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位女子在高铁即将关门发车的节骨眼上,突然把腿伸出门外,强行阻止列车发车。一边调度员急得团团转,一边女子还死命扒着车门不放。
这位女子在高铁即将关门发车的节骨眼上,突然把腿伸出门外,强行阻止列车发车。一边调度员急得团团转,一边女子还死命扒着车门不放。
听着像段子,结果全是现场视频里的真事!
这一幕就发生在深圳北站,当天下午D2404次列车准备正常发车。乘客都已经上车,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突然!一名女子站在门口不动了,腿还直接伸了出去,就这么卡着,不让车门关。
这种行为的危险性别提多大了,稍有不慎高铁强行关闭或者起步,都有可能造成意外。但她就这么僵在门边,硬是不肯退让半步!
现场工作人员火速出动,一名女调度员第一个赶过来,试图劝说女子退到车厢里。问题是,劝也没用,推也推不动!
女子两手死命扒住车门,全身像颗钉子一样牢牢“钉”在车门前。调度员尝试几次推不进去,干脆直接蹲下掰她的腿,但女子非但不配合,反而越叫越大声!
周围十几个乘客看呆了,手机纷纷举起,现场变成了“现场直播”,可让人又着急又无奈。
这时候,狂热网友已经在评论区吵翻了:“这人是不是有病?拦高铁门图什么?”
然而再过一分钟,谜底揭晓。
只见女子一边挡门,一边往门外疯狂招手,大喊着什么。片刻后,有三个背着背包的孩子拖着行李箱拼命奔向列车。
到了这儿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她这么‘拼命’,是为了等同行人!”
第一个穿白衣服的男孩上车后,女子帮他把箱子塞进来。随后第二个少年、再后面一个少女也冲进来,总算是赶上了。
这场“阻车行动”算是“达成目标”,女子这才松了一口气。
可旁边的调度员和乘务员全程面面相觑:“这是拦车救人啊?谁来担这风险?”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18年,合肥就出现过类似情况。当年一名穿绿色羽绒服的女子也是拦下高铁,为的是……等她老公!
视频里女子对工作人员说教不听,反而辱骂、打电话,全程不顾后果。她的理由,是“丈夫没迟到,只是被拦住了”。
铁路部门那次对她开出了2000元罚款,当地教育局也暂停了她的教师职务。这引发大量争议,不是因为罚款,而是因为她居然是一名小学老师!
如果说2018年的“拦车门事件”是一时冲动,这次的“伸腿挡车门”,就更夸张了。这不是换个动作风格,而是剧情“升级”了。
这两次事件里,有一个共同点:“乘客都为了照顾自己人,一定要让对方赶上车才罢休。表面看是‘讲义气’,背后实则是拿全车乘客安全与时间当代价。”
女子拦高铁门的视频火了之后,评论区分成了两派:
一派怒气冲天,认为必须严惩!
- “不把她列入黑名单,以后还一堆人学她!”
- “她拦的不是门,是全车人的时间和安全!”
- “建议终生禁乘高铁!”
另一派却感动到了:
- “愿我此生有这样的朋友,哪怕堵高铁门也不让我掉队。”
- “她虽然犯法了,但她挺仗义的。”
甚至还有人说:“她不是合格的公民,但她是个靠谱的朋友。”
但问题是,你“靠谱”是对了三个人,却连累了整节车厢几十位乘客,每一位都可能因为这次险些晚点而承担后果!
对此,官方也迅速作出回应。
铁路部门表示,视频中女子确实在列车关门阶段,用身体试图阻拦车门关闭,目的就是为了等她的同行人赶上车。
工作人员多次现场劝说无果,女子才在其他人到达后停止了阻拦行为。
至于是否导致列车晚点?官方明确表示:“未造成晚点。”
不过,他们也强调:“尽管没有造成晚点,这位女子的行为也已经严重违背铁路安全管理相关规定,目前相关部门已依法介入调查,将按照规定处理。”
也就是说,这事不会简单放过,相关处罚在路上。
很多人不了解高铁系统的运转,以为耽搁个一两分钟,没啥关系。
但其实,铁路系统是非常精密的,连发车时间都精确到秒。
一辆车如果晚点,那后续在这个线路上的其他列车也可能得跟着调度改动,进站顺序全要重新编排,工作量巨大!
你以为只是“等一会儿”,对系统来说可能是“连锁反应”,麻烦成倍放大!
而且,调度员、司机,每一位岗位人员都得重新排班。一点点延误,对于整个铁路系统而言,就是高成本的“事故”。
再别说乘客,因为你一个动作,害他们误机、误会、误工,甚至耽误了重要场合,责任谁来担?
是的,女子的行为也许有情义,但公共场合不是讲感情的地方,该守的规矩还得守。
今天你拦一辆车,明天他挡一扇门,哪天为了等人,有人冲进轨道呢?
这种“我一个人出点格,没关系”的心态,其实最可怕。
真正讲义气,你得提前安排好,不让朋友掉队,而不是自己干冲动事把别人拉下水。
这个社会正是因为有规则,才不会变成“谁嗓门大、谁敢赖”就赢的局面。
你可以感动于朋友情谊,但不能模糊“对错界线”。站在感性一边没问题,但理性必须存在。
违法就是违法,违规就是违规,情绪不能为其开脱。
别忘了,高铁每一次开动,背后都是上千人的工作协作,哪怕是几秒的代价,也意味着影响全盘。
所以,官方干得漂亮,“依法处理”才是最有态度的回应。
我们不需要“冲动式感人”,我们需要“遵规守法才靠谱”。
朋友迟到可以理解,主动拦车却无可取。公共规则,就是为了保护所有人的底线。
你可以当一个好朋友,但别做一个“不合格”的乘客。
站在车门前的那一刻,她是感动了三个朋友,却影响了几十位乘客。
愿她的冲动没带来更大代价,也愿下一个想“仗义”的人,先想清楚:“这仗,是不是自己能打的?”
来源:凯蒂好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