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赴吉隆坡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在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星报》《阳光日报》发表了题为《让中马友谊之船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的署名文章。
4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赴吉隆坡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在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星报》《阳光日报》发表了题为《让中马友谊之船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的署名文章。
习近平主席在文中指出:“中国同马来西亚是隔海相望的友好邻邦。海上丝绸之路见证了两国跨越千年的友好交往,‘切水不断’的世代情谊随着历史演进愈益深厚。1300多年前,中国唐代义净法师渡海求法途经马来半岛,首次用文字记载下古吉打王国历史。”
习近平主席提到的义净法师,是首位到达马来半岛的中国僧人、中马文化交流的重要先行者。今天,“道中华”讲述他和马来西亚的故事。
唐朝高宗年间,17岁的齐州(今山东济南)少年僧人义净,听说了法显与玄奘取经的壮举,便心生仰慕,立下远行的宏愿。
义净乘船。(AI制图)
少年的愿望在19年后成为现实。唐咸亨二年(671年),义净经广州搭乘商船出海,开启了他的传奇之旅。
一年后的五六月之交,义净来到马来半岛南端的末罗瑜国。
此后,他又从末罗瑜出发,穿越羯荼国,走过裸人国,西北行半个月后在印度东南部的耽摩栗底登岸,开始了他的印度留学之旅。
义净在印度留学十余年,返程后又至苏门答腊游学七年,先后历游三十余国。
当义净携梵本典籍等回到中国时,已经是武周证圣元年(695年),武则天携百官,到洛阳上东门外迎接他,并亲自安排他住在佛授记寺。在这里,义净开始他的译述事业。
义净法师翻译的《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二十卷)》书影。(图片来源:《中国宗教》杂志社微信公众号微言宗教)
寺中译经度年如日,寺外却是世事变迁。十年后,唐中宗李显复位。第二年(706年),义净随唐中宗回到长安,入住中宗专门为他特建的大荐福寺“翻经院”,在此译经著述讲学,直至七年后圆寂。
713年,义净三藏坐化后,部分遗骸法体、舍利运回他7岁出家的齐州山茌县土窟寺供奉。
三百多年后,任齐州掌书记的苏辙赴泰山春游。行至今济南市长清区张夏时,拜谒了有唐代高僧义净遗身的四禅寺(唐称土窟寺),并赋诗凭吊。
双碑立风雨,八分存法则。
云昔义靖师,万里穷西域。
华严具多纸,归来手亲译。
蜕骨俨未移,至今存石室。
苏辙到时,距义净坐化已经362年。义净的骸骨,仍供奉于寺中石室内。寺中双碑,历经岁月的风雨洗礼,二分似隶、八分似篆的碑文依然不失法度。义净身行万里西域求法、译经传经的功业令人感佩,其中,有80卷之巨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由义净亲手一一翻译书写传世的。
清宫殿藏本苏辙像。(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华严经》经文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了宇宙的本源、生命的本质、修行的路径以及佛国净土的美好愿景。巧合的是,精于佛学的苏辙的哥哥苏轼对《华严经》极为推崇并深有心得。
在佛教史上,义净与东晋的法显、唐代的玄奘并肩而立,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求法高僧”。同时,他与鸠摩罗什、不空、玄奘共称为“四大译经家”,其贡献不仅在于佛法的传播,更在于他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先驱者之一,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义净路线与玄奘路线。(图片来源:济南宣传)
在义净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不仅对自己二十余年求法历程做了深情回顾,更对东南亚诸国及印度的经济、社会、文化、风土人情作了详尽描绘,还记录了早期中国与南海诸国的商贸往来,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生动写照。
山东济南的义净法师铜像。(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在义净取经往返途中,两次驻足于“羯荼”,即当时的古吉打王国,如今的马来西亚吉打州。在羯荼玛末河的入海口,义净亲眼目睹了商人们如何将铁与其他货物从外国商船卸下,转运至小船,再沿玛末河深入内陆,与当地人以物物交换的方式开展贸易,这一场景至今仍令人遐想连篇。
2024年5月,马来西亚考古工作者在义净走过的吉打州布秧谷地区进行发掘,惊喜地发现了佛像、寺庙遗址及炼铁遗迹,与义净的记载十分吻合。
同年7月,吉隆坡召开了由马来西亚国家团结部主办的“义净国际大会”,来自中国北京、西安、济南等地的专家学者与马来西亚各界人士共襄盛举,五百余人欢聚一堂,庆祝中马建交50周年暨“中马友好年”,致敬这位中马文化交流的先行者——义净法师。
义净,这位首位以文字记载马来半岛的历史人物,以他的记载将马来半岛的历史追溯至公元7世纪,比已知的14世纪马六甲王朝早了约700年之久。
吉打州布秧谷博物馆展示的古代平底舟。(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在马来西亚吉打州博物馆的建馆史上,赫然写着:“没有义净的记录,就没有古吉打王国的历史。” 这充分体现了义净在马来西亚重要的历史地位。
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强调:“抚今追昔,中马双方要共同努力,让这艘从历史长河中驶来的友谊之船再添动力、行稳致远……‘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是两国共同的谚语,道出了中马命运共同体的真谛。”
义净法师,不仅用文字为马来西亚人民留下了重建国家历史的重要证据,他的精神遗产更成为今日中马两国友好往来的纽带。义净的行迹和著述,铸就了两国人民心中一千多年友好交往的丰碑。
来源:道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