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活动现场,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分别介绍了“成果找市场”“企业找技术”首批揭榜挂帅项目定帅情况,并采取“线上+线下”联动发布方式,发布第二批“双向揭榜挂帅”项目榜单100个,并对首批35个“双向揭榜挂帅”项目进行了立状签约。
如何进一步推动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加速融合?
加快实施“双向揭榜挂帅”
加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4月20日
四川省“双向揭榜挂帅”
2025年首批项目立状签约
暨第二批榜单发布会
在成都举行
让创新与产业“双向奔赴”
百个“成果+技术”项目“发榜”
活动现场,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分别介绍了“成果找市场”“企业找技术”首批揭榜挂帅项目定帅情况,并采取“线上+线下”联动发布方式,发布第二批“双向揭榜挂帅”项目榜单100个,并对首批35个“双向揭榜挂帅”项目进行了立状签约。
“成果找市场”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发布面向在轨任务的具身智能空间机器人系统应用及产业化、星基ADS-B全球飞行监视关键技术应用及产业化等50项成果,涉及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航空航天、高端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等10条重点产业领域。
“企业找技术”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发布基于国产化的电源管理芯片全自动化测试平台研发及其产业化、远距离高精度光纤光频传递技术等50项关键技术,涉及医药健康、新型显示、软件及信息服务、农产品精深加工等11条重点产业领域。
会上首批“双向揭榜挂帅”项目进行了立状签约。无人机航空电磁深地探测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国产个性化3D打印颞下颌关节假体项目应用与产业化、基于国产芯片和有限算力的端到端+VLM大模型技术、人形机器人协调运动控制系统等4个项目台上签约,31个项目台下现场立状签约,其中,“成果找市场”项目16个、“企业找技术”项目19个。
下一步,四川省科技厅、经济和信息化厅将牵头加快推进项目揭榜定帅和落地实施,组建由发榜单位、市场用户、投资机构、法律顾问、财务专家等组成的揭榜定帅组,着力推动科技成果实现产品化和商品化。同时,针对发榜方与揭榜方谈成了、联动了、支付了就支持立项,组织开展商业洽谈并确定项目内容、公司注册、落地区域和商业条款,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实现双向奔赴。
多家在蓉企业院所积极“发榜揭榜”
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生金”
今年2月,“成果找市场”揭榜挂帅首批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了20个项目榜单,省内外企业反响热烈、踊跃揭榜。其中,来自成都的成都天齐增材智造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齐增材”)便是“揭榜”企业之一。
会上,由天齐增材揭榜的“国产个性化3D打印颞下颌关节假体项目应用与产业化”项目正式签约。“通过这次的‘揭榜’,不仅拓展了我们在3D打印领域的产品系列,还加速了产品研发以及产业化的总体进程。”在天齐增材市场总监高邦奎看来,参与项目“揭榜”是推动创新成果早日落地转化“生金”的“捷径”。
谈起公司揭榜的缘由,高邦奎回答道,“天齐增材是国内较早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口腔医疗领域的企业,拥有10年的技术沉淀,已承担多项科研项目,并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正颌与关节外科祝颂松教授团队合作,成功开发国内首个3D打印患者匹配式颌面接骨板,实现规模化临床应用。此次项目涉及的金属3D打印、医学影像建模等核心技术,正是天齐增材的优势领域。”
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说,光有技术成果还远远不够,还要推动创新成果、产品走向市场。“在这一过程中,政策、资金与应用场景缺一不可。”高邦奎谈到,此次“定帅”签约的产业化项目,申报了近2000万的资金用于该项目产品研发、应用以及产业化。“在‘双向揭榜挂帅’的牵引下,企业可以同时获得政策、资金、平台等方面全方位支持。”高邦奎补充到,公司已组建专项研发团队,计划在三年之内完成该项目的开发和应用。
除了勇于对首批项目“揭榜”的企业外,还有众多在蓉高校院所、实验室也积极发榜“成果找市场”。
“我们研究院此次有两个项目上榜,体现了政府和市场对我们成果的认可,这对我们是非常好的激励。”四川天府新区西工大先进动力研究院副院长张晓博介绍,其中一项是面向低空经济的混合动力系统,该系统涵盖飞行器及小型涡喷发动机,其中高性能涡喷发动机推力约160daN,主要适配最大起飞重量300千克的无人机。
相较于当前多数采用纯电驱动、满载最大航程200公里以内的无人机,搭载该混动发动机的无人机航程可突破700公里,能有效拓展航距、缓解“航程焦虑”。
