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原子弹更早的终极武器:成吉思汗的 “细菌战” 如何改变世界?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0 22:09 2

摘要:守军突然发现,城外蒙古军营地升起投石机,抛出的不是巨石,而是堆积如山的腐烂尸体 —— 这些感染鼠疫的尸体被抛入城中后,卡法迅速沦为“死亡之城”。

1346 年,黑海之滨的卡法城(今乌克兰费奥多西亚)被蒙古金帐汗国军队围困半年。

守军突然发现,城外蒙古军营地升起投石机,抛出的不是巨石,而是堆积如山的腐烂尸体 —— 这些感染鼠疫的尸体被抛入城中后,卡法迅速沦为 “死亡之城”

这场被记载于《全史》的 “尸弹攻击”,被视为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 “细菌战”,比原子弹的出现早了 600 年。

蒙古军队的 “细菌战” 并非偶然,而是游牧文明对微生物的早期认知转化。

游牧民族长期与牲畜共生,深知鼠疫(又称 “黑死病”)的威力:当旱獭、黄鼠等啮齿类动物感染鼠疫杆菌后,会通过跳蚤叮咬传染给人类,导致发热、淋巴结肿大和出血性坏死。

成吉思汗的谋士耶律楚材曾在《西游录》中记载:“西域有兽,毛短而劲,爪利如刀,其病死者,肉不可食,触之者必死。”

这种认知在西征中转化为战术。

1232 年攻打金朝汴京(今开封)时,蒙古军将感染鼠疫的尸体投入护城河,导致城内爆发瘟疫,守军丧失战斗力。

1346 年卡法之战则是升级版:蒙古军队将死于鼠疫的士兵尸体用投石机抛入城内,利用腐尸挥发的病菌和跳蚤传播疫情,彻底瓦解了热那亚商人的抵抗。

卡法城的幸存者乘船逃回意大利,将鼠疫杆菌带入欧洲。

1347 年,热那亚商船抵达西西里岛墨西拿港,老鼠和跳蚤随货物上岸,短短三年间,黑死病席卷整个欧洲:

死亡率恐怖:欧洲 2500 万人丧生,占当时总人口的 1/3,远超蒙古铁骑直接造成的伤亡;社会崩塌:劳动力短缺导致庄园经济崩溃,农奴趁机逃离领主,为资本主义萌芽创造条件;医学觉醒:威尼斯率先建立 “隔离区”(Laguna Nuova),要求外来船只停泊 40 天(“四十日” 意大利语为 quaranta,即 “隔离期” quarantine 的起源),成为现代防疫制度的雏形。

这场由 “细菌战” 引发的灾难,间接改变了欧洲历史走向。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描述:“城市变成了巨大的坟墓”,但丁在《神曲》中感叹 “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

而蒙古军队可能没想到,他们的战术不仅摧毁了卡法,更通过病菌的 “二次攻击”,完成了军事征服未能达成的文明重塑。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战术客观上利用了微生物的杀伤力,与 1945 年原子弹的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本质相同,只是载体从核裂变变为病原体。

此后数百年,欧洲殖民者在美洲重复类似战术:1763 年,英国驻北美总司令杰弗里・阿默斯特下令,将感染天花的毛毯送给印第安人,导致部落大面积死亡。

蒙古西征打通的 “草原丝绸之路”,不仅是商品和文化的通道,更是病菌的传播链。除黑死病外,蒙古军队还将亚洲流感、肺结核带到欧洲,加速了微生物的跨大陆交换。

参考文献

伊本・阿西尔《全史》(《The Complete History》)

拉施特《史集》(《Jami' al-Tawarikh》)

加文・孟席斯《1421:中国发现世界》(部分章节涉及蒙古细菌战考证)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