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孝经纬》中载:“清明后十五日,为谷雨,言雨生百谷,物生清静明洁也。”此时,“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鸟弄桐花,雨翻浮萍,残花即将落尽,春天行将告别。
《孝经纬》中载:“清明后十五日,为谷雨,言雨生百谷,物生清静明洁也。”此时,“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鸟弄桐花,雨翻浮萍,残花即将落尽,春天行将告别。
谷雨的雨,是催生百谷的雨,是润泽大地的雨,也是孕育希望的雨。谷雨时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大地上各种植物塑造得生动活泼,神态各异。原野上一片浓浓绿意,生机勃勃的绮丽景象。
谷雨处于三月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三月十五为释迦牟尼出家日。此时四大天王来迎,诸神阻塞空中,竞相散花,于是三月十五之夜成为一年中最美之夜,正是"明月如镜,花好如雨"。
白居易有《春日闲居三首》诗:“陶云爱吾庐,吾亦爱吾屋。屋中有琴书,聊以慰幽独。是时三月半,花落庭芜绿。舍上晨鸠鸣,窗间春睡足。”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为末春,至立夏就是夏季了,古人惜春,作“送春诗”告别春天。
贾岛题《三月晦日寄刘平事》:“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杨万里有《三月二十七日送春绝句》:“只余三日便清和,尽放春归莫恨它。落尽千花飞无絮,留春肯住欲如何?”
谷雨有三候:一候萍始生。谷雨到来的这几天,因降雨增多,水上的浮萍会快速生长,平时缺少绿意的水塘、河流、湖面,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二候鸣鸠拂其羽;鸣鸠即布谷鸟。谷雨时节,布谷鸟开始抖动身上的羽毛,田野上空不时会听到“布谷、布谷”的阵阵啼声。而“布谷”又与“播谷”谐音、近义,农人认为布谷鸟的叫声含有提醒人们适时播种的意思。三候戴胜降于桑;戴胜是一种小鸟,喜欢栖息于农家常种植的桑树与麻树之中。它的叫声虽然不太悦耳,可满身的羽毛却非常漂亮,尤其是头上的羽冠长而阔,呈扇形,仿佛一顶绝美的皇冠,惹人喜爱。每到谷雨时节,便可以看到戴胜鸟飞临桑园,人们知道,蚕业生产就要开始了。
谷雨节气过后,“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扬,杜鹃夜啼,牡丹吐蕊,麦子扬花,油菜花已然形成菜荚,自然景观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
“春雨贵如油”,农人祈盼谷雨有雨。一直生活在乡下的我,对“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有着切身感受,深深懂得“谷雨时节雨不淋,急死天下种田人”的含义,所以,谷雨到了,我也像所有农人一样,虔诚地祈盼下一场洋洋洒洒的雨,希望谷雨的雨滋润大地,期盼谷雨的雨迎来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如果把春天比喻成一年中的一出折子戏,那么,立春就是序幕,雨水是开端,惊蛰是发展,春分是高潮,清明是结局,谷雨就是尾声。但尾声并不代表春天的谢幕。谷雨如同节气中承前启后搭桥牵线的红娘,它延伸了清明时节气候的清爽温暖,草木发芽生长,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谷雨成了一个春夏之交继往开来的使者,它既完成了春天赋予的生长万物的使命,又为立夏气温升高,炎暑将临,农作物进入成长旺季做好了铺垫。当立夏的大幕徐徐拉开,谷雨便悄悄退入了幕后。
在季节的变换中,谷雨把自己修炼成文静、窈窕的淑女,任夏天热情奔放的君子来求。
来源:江海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