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抗艾防痨,守护生命之光——筑牢艾滋病感染者结核防线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1 07:01 2

摘要: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以“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为主题,再次吹响抗击结核的号角。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而言,这场战役更显紧迫——结核病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合并感染和主要死因之一。免疫系统的脆弱性,让结核杆菌如同暗

引言:当“双重敌人”悄然逼近

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以“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为主题,再次吹响抗击结核的号角。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而言,这场战役更显紧迫——结核病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合并感染和主要死因之一。免疫系统的脆弱性,让结核杆菌如同暗夜中的刺客,随时可能威胁生命。但科学告诉我们:预防并非无解,行动就是曙光。

1

为何艾与痨“如影随形”?

艾滋病病毒(HIV)与结核分枝杆菌(MTB)的“合谋”,源于免疫系统的崩塌。HIV攻击的CD4+T细胞,正是人体对抗结核的核心防线。数据显示,艾滋病患者感染结核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0倍,感染后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30倍,合并感染者的死亡率将大幅攀升。更严峻的是,结核病可能加速艾滋病病程,形成恶性循环。

科学启示:免疫力的守护是破局关键。早筛查、早干预、早治疗,能有效打破“艾痨共舞”的死亡链条。

2

筑牢四道防线,让生命不受“双重重击”

——第一道防线:早期筛查,抢占先机

“沉默的结核”是最大隐患。艾滋病感染者应每6个月接受一次结核病筛查,尤其关注低热、夜间盗汗、持续咳嗽等症状。世界卫生组织强调:潜伏性结核感染的预防性治疗,可降低感染者发病风险达60%-90%。

——第二道防线:规范治疗,双向狙击

抗艾滋病毒治疗(ART)是盾牌,抗结核治疗是利剑。坚持ART治疗提升CD4水平,同时严格遵循结核病“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用药原则。需警惕药物相互作用(如利福平与部分抗病毒药的剂量调整),务必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

——第三道防线:环境防护,切断传播

通风、口罩、距离——三个关键词。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拥挤空间;若身边存在结核病患者,务必佩戴口罩并保持2米以上距离;居家环境每日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第四道防线:营养与心态,内在的铠甲

免疫力需要“燃料”。每日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维生素A(胡萝卜、菠菜)和锌(坚果、贝类);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心理层面可通过正念冥想、社群支持缓解焦虑,研究表明积极心态可使免疫功能提升15%。

3

社会共治:打破歧视,让关怀“双向奔赴”

结核与艾滋病的双重污名化,常让感染者陷入“不敢筛查、不愿治疗”的困境。我们呼吁:

——医疗机构:推行“一站式服务”,在艾滋病抗病毒门诊为感染者提供结核病筛查服务,减少患者辗转奔波。

——社区与家庭:用科学认知代替恐惧,一句“我陪你治疗”胜过千言万语。

——政策支持:强化艾滋病抗病毒药物(ART)与抗结核药物的可及性,让治疗不断档。

4

真实故事:从“双重阴霾”到向阳而生

在云南某小镇,艾滋病感染者李女士曾因合并结核病几近放弃生命。通过在医院的规范治疗,社区医生的定期督导服药、营养干预和心理疏导,她的CD4细胞从98个/μl回升至450个/μl,结核病也临床治愈。如今的她成为防艾抗结核宣传志愿者:“每一天坚持,都是在为生命重新上色。”

结语:生命无倒带,结局可改写

结核与艾滋病的交锋,是人类与病原体跨越世纪的战争。但这场战争不再关乎宿命,而是关乎选择——选择用科学抵御恐惧,用行动代替沉默,用共情消弭偏见。

结核与艾滋病的交锋,是医学的战场,更是人性的试炼场。每一个主动筛查的清晨,每一次按时服药的坚持,每一份不带偏见的拥抱,都在为生命的希望添砖加瓦。

“防‘核’之路,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让我们以科学为盾,以共情为刃,在终结结核的征程中,铭记每一个平凡个体的勇气与尊严。因为,生命的价值从不因疾病而折损,真正的胜利,是让每一盏微弱的灯都能照亮前路,让每一次呼吸都承载着自由的重量。

每一份对健康的坚守,都是对生命的至高敬意;每一次对他人的关怀,都是在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点亮星辰。让我们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为起点,全面行动、全力投入、全民参与,让“终结结核”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场必将胜利的征程。

没有一片雪花应该独自落在寒冬里;也没有一个生命,应该孤独地面对疾病的暴风雨。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