿童结核菌量很低,往往无法检出阳性。”徐浩说,曾遇到1名9月龄脑积水、白细胞爆表的女婴,各项症状都像结核。但第一次腰部穿刺后,脑脊液的病原体下一代测序(NGS)结果呈阴性。

医院组织多学科大讨论,仍考虑临床诊断结核性脑膜炎。外科给孩子做了脑室引流手术、减轻颅内压力,并对手术提取组织再做NGS,终于检出极少量结核菌。

徐浩介绍,有了外科协助,CT提示纵隔异常时,呼吸科能在B超引导下做气管镜穿刺;若结核长在胸膜上,胸外科可以切除肉芽肿、送病理,送病原学检查;若长在颈部,普外科可以切除淋巴结送测。这样,95%以上患儿能获得病原学结果,得到明确诊断。

治疗前,黄丽素等人将美美的情况整理成科普视频/图源:受访者

筛查应该更密一些

选择结核这个专业方向,徐浩告诉“医学界”,一方面是科室诊疗需要,另一方面是自己感兴趣,“发现有许多待深入研究的细节。”

首当其冲的就是如何早发现、早诊断。

世界卫生组织的新发结核病上报情况显示,儿童结核上报数远远不足。早前一项研究显示,儿童结核病的发现率可能仅有35%。

“孩子的结核菌量低,肺部改变小,咳痰能力差,很难通过常规化验痰、胸片等确诊。再加上其临床症状、体征多样,常累及全身,没有明显的特殊表现,误诊、漏诊率很高。”徐浩解释。

但干得久了,徐浩积攒许多心得,发现儿童结核是有迹可循的。

以美美为例,他获取了很多孩子成长阶段的视频,发现6月龄时,其右腿就不对劲,踢蹬等次数明显少于左腿。此外,追问病史发现,其母的朋友身患结核,和小朋友有过密切接触。检查患儿母亲,也发现她有肺结核情况。

再复盘孩子的胸部影像学资料,能看到肺部病灶,淋巴结有肿大、钙化等迹象。据此推测,美美在确诊前至少已有半年的病史。

“我还遇到过一个胸部CT提示肺门淋巴结钙化的2岁女孩,没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第一次和孩子妈妈说肺结核时,死活不信。”徐浩说,如果胸片反复提示炎症,即使没有症状,也应该复查一个胸部CT、排查结核。

有一次,徐浩参加某学会大会。业界大佬公开发言也称,针对儿童结核,就该做胸部CT,注意与淋巴瘤、其他感染做鉴别诊断。

黄丽素指出,儿童结核主要表现出两方面症状。第一是全身中毒性症状,孩子可能出现生长缓慢,易出虚汗、易疲乏。在低龄儿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孩子突然变得安静、不爱动了。

还有些孩子会出现持续低烧,两三天、三四天烧一次。这些都可能提示结核感染。

第二,局部异样,比如美美的髋关节问题等。如果经半个月左右的常规抗感染治疗,局部症状没有好转,也要引起警惕、完善检查。

“目前不少地区在加强儿童肺结核筛查。对于家庭内有肺结核的家人,建议儿童在接触后的第0、3、6、12、24月进行主动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治疗短、效果好。”徐浩指出。

校对:臧恒佳

编辑:莉 莉

值班编辑:黄思宇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来源:菲儿说育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