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HIV感染诊疗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发布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1 07:01 2

摘要:《急性HIV感染诊疗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以下简称“共识”)由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艾滋病药物预防与阻断专委会、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国家感染病临床研究中心联合制定。“共识”汇集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我国临床实践,在2022版“共

《急性HIV感染诊疗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以下简称“共识”)由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艾滋病药物预防与阻断专委会、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国家感染病临床研究中心联合制定。“共识”汇集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我国临床实践,在2022版“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扩大筛查、多学科参与、尽早诊断”的重要性,并对急性感染者的筛查、诊断、cART及健康教育提出了更为详细的推荐意见,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国急性HIV感染者的诊疗管理质量。

在发生HIV感染后的6个月内,感染者通常会经历急性反转录病毒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发热、疲倦、关节疼痛、皮疹等,但缺乏特异性。此外,急性期感染者病毒载量高,传播风险大,且传播性耐药突变检出率高。

急性HIV感染的筛查与诊断面临诸多挑战:①急性期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认为是其他病毒感染,忽视HIV筛查;②急性期抗体检测可能为阴性,这会导致漏诊;③确诊的HIV感染者仍需结合多方面信息判断是否处于急性期。因此,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至关重要(1)。HIV核酸检测在急性HIV感染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在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或不确定的情况下。

1急性HIV感染者筛查与检测流程图

急性HIV感染者在确诊后应尽快启动cART,以缓解急性期症状、降低病毒载量、缩小病毒储存库、减轻免疫激活及炎症、保护免疫功能并维持淋巴组织的完整性,同时降低HIV传播风险。有条件者可在确诊当日启动。在方案选择上,应遵循权威指南及共识,优先选用基于第二代INSTI或增强型PI的三联方案。启动治疗后,应定期进行治疗后评估及随访。

患者教育内容应涵盖HIV感染的疾病自然史、重要临床指标、cART的临床获益、药物潜在不良反应、依从性的重要性以及HIV的传播途径等。鉴于急性期是HIV传播的高风险时期,临床医生应鼓励确诊急性HIV感染的患者告知其近期性伴进行检测,以及时阻断传播。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