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在世时攒一箱老物件,我舍不得扔,孙女拿去参赛得了10万大奖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1 07:29 2

摘要:那个旧木箱子一直放在床底下,搬家时差点给扔了。儿子说:“爸,这箱子都快散架了,里面那些破烂玩意儿占地方,咱扔了吧。”我摆摆手没吭声,晚上自己偷偷把它挪到了我小屋的衣柜后面。

老伴儿走了三年了。

那个旧木箱子一直放在床底下,搬家时差点给扔了。儿子说:“爸,这箱子都快散架了,里面那些破烂玩意儿占地方,咱扔了吧。”我摆摆手没吭声,晚上自己偷偷把它挪到了我小屋的衣柜后面。

箱子是老伴儿的命根子,比咱俩那本发黄的结婚证还重要。她那人有点怪,喜欢攒东西,不是值钱的,就是些乱七八糟的小玩意儿。

有回我嫌箱子占地方,趁她买菜的功夫翻出来想扔几样。她回来发现后,愣是一晚上没理我,连饭都不肯吃。那是咱们四十多年婚姻里她第一次这么固执。后来我也就随她去了。

“爷爷,这是什么啊?”小琳趴在我腿上,指着我手里的一张泛黄的车票。

我正发呆呢,不知不觉就打开了箱子。里面的味道有点潮,还夹着一股淡淡的樟脑丸味,这是老伴儿的味道。

“这是火车票,爷爷和奶奶年轻时候的。”我摸了摸泛黄的票根,是1978年从北京到徐州的硬座。车票背面用钢笔写着一行小字:“回家见父母,第一次带老周回来。”

小琳今年二十出头,刚从美院毕业,在县文化馆工作。她小心翼翼地接过车票,又从箱子里拿出一个小布包,里面是老伴儿绣的手帕,边角都磨损了,中间绣着一朵不太标准的牡丹花。

“奶奶的字迹真好看。”小琳轻声说。

我笑笑没说话。那手帕是老伴儿上夜校时练的,那年她三十多了还坚持去进修,虽然只上了半年就因为我调动工作辞了。她什么都学不精,就是不服输。

箱子里还有一堆老照片,有咱们厂里发的立功奖状,几枚破旧的纪念章,几封老伴儿单位同事的信,一摞她写的日记本。最底下是一个生锈的铁盒子,里面装着一张五十年代的布票,一枚铜钱,和一块已经看不清图案的手表。

“爷爷,这些东西可真有年头了。”小琳小心地翻着。

“都是些没用的破烂,你奶奶就是舍不得扔。”我嘴上这么说,手却不自觉地抚摸着那块手表。那是我们结婚时她父亲送的,当时镇上没几个人有表,算是体面的嫁妆了。

“爷爷,这些不是破烂!”小琳突然激动起来,“这是奶奶的生活记忆,是咱们家的历史啊!”

我不明白她为什么这么兴奋。

“爷爷,文化馆下个月要办’家庭记忆’展览,可以用这些参赛吗?”

“参赛?这能值什么钱?”我有点疑惑。

“不是为了钱,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普通人的生活历史。”小琳眼睛亮晶晶的,“现在很多人都在寻找’记忆碎片’,这些比那些做旧的假古董珍贵多了。”

我犹豫了好久。这箱子里装的不只是老物件,还有我和老伴儿的一辈子。让外人看总觉得别扭。小琳见我为难,也不再提了。

一周后,县里来了个搞文物研究的专家,是文化馆请来的。小琳领着他到我家来,说想请他看看箱子里的东西。

专家戴着老花镜,一件一件认真端详。看到那枚铜钱时,他突然来了精神:“这是乾隆通宝?保存得还不错啊。”

我愣了一下:“就是小时候玩的铜板,值钱吗?”

他笑着摇摇头:“单看收藏价值不算特别珍贵,但这整箱东西连起来看,是一个普通中国家庭几十年变迁的缩影,非常有历史价值。”

那天晚上,小琳和我长谈了一夜。她说现在有个叫”口述历史”的项目,就是记录普通人的生活故事。她想用奶奶的箱子和我的讲述,做一个展览。

“爷爷,您不是常说现在年轻人不懂得珍惜吗?让他们看看这些,了解咱们那代人怎么过来的,多好啊。”小琳恳求道。

我还是答应了。或许是因为老了,总想找人说说话;或许是想让老伴儿的这箱子真正有点用处。

接下来的日子,小琳天天往我家跑。她把箱子里的东西一件件拍照,记录,还拿了录音笔让我讲每件物品背后的故事。

“爷爷,这块表背后刻着字,是什么啊?”有天小琳问道。

我把老花镜戴上,对着窗户看了半天也没看清。小琳拿出手机打开放大镜功能,我才看清那模糊的字:“同心永结,1965”。那年老伴儿给我过生日,把她爹给的表刻了字送我。

“你奶奶那时候每月工资才三十几,刻字花了两块钱,她省了三个月的零花钱。”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说这些,话一出口眼睛就湿了。

