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临沂客户端讯兰陵县长城镇是个典型的农业大镇,12万亩耕地孕育出苍山大蒜、长城辣椒等享誉全国的特色农产品,如今,新成长起来的永鲜胡萝卜,成为农民增收的“金萝卜”,有效带动菜农户均增收过万元。
在临沂客户端讯兰陵县长城镇是个典型的农业大镇,12万亩耕地孕育出苍山大蒜、长城辣椒等享誉全国的特色农产品,如今,新成长起来的永鲜胡萝卜,成为农民增收的“金萝卜”,有效带动菜农户均增收过万元。
2024年,在镇党委的统筹下,以沙园新村为核心,联动李河湾、西王庄等4个行政村,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联合党委应运而生,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产业破局、全域振兴的发展新路。
支部领航破困局 归雁归巢聚动能
“谁能想到,祖祖辈辈种的胡萝卜,如今成了‘金疙瘩’!”在沙元村胡萝卜加工车间,村民老李正熟练地操作分拣设备。三年前,这个拥有百年种植历史的村庄还困于小散乱的窘境——土地碎片化、种植技术落后、销售渠道单一,优质胡萝卜只能窝里卖。
市派驻沙元村第一书记张西民说:“自驻村以来,按照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的理念。工作中围绕做大做强胡萝卜产业找突破。2024年合作社流转其他村庄土地150亩,现在胡萝卜总种植面积达到450亩。村民在省外的种植面积达到了4500多亩。镇党委政府高度关注和支持胡萝卜产业发展,在沙元村成功举办了长城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发展现场推进会暨胡萝卜产业发展研讨会,规划胡萝卜产业发展的振兴之道。短短一年,30余户社员带动400亩规模种植,更吸引15名“归雁”“鸿雁”人才返乡,带来品种改良、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农业技术,使年均亩产突破2万斤,户均增收超万元。引进的归雁人才赵高产,建设的临沂永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集种植、加工、储藏、销售为一体。现从内蒙古、河北、福建、浙江、上海共种植胡萝卜3500多亩,2024年增加建设了胡萝卜加工车间1500平方米,共计达到4500平方米,日加工量100余吨,不仅解决了本地胡萝卜的销售难题,还源源不断地从外地采购胡萝卜运输到沙元村清洗加工,形成产业优势,同时可为本村提供40多个就业岗位。在永鲜农业公司的带动下,长城镇胡萝卜产业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种全国’的发展趋势。”
三产融合强链条 品牌战略闯市场
面对长三角市场带泥菜禁入的严苛标准,联合党委以工业化思维破题,盘活废弃仓库建成4000平方米加工车间,引入清洗分拣、冷链仓储设备,打造日加工量百吨的净菜工厂;跨区域布局7500亩种植基地,构建全国种、沙元洗、品牌销的产业网络;成立同富农业强村公司,注册永鲜胡萝卜商标,通过菜博会、电商直播打开品牌知名度。
如今,这里既是生产基地又是加工枢纽——本地胡萝卜经过精加工增值3倍,外地原料运入加工后溢价50%,年产值突破9000万元。车间里40余名村民变身产业工人,月收入过万;村集体通过厂房入股年分红4.8万元,真正实现种出好菜、洗出价值、卖出品牌。
区域联动谋共富 红色引擎促振兴
在联合党委“红色引擎”驱动下,5个行政村、1.4万人正编织协同发展网络。党员干部走村入户,跨村任职干部带技术、带项目;千亩胡萝卜基地与八大洼猕猴桃形成“错季销售矩阵”;合作社盈余反哺建设8公里产业路、3处文化广场。从“沙元突围”到“全域振兴”,联合党委正在构建“一核引领、四村共进、辐射全镇”的发展共同体。
从传统种植到三产融合,从单打独斗到片区共进,长城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联合党委以党建引领破题、以特色产业立基、以联合作战聚势,正将沙元村的“金萝卜”故事,谱写成新时代“鲁南粮仓”转型升级的壮丽诗篇。在这片承载着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地上,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长城镇深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加快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培育了大棚早熟蒜薹、优质胡萝卜、温室草莓等特色富民产业,进一步提升了产业效益,不断探索多元化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全镇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长城镇胡萝卜从2015年开始进行规模化种植,种植面积逐年上升,目前全镇种植面积超4000余亩,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及其他地区种植过万亩,带动超1100户村民参与种植,人均年收入提升6000元。”长城镇副镇长周平原说。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圣宇 胡得理 通讯员 朱迪
编辑:李婷
来源:在临沂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