另一项是配套的微小型发动机低成本控制系统和液压伺服阀,此次展出的为工业应用产品。该成果可应用于靶机微型发动机、航空液压伺服系统、民用液压机械系统,成果在航空、冶金、有色等十余个工业领域有广泛应用。
张晓博透露,该产品研发初衷是面向低空领域飞机发动机低成本商业化,以及助力航空基础机电国产化需求,未来可能进一步拓展至更多高端装备领域。“研究院作为西工大在川的总平台,既要聚焦关键技术攻关,也要推动产业化。”张晓博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揭榜挂帅”与在川企业深入合作,加速成果落地转化。
“哒哒哒……”在项目路演现场,随着音乐的鼓点,一只人形机械手在技术员的操作下,摆动着灵活的手指,稳稳地抓起桌子上的水瓶,动作精准而流畅,随后轻巧地递到一名观众手里……
这正是由天府绛溪实验室为此次第二批“成果找市场”的“发榜”项目所带来的带“感”人形机械手。天府绛溪实验室微光中心副主任潘亮介绍道,该产品聚焦硬实力,即灵巧手、机械臂、人机互动、力-触觉感知反馈等涉及的核心部件,针对国内的技术空白,提供机械手触觉、温度等触觉反馈感知系统的解决方案,让机械手更具人性化。
目前,带“感”人形机械手项目已进入中试熟化阶段,基于触觉与温度感知的人形机械手将涵盖医疗、工业、服务、教育等多个领域。“带‘感’人形机械手目前大多应用于工业环境,如3C智能装备里的细节模组以及鱼鳞焊等焊接场景。未来经过市场培育降低成本后,该产品有望进入家庭消费端,达到像人手一样感知与操作的效果。”潘亮补充。
多个全球首创成果在蓉诞生
近90余件创新产品“集结”亮相
车载设备的屏幕上,仪表数据闪烁跳动,地图与车况信息实时呈现,吸引参会者纷纷询问功能细节;巡逻机器人匀速移动,摄像头360度旋转模拟安防场景,引来观众跟随观察;展台上,3D打印的头骨模型纹理细腻、结构逼真,不少人俯身凑近细观骨骼连接处的精密关节……
活动现场,各类前沿科技创新产品集中展示集中亮相。此次前沿产品“大集结”涵盖低空经济、智能装备、医疗康复等领域,通过动态演示与实物陈列,生动展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深度融合。
“嗡嗡、嗡嗡……”螺旋桨振动声中,一架超小型无人机在技术员的操作下灵巧飞行,机身在展台上空上下盘旋,机翼末端的指示灯划出细碎光痕,迅速吸引参展人目光——这正是天府绛溪实验室带来的维度Ⅰ型高性能超小型便携式测绘无人机。
据天府绛溪实验室时空AI感知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张德栋介绍,该产品配备70米测程激光雷达与4K高清摄像头,主要面向室内或地下危险环境,如存在沼气的下水道、地下矿井等,可通过搭载多种传感器完成探测任务。
张德栋表示,这款无人机具备三大技术优势:一是全球最小便携式激光雷达扫描无人机,仅需小尺寸箱子即可携带,解决了国际同类产品体积大、不便野外及地下作业的问题;二是采用多传感器融合系统,即便在无GPS信号的室内环境中,也能通过雷达与相机融合实现厘米级定位;三是专利缓冲技术打造的防撞保护外壳,可有效避免无人机在狭小环境中碰撞受损。
“我们的激光雷达通过矢量技术定位,能反向绘制高精地图,还原三维空间细节场景,实现厘米级精度的缺陷检测与空间测绘,可谓‘高精空间还原、纤毫毕现’。”张德栋补充道。
谈及产品落地进展,张德栋透露:“目前已有成都、上海、黑龙江等多地单位联系合作,预计今年10月能够投产。在推动过程中,成都市场景创新工作的推进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我们已和本地三四家园区洽谈合作意向,计划基于高精度点云数据和地图,为园区提供指定路线、精准导航的日常巡检服务。”
另一展位上,布法罗机器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也带来最新产品——脑控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精彩亮相。“我们主要研发生产基于脑机交互与人机智能技术的医疗康复机器人产品,旨在帮助患者进行个性化康复训练。”
公司技术人员施柯丞介绍,此次展出的脑控下肢外骨骼机器人通过采集受试者脑电信号获取运动意图,能精准辅助患者肢体运动,为康复训练提供支持。“我们带着产品来找市场,目前已接触到金融、供应链等市场化配套服务方的合作意向。一方面希望将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康复市场,实现居家康复训练;另一方面也期待在产业链各层次合作方和多元需求场景中,探索新技术、新产品与新市场的更多可能。”
据了解,会场集中展示了84个四川省“双向揭榜挂帅”科技创新产品,包括面向先进制造业的高性能工业CT系统、面向工程化的高性能低成本固态锂金属电池等42个“成果找市场”产品,以及面向垂类领域应用的认知图谱驱动大语言模型知识增强技术、基于自主指令集工业智能控制专用CPU设计关键技术等42个“企业找技术”产品。通过“集结”展出的方式,搭建交流交往场景,构建科技成果与市场技术需求的桥梁,为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技术合作提供广阔平台。
此外,第二批发榜单位与意向揭榜单位、技术经理人、投资机构、中试平台等科技服务机构进行了现场洽谈。“四川省成果转化双向揭榜挂帅政策扶持和常态化榜单发布,为高校院所和企业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搭建了更高效的供需对接交流平台,提供了全方位的转化落地支撑。”蜂鸟智造技术运营部郭雨奇表示。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
来源:成都科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