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已现今年首例“蜱虫病”,它离我们有多近?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1 18:44 2

摘要:近日,一则来自韩国的医疗新闻引发关注:韩国疾病管理厅证实,4月18日确诊了该国今年首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也就是俗称的“蜱虫病” 。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全罗南道南原一名80多岁的老妪在农田干活时遭蜱虫叮咬,随后出现呕吐、发烧、全身疲乏、失去胃口等症

近日,一则来自韩国的医疗新闻引发关注:韩国疾病管理厅证实,4月18日确诊了该国今年首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也就是俗称的“蜱虫病” 。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全罗南道南原一名80多岁的老妪在农田干活时遭蜱虫叮咬,随后出现呕吐、发烧、全身疲乏、失去胃口等症状,15日接受检测,18日确诊感染。

韩国每年首例蜱虫病通常在4月出现,比如2022年4月11日、2023年4月5日、2024年4月23日。而在2024年,韩国共报告2065例蜱虫病病例,其中381例死亡,这一数据令人触目惊心。

蜱虫,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虫子,究竟有多大危害?它又是如何传播疾病的呢?

蜱虫堪称 “行走的病毒库”,它是一种体型极小的节肢动物寄生虫,主要寄生在哺乳类、鸟类及爬行类动物身上,以吸食宿主血液为生。蜱虫分为幼虫、若虫、成虫三个阶段,不吸血时它仅有米粒大小,吸饱血后却能膨胀至指甲盖大小 。它偏好寄生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像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及大腿内侧等都是其常选之处。

每年春夏季是蜱虫的活跃期,此时它们会趴在树叶或草叶上,等待宿主出现。当人在野外活动时,一旦接触到蜱虫,它就可能会迅速爬到人身上并寻找合适位置叮咬。如果发现被蜱虫叮咬,千万不能直接将其拔出。因为蜱虫的口器如同长矛状的锯齿,便于切开皮肤,且口器上还有倒钩,能牢牢固定住身体。用力拔出时,其头部极有可能留在皮肤中,进而导致伤口感染。而且,蜱虫在叮咬皮肤时会分泌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若不及时取出,轻者瘙痒难忍,重者高烧不退、陷入深度昏迷,甚至引发森林脑炎等严重疾病。

蜱虫传播的疾病,最典型的就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也就是这次韩国确诊病例所患的疾病。患者感染后,会出现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还伴有恶心、呕吐、腹泻、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致死率不容小觑。除了这种疾病,蜱虫还能传播莱姆病、森林脑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等多种可怕的疾病。以莱姆病为例,患者初期可能出现皮肤环形红斑,随着病情发展,会有关节疼痛,严重的还会影响心脏,导致肢体活动障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蜱虫叮咬呢?如果要进入草地、树林等蜱虫易出没的区域,要穿长袖长裤,将裤腿扎进袜子或鞋子里,尽量穿浅色衣服,方便及时发现蜱虫。还可以在裸露皮肤涂抹驱避剂,像避蚊胺(2岁以上人群适用)等,能维持数小时有效。从户外回来后,要仔细检查身体和衣物,查看是否有蜱虫叮入或爬上,尤其要注意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如果发现有蜱虫叮咬,也不要慌张,可以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其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或者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虫露在体外的部分,让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但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切勿生拉硬拽。取出蜱虫后,要用碘酒或酒精对局部进行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

韩国今年首例“蜱虫病”的确诊,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蜱虫虽小,危害却极大,了解蜱虫的相关知识、做好预防措施十分必要。希望大家在享受户外活动的同时,都能远离蜱虫的威胁,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来源:小闫在家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