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里,我们领略名校风采,感受大学气息,播下筑梦种子,成就不凡人生。
在这里,我们领略名校风采,感受大学气息,播下筑梦种子,成就不凡人生。
岁月的河流缓缓流过,成长的足迹深深留下。前进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树立目标,明确方向,去追逐心中深藏已久的梦想。
本期为大家介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Northwest A&F University)简称“西农”或“西北农大”,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是中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全、以旱区农业为特色的顶尖学府。
学校名片
院校简称:西农
创办时间:1934年
院校类别:农林类大学
院校本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
发展历史
1934年,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创建
1985年,更名为西北农业大学
1999年,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年,加入“985”
2005年,加入“211”
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2年,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校训
诚、朴、勇、毅
校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徽由大圆环、中文校名、英文校名、内圆环象形图案和学校创建年份“1934”构成,色系是金、白、绿三色。学校因小麦而闻名于世,两条螺旋向上并排的遗传物质 DNA 链,构成闻名于世的小麦,体现了学校(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业的特点。
名校风采
杨凌主校区:位于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农林学科为主,毗邻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
科研基地:拥有国家杨凌农业综合试验站、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等平台。
咸阳校区(原西北林学院校区):聚焦林学、生态学学科。
西安研究院:2023年启用,定位“农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交叉研究”。
深度参与国家战略工程,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种业振兴计划,主导“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小麦基因组研究”等重大科研项目。
长期位居中国农林类高校前三,旱区农业研究水平全国领先,以“农林学科特色鲜明、服务国家战略突出”著称。
知名校友
李振岐 植物病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康振生 植物病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才培养
卓越农林人才计划:推行“实验班+产业基地”模式,如“农学绍骙实验班”“葡萄酒学院卓越工程师班”。
“3+X”本研贯通:优秀本科生可提前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本科生深造率约45%,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2%,毕业生入职农业科研院所(如中国农科院)、涉农企业(如先正达、隆平高科)比例居全国农林高校前列。
社会贡献
脱贫攻坚:在陕西合阳推广“苹果矮砧密植技术”,帮助农民增收。
生态修复:研发“毛乌素沙地治理技术”,实现沙地变绿洲。
国际援助:向非洲国家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培训农业技术人员超万人次。
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如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种业创新:培育“西农979”小麦(累计推广超2亿亩)、“秦优7号”油菜(含油量国际领先)。
生态治理:研发“黄土高原退耕还林技术”,植被覆盖率提升至65%。
动物医学:突破“牛羊胚胎工程”技术,推动良种繁育产业化。
学科优势
第四轮学科评估:林学获A-,B类学科有15个,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学居全球前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农林立校、旱区特色”为核心,在作物育种、生态治理、动物医学等领域形成显著优势。其“顶天立地”的科研战略(顶天:前沿基础研究;立地:服务乡村振兴),持续为国家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农业合作提供核心支撑。
Hi,我是李楠老师,一名教育工作者。
来源:炎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