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5日,将小分子Lp(a)抑制剂HRS-5346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权益授权给默沙东,将获得潜在总交易额高达约20亿美元(其中首付款达2亿美元):
那个行业巨擘,杀回来了。最近半个月,恒瑞医药达成了两笔海外授权交易:
3月25日,将小分子Lp(a)抑制剂HRS-5346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权益授权给默沙东,将获得潜在总交易额高达约20亿美元(其中首付款达2亿美元):
4月7日,将辅助生殖领域口服GnRH拮抗剂SHR7280中国大陆商业化权益授权给德国默克,将获得首付款15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以及有望收取一定的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
去年10月,恒瑞医药副总经理张连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海外战略上我们有所调整,任何一个产品,在任何临床阶段,都会寻求跟海外合作开发。”
确实,恒瑞一直在用行动践行“借船出海”策略,并且带来了正反馈:2024年交出了“营收净利均创新高”的靓丽成绩单。这不仅得益于国内创新药销售放量,也离不开创新药出海的推动(收到了2笔对外许可首付款)。
可见,恒瑞加大海外攻势的路子走对了,而且正在慢慢变强大。
01
“医药一哥”之争
蛰伏多年,终于爆发。
经受一番“寒彻骨”后,恒瑞医药终于获得“扑鼻香”:2024年实现总营收达279.85亿元,同比增长22.63%,归母净利润为63.37亿元,同比增长47.28%,其中总营收、净利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这一靓丽的成绩单,一方面得益于公司创新药销售收入逆势增长30.6%至138.92亿元(含税,不含对外许可收入),驱动收入增长;另一方面,创新药出海取得成效,成为业绩增长的第二引擎,分别收到了德国默克和Kailera Therapeutics支付的1.6亿欧元、1亿美元对外许可首付款。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恒瑞创新药收入占比已突破50%,完成了从仿制药龙头到创新药企的蜕变,而仿制药收入仍略有下滑。可见,创新药对业绩的贡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密集的海外授权交易,让恒瑞快速回笼资金、增厚业绩。
据2024年财报显示,自2018年以来,恒瑞与全球合作伙伴进行了13笔对外许可交易,涉及16个分子实体,潜在总交易额约140亿美元,首付款总额约6亿美元,极大地提升了公司的全球影响力和业界认可度。
如果算上最新达成的两笔BD交易,目前恒瑞已完成15项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是国内企业中最多的。
国内药企创新药许可交易数量TOP10
图源:医药魔方
高频的BD,反映出恒瑞正在加大海外攻势。毕竟,与恒瑞展开“医药一哥”争霸赛的百济神州,已在短时间内展现出惊人的业绩爆发力,正是有赖于泽布替尼和替雷利珠单抗在全球市场遍地开花。
得益于上述两款大单品实现强劲增长,百济在2024年实现总营收同比增长55%至38亿美元(约277亿人民币,按汇率1美元≈7.2862人民币计算),归母净利润亏损收窄至6.45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百济的总营收仅有21.2亿元,而彼时恒瑞总营收高达277.35亿元。然而,短短4年时间,百济便如一匹脱缰的野马一路狂飙,大幅缩小了与恒瑞的营收差距,几乎并驾齐驱。
此外,百济还给出了自上市以来的首次财务指引:2025年全年总收入指引为49亿至53亿美元,预计全年实现GAAP经营利润为正、经营活动产生正现金流。而随着百济透露出今年有望上岸的信息,A股总市值超越了恒瑞医药,夺下了“医药一哥”的宝座。
正是有百济“珠玉在前”,恒瑞通过“借船出海”策略频频达成BD交易,以求在全球市场结出丰收的硕果。
02
BD狂潮
要想变得更强大,就得剑指全球市场。这是百济神州带来的启示。
这点可以从双方的创新药销售对比中得到印证。2024年,恒瑞医药10多款创新药合计贡献收入138.92亿元(含税,不含对外许可收入)。而同期百济的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达26亿美元(约合189.4亿元人民币),仅一款创新药的收入就超过恒瑞全年数据。
可见,打造一款能面向全球市场的重磅炸弹药物至关重要。正因如此,恒瑞一直在通过“借船出海”践行这一策略。
2015-2022年,恒瑞总共只完成6笔对外授权交易,且交易总金额都在1亿美元上下。到了2023年,恒瑞一口气达成了5笔BD合作,交易总金额合计达34.3亿美元。2024年,尽管只有2笔BD合作(涉及4款创新药),但交易总金额大幅提升(合计超过70亿美元)。
从目前情况来看,创新药出海已成为恒瑞业绩增长的第二引擎,表明“借船出海”策略已经得到了正反馈。
路子对了,就该趁热打铁、加大攻势力度。