小琳记录得很认真,有时候听着听着会哭,有时候又笑得前仰后合。她说我讲的故事比电视剧还精彩。我知道她是安慰我这个老头子,但心里还是高兴。

展览筹备了整整一个月。期间来了不少人,有摄影的,有做视频的,还有写文章的。小琳领着他们在村子里转悠,去了我和老伴儿曾经工作过的砖厂(现在已经改建成了度假村),去了我们以前住的老房子(虽然已经拆了,但地基还在)。

展览开幕那天,县电视台都来了。我穿着唯一一套像样的西装,是退休那年买的,现在肩膀处都有点发亮了。

文化馆的展厅不大,但布置得很用心。进门处是一面照片墙,全是我和老伴儿的照片,从年轻到年老,从黑白到彩色。中间是一个仿制的老木箱,周围放着各种老物件,每件旁边都有小琳写的说明卡片和我讲述的故事录音。

最吸引人的是一个投影,播放着老照片和一些老物件的特写,配上我断断续续的讲述声。画面转到火车票时,我听到自己沙哑的声音:“那是我第一次去她家,紧张得要命,买了一大堆东西,结果她爹一句话没说。晚上她偷偷告诉我,她爹满意得很,只是老家规矩,第一次见女婿都要板着脸…”

人越来越多,我有点不自在,就坐在角落里。忽然,一个穿着时髦的年轻人走过来,递给我一杯水:“周爷爷,您的故事太棒了,我听了都哭了。”

我愣了一下:“你认识我?”

“我是小琳的同学,她经常提起您和您的故事。您知道吗,她为了这个展览熬了多少个通宵。”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点点头。

接下来的一周,展览异常火爆。据说每天都有好几百人来看,很多是年轻人,甚至有从市里专程赶来的。小琳天天兴奋地跟我汇报情况,说有多少人被感动哭了,有多少人在留言板上写了长长的感想。

“爷爷,您猜怎么着?”有天小琳兴冲冲地跑来,“咱们的展览要参加全省的’家庭记忆’大赛了!”

我还没反应过来,她又说:“还有个好消息,市里一家公司想把咱们的展览做成巡展,先付了5万元的使用费!”

我一下子懵了:“啥?钱给谁了?”

“当然是给您了!这是您和奶奶的东西,版权也是您的。”小琳笑着说。

一个月后,省里的比赛结果出来了,咱们的展览竟然获得了一等奖,奖金10万元。颁奖那天,我穿着儿子给买的新西装,登上了领奖台。

“这个奖,应该颁给我老伴儿,”我对着话筒说,声音有些发抖,“是她攒了这一辈子的记忆,我只是个保管员。”

台下掌声雷动,我看到小琳在第一排抹眼泪。

回家路上,小琳告诉我,市里的博物馆想永久收藏箱子里的部分物品,会支付一笔不菲的费用。还有出版社想出一本书,就讲我和老伴儿的故事。

“爷爷,您知道为什么这些普通的老物件这么受欢迎吗?”小琳问。

我摇摇头。

“因为这里面有真感情,有真实的生活。现在很多人活得太快了,来不及留下记忆,也没时间去感受。他们在您和奶奶的故事里,找到了自己缺失的部分。”

我想了想:“你奶奶要是知道她攒的这些’破烂’这么值钱,肯定会笑掉大牙。”

“不只是值钱,爷爷,奶奶的箱子里装的是爱啊。”小琳说,“你们互相陪伴了一辈子,这比什么都珍贵。”

当晚,我把奖金存进了银行,准备分给儿子和孙女。小琳却说:“爷爷,钱您留着用吧,我有个想法,咱们用这笔钱在村里办个小型博物馆怎么样?收集像您这样老人家的故事和物件。”

我沉默了片刻:“你奶奶要是在,肯定会同意的。”

第二天,我又打开了那个旧木箱。箱底还有一个我从没注意过的小夹层,里面是一封信。信纸已经发黄,是老伴儿的字迹:“老周,如果你看到这封信,说明我已经不在了。这箱子里的东西看着不值钱,但都是咱们一辈子的记忆。你留着吧,寂寞的时候看看,就像我还陪着你一样…”

我放下信,眼前有些模糊。窗外,阳光正好,院子里种的牡丹开了,是老伴儿最喜欢的那种粉色。

“老伴儿,你的宝贝箱子派上大用场了,”我轻声说,仿佛她就坐在旁边,“咱们的故事,要讲给更多人听了。”

房间里很安静,但我似乎听到了她的笑声,和往常一样,带着一点得意:“我就说吧,什么都别扔,总有用得着的一天。”

村口的大喇叭响了,是在放小琳录制的广告,说下周要在村委会办”寻找记忆”活动,请大家带上家里的老物件和故事来参加。

我笑了,老伴儿的箱子,真的派上大用场了。

来源:张富强聊八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