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峰|农村生产队纪实(二)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0 14:55 2

摘要:这时候队长叫谁干啥就干啥,队长叫你看场你就看场。看场就是玉米将要成熟了,害怕有人偷嫩玉米,派一名社员负责看管。往往是找些白石灰,用水浸泡后用扫地的条帚蘸一下,洒向路边的玉米叶。隔一截洒一下,隔一截洒一两下,过路人看见玉米叶上的白石灰,就知道有人在看守,不敢轻易

农村生产队纪实(二)

文/李占峰

生产队每一晌上工前,队长先打一次铃,社员们听到铃声就知道要上工了。然后陆续从家里走出,集合到生产队的饲养室前,听候队长安排活路。

这时候队长叫谁干啥就干啥,队长叫你看场你就看场。看场就是玉米将要成熟了,害怕有人偷嫩玉米,派一名社员负责看管。往往是找些白石灰,用水浸泡后用扫地的条帚蘸一下,洒向路边的玉米叶。隔一截洒一下,隔一截洒一两下,过路人看见玉米叶上的白石灰,就知道有人在看守,不敢轻易偷玉米。生产队给牛马种了苜蓿,饲养员每天割上一背篓。和小麦碾打后的麦草用铁铡子铡碎后,一同喂养牲畜。但社员们没有菜吃,加上粮食短缺,就要偷着撅苜蓿,队长就要派社员看守,这时候又是队长耍权利的时候了,谁和队长关系好,谁就最有被队长派去看苜蓿的可能。因为看场、看苜蓿和干活出力的社员的工分一样多,而且不出力,还可偷偷给自己家里撅些苜蓿。有时候队长害怕队上的厉害人(刺头),就欺软怕硬地派厉害人干这个轻省活。

有一年“三夏”大忙期间,大队要求每个生产队派一名青年到大队,全大队共八个生产队,连同大队主管干部共九人,组成一个巡逻队,白天睡觉晚上巡逻,防止有人偷盗小麦,又怕阶级敌人(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分子,简称“地富反坏右”)搞破坏,比如放火烧小麦垛子。而这个青年的选择,就会凭队长的一句话了,通俗说谁有“面子”谁才能去。

生产队在“三伏”天浇灌玉米地时,每个水渠的斗门需要有人看守,害怕有人偷水,这又是一个耍“面子”的事。队长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愿意叫谁看水就叫谁去,仍旧是看水和浇地的人一样的工分。有些人队长一直没有叫看过水,就很有怨气。明明水在地里胡跑,甚至跑到地外去了,这人也不堵水,其他人在堵水,这人还很有怨气地在阻挡,“跑叫跑去,到咱自己身上有多少?”这可是严重干旱的时候呀!玉米旱得叶子都卷成绳子了!当然队长在场,大家都很卖力。

生产队在打下小麦后,首先要先完成上级下达的公购粮任务,又称“爱国粮”。因为晚上凉快,一般晚上去公社粮站上粮(交粮),全队有八、九辆架子车,全部拉上小麦。到达粮站后先排队,再后粮站职工验粮、定级,最后过磅秤。如果小麦达不到标准,还要拉回来。有时还要上风车,使麦子更干净。过秤前队长先要叫一同上粮的社员留下一口袋或半口袋小麦,等到上完粮后就在当地用小麦换西瓜或甜瓜,所有上粮的人放开肚皮吃饱肚子,还要将剩下的甜瓜分了拿回家人享用。

“三夏”大忙是龙口夺食,社员们将碾打后的小麦堆放在麦场中央,等到半夜时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倾盆大雨,队长急忙打铃叫社员收麦,社员们拿着竹编笼子奔向麦场,争先恐后地用笼子提着麦粒,奔向场房,穿梭般飞奔来飞奔去,大约四五十分钟将两三千斤小麦转到场房,等收完麦子,社员们一个个成了落汤鸡,衣服都粘在身上了。队长叫记工员迅速登记完收麦的人员,然后叮咛记工员成年男劳十分工或十五分工,少年和妇女按比例记工。

有一年“三伏”天,骄阳似火,热浪袭人。社员们害怕中暑,都不愿意干活,有些人就装病。队长有队长的办法,平时一天十分工,这一阵子每天二十分工。果然是个好办法,装病的病好了,不装病的积极了。

当时生产队的青年人还真不少,但是有些人参军了,有些人被招工当了煤矿工人,有些人被推荐上大学了,有些人修襄渝铁路去了,有些人被公社民兵小分队抽调去了,有些人通过自己的人脉当了副业工,或到造纸厂或到变压器厂或到氮肥厂或到县医院,甚或水泥厂和红星机械厂,反正脱离了农村。

有些人通过自己的人脉。到公社办的企业(简称“社办企业”)工作去了。有些人被公社抽调去做短期的工作,如参加计划生育工作、或清理各大队和各小队(生产队)的财务。

有些人到大队(村子)当干部,有些人到大队油房工作,有些人到大队管理打糠机,有些人管理大队的砖瓦窑,有些人在大队当电工,有些人被大队抽调到大队农场工作。有些人在大队管理水,负责和水管站对接,在生产队的庄稼受旱时,协调、轮换生产队灌溉庄稼,有些人当起了“赤脚医生”,有些人当上了民办教师。

在生产队里,有些人被队长派去每天给稻田放水、管理稻田。有些人给生产队因公负伤的人到西安看病去了,有些人到外地给生产队买牛去了,当然这些人都是短期的。

剩下到生产队干活的青壮年真不多了,好在还有老弱病残和妇女一直在坚守阵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了。首先对农业实行改革,建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改革获得了巨大成功,人们不再为衣食发愁。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

2025年3月1日写于周至

【作者简介】李占峰,一九六〇年五月生。周至县广济镇小麦屯村人。一九九〇年毕业于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新闻专业大专学历。曾在新疆信息报社工作数年,在《新疆日报》《新疆信息报》《西北信息导报》等十多家媒体发表消息、通讯百余篇。与人合编《实用信息管理学》《实用公共关系学》《实用市场学》《闪光的业迹》等书。《盩山厔水系天山》一书收录纪实文学《顽强拼搏,情系天山》,《忆0702》一书收录纪实文学《不该遗忘的历史》。二〇一六年主编《家风家教》一书。一九九〇年在西安参加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班学习。二〇二〇年十二月,《溢香的泥土》(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一书收录散文三篇、摄影作品二十多幅。散文五六十篇先后在《中国作家网》和《家在盩山厔水间》《诗画田园》《诗韵楼观》《多爱文化》等新媒体发表。青年时代学医数年,获中医师职称,任村医几十年。现作务猕猴桃果园,业余酷爱摄影和写作。二〇二一年七月加入周至县作家协会,二〇二三年六月被周至县作家协会评为优秀会员。二〇二四年五月印行《乡野拾萃》一书,约十万字。二零二五年二月被县作协又一次表彰为优秀会员。

#生产队##生产队时期,农民做过哪些贡献#​​​​

来源:周山至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