于是乎,今年恒瑞的BD节奏明显加快,半个月完成了2项海外授权交易,交易总金额合计近20亿美元。其中,今年3月与默沙东就小分子Lp(a)抑制剂HRS-5346达成的合作,首付款达2亿美元,刷新了恒瑞近年来对外BD的首付款最高纪录。
注:恒瑞与Incyte在2015年9月2日就SHR-1210达成的合作已在2018年2月14日终止,不统计在内。
恒瑞已达成的海外授权交易(亿美元);图源:医药魔方
从交易演变看,恒瑞的BD策略呈现四大进化:合作阶段从临床后期前移至早期,合作对象从中小型Biotech升级为跨国药企,交易结构不局限于单纯授权,非肿瘤项目正成为BD合作的新热点。这种能力跃迁,是恒瑞为提升海外市场收入占比所做的努力。
眼下,恒瑞海外市场收入占比仍然较低,2024年仅有2.56%。相较之下,百济海外市场收入占比从2020年不足6%飙升至2024年上半年约60%,带动整体业绩实现了惊人的爆发力。
恒瑞正是深谙全球市场的重要性,近年来频繁达成BD交易,并且宣布赴港上市募资,目的是为了以更强劲的势头猛攻全球市场。或许就在不久的将来,恒瑞的海外市场收入也有望迎来狂飙之日。
纵观2018年以来达成的BD交易不难发现,恒瑞的BD交易模式已经从偶发性合作转向系统性布局。当百济凭借泽布替尼等单品的全球化突破实现弯道超车时,恒瑞则以管线厚度对抗单品爆发,通过多笔BD交易构建组合式出海矩阵。
特别是,恒瑞的后续管线中还有不少具备BD预期的潜在重磅药物。
03
未来,还得看出海
通过多年持续保持高额的研发投入,恒瑞还有90多个在研项目已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未来三年(2025-2027年)预计共有47个创新产品及适应症获批上市,研发实力可谓相当强悍。
恒瑞医药疾病领域及主要管线布局
图源:2024年财报
值得关注的是,恒瑞拥有不少具备BD预期的管线。
例如,恒瑞构建的“ADC舰队”正成为出海战略的核心资产,10余款已进入临床的新型、差异化ADC分子形成梯度储备,包括SHR-A1811(HER2 ADC)、SHR-A1921(TROP-2 ADC)、SHR-A2009(HER3 ADC)、SHR-A2102(Nectin-4 ADC)、SHR-A1912(CD79b ADC)等。其中,除CD79b ADC外,其他管线的同类竞品都达成过BD交易,带来了不错的想象空间。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恒瑞已有两款ADC药物成功出海,分别为2023年以超15亿美元授权给德国默克的SHR-A1904(CLDN18.2 ADC),以及去年12月以超10亿美元授权给美国IDEAYA Biosciences公司的SHR-4849(DLL3 ADC)。
另外,还有一些ADC管线也存在BD预期,包括:
具备差异化优势的SHR-A1921,针对的适应症为卵巢癌,不同于其他竞品主要获批三阴性乳腺癌,目前国内尚无TROP2 ADC获批治疗卵巢癌;
SHR-A2102所在的Nectin-4 ADC赛道,竞争较为缓和,目前全球仅有安斯泰来/Seagen(已被辉瑞收购)的维恩妥尤单抗获批上市(2024年销售额近16亿美元),国内主要竞品为进度同处于Ⅲ期阶段的迈威生物9MW2821。
SHR-A2009已进入III期临床,针对EGFR TKI治疗失败的EGFR突变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目前,全球尚无HER3 ADC药物获批上市,进度最快的是第一三共/默沙东的HER3-DXd(patritumab deruxtecan)(有望2025年获批上市)。
此外,还有一些管线也可能成为新的出海增长极,包括治疗膀胱癌的SHR-1501(IL-15融合蛋白)、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SHR-9539(BCMA/CD38/CD3三抗)、治疗小细胞肺癌的SHR-7787(DLL3/CD3双抗)、针对晚期实体瘤的SHR-1826(c-Met ADC)等。
一些小分子管线也值得关注,包括治疗乳腺癌的HRS-6209(CDK4抑制剂)、HRS-8080(口服SERD)和HRS-1358(ER PROTAC),以及针对前列腺癌的HRS-5041(AR PROTAC)、可与多种药物联用的HRS-2189(KAT6抑制剂)等。
可见,这种梯度布局既保证短期收益,又储备长期价值增长点。正如张连山在接受采访时所说,“恒瑞的海外临床试验更多是为BD产生更多的数据,去支持BD团队的拓展机会。”
这或许预示着,未来恒瑞还将涌现出更多BD交易。
— 结语 —
BD交易已成为恒瑞业绩增长的关键杠杆,今年还将收到多笔对外许可首付款增厚收入。
近年来,恒瑞密集达成BD交易,不仅验证了创新管线的国际竞争力,更通过权益让渡快速回笼研发资金,形成“研发-变现-再投入”的正向循环。
与默沙东等全球制药巨头的绑定,既规避了单打独斗的出海风险,又借助国际伙伴的临床资源加速产品全球化进程,标志着恒瑞从本土龙头向全球创新药企的战略蜕变。
可以肯定地说,恒瑞正在慢慢变强大。
参考资料:
1.各家公司的财报、公告、官微
2.《恒瑞高频BD的背后》,医药魔方,2025年4月10日
3.《恒瑞医药登陆“新大陆”》,药渡Daily,2025年4月8日
来源:新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