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了解,小玲自幼随奶奶在农村生活,奶奶平时生活节俭,日常饮食多以腌制的梅菜、盐焗食品为主。由于老人农活繁忙,没空煮饭时,小玲就只能用泡面、烧烤凑合。
据南方都市报,年仅13岁的小玲(化名)被确诊为胃癌,不得不切胃保命。而“罪魁祸首”竟与她从小吃到大的菜有关。
据了解,小玲自幼随奶奶在农村生活,奶奶平时生活节俭,日常饮食多以腌制的梅菜、盐焗食品为主。由于老人农活繁忙,没空煮饭时,小玲就只能用泡面、烧烤凑合。
大约半年前,小玲经常出现上腹部疼痛、腹泻等症状,但当时只当作普通肠胃炎治疗。直到最近,症状急剧加重,她前往医院做胃肠镜,才发现是恶性程度极高的胃印戒细胞癌(约占胃癌的9.9%)。
据《2020全球癌症报告》,中国胃癌新发病例占全球的43.9%,因此也被称为“中国式癌症”。而近5年来,19岁~35岁人群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35岁以下年轻人胃癌比例占病患总数的6%~11%。这意味着,胃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年轻人群体侵袭。
更令人担忧的是,年轻人的胃癌往往恶性程度更高,发展更快,很多人在确诊后生存时间不到6个月。
胃癌的发病年龄不断刷新下限,跟年轻人普遍存在的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脱不了关系。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年轻人总是追求“快、好、省”的便利,腌制菜(榨菜、腊肉、梅菜等)、泡面、自热火锅、快餐、外卖层出不穷,虽然能迅速填饱肚子,但长期依赖这些食物会给身体带来一系列隐患。
首先,这些食品往往含有超标的盐分和亚硝酸盐,频繁摄入不仅会破坏胃黏膜的天然屏障,导致慢性炎症,还会增加胃溃疡和胃癌的风险。就像不断用强酸侵蚀一座古老城墙,时间一长,损伤便难以逆转。
此外,高油、高盐和缺乏必要营养的速食饮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胃酸倒流甚至肠胃功能紊乱。
再加上这些食物多为加工食品,其添加剂和人工色素也会干扰正常的消化吸收过程,使身体长期处于“透支”状态,抵抗力低了,癌细胞也更易“找上门”。
刚煮好的火锅直接下筷,滚烫的咖啡立刻啜饮……这些看似享受美食的做法,实则隐藏危机。
世卫组织早已将65℃以上的饮食定为2A类致癌物。而我们趁热吃的食物,许多温度在80℃以上!
食物太烫会扰乱食道蠕动,引发反流、食管炎等问题,还可能灼伤食道黏膜。当食道黏膜受损,防御力下降,若食物中含有亚硝酸盐,高温便可能促使活性氮生成,增加1类致癌物亚硝胺的产生风险。
即使有的食物入口不烫,胃黏膜(耐热温度仅40℃)依然可能被烫伤,从而出现胃炎、胃糜烂的情况,增加胃癌风险。
烧烤、炸鸡是不少年轻人的最爱,更是聚会的首选,但很多人不知道它们也是促癌的“帮凶”。
炸鸡在高温油炸时,会产生丙烯酰胺(2A类致癌物);而烧烤时,肉类在高温下也会产生苯并芘(一级致癌物)等致癌物。
这些物质可直接作用于胃黏膜,导致黏膜发炎、损伤,甚至癌变。
更可怕的是,年轻人还总喜欢半夜撸串。夜间胃酸分泌降低,消化能力下降,此时高盐、高油的烧烤炸鸡会“赖”在胃里,分解不掉,致癌物与胃黏膜接触时间翻倍!
看到这或许很多人会问:吃烧烤致癌我懂了,但熬夜怎么也会伤胃?
专家指出,胃黏膜每晚都会自我修复,但熬夜就像给胃按下“暂停键”——不仅中断修复过程,还会带来三重打击:免疫力下降、胃酸分泌增加、激素分泌紊乱。
这些因素叠加,会导致胃黏膜损伤持续加重,从胃炎发展到胃溃疡,最终大幅增加胃癌风险。
不少人以为不用公筷只是卫生问题,却不知这给了幽门螺旋杆菌“可乘之机”。
这种菌是典型的“病从口入”例子,可通过共用餐具、唾液传播。一旦在胃里“安家”,就会持续破坏胃黏膜,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
世卫组织也已将其列为1类致癌物,长期感染有近半几率患胃癌,比正常人群大4-6倍!
胃癌早期往往症状不明显,也很易跟普通胃病混淆,导致耽误治疗。小玲在确诊前就曾多次出现上腹部疼痛和腹泻,但由于症状较轻,家人和她自己都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所以导致癌变发生而不自知。
其实胃癌来临前,身体会给你发出一些预警,及时发现治疗才不会让病魔日渐强大:
胃癌早期,很多患者会感到上腹不适。具体表现为上腹部隐隐作痛,或者有饱胀感,时不时还会反酸。
这种感受一般在饭后会加重,休息后缓解。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胃癌诊疗指南》指出,这种疼痛与普通胃炎的区别在于进行性加重且抑酸药无效。
癌细胞会大量消耗人体能量,同时肿瘤的存在也会干扰正常的消化与吸收功能。在这种双重打击下,患者体重可能出现骤降。
而随着体重的不断减轻,乏力与疲倦感也如影随形,并逐渐加重。
当肿瘤侵蚀血管,可能会引起消化道出血,要是出血量比较大,就会出现黑便(血红蛋白铁氧化)。
黑便往往呈现出柏油一样的黑色外观。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黑便里有时还可能夹杂着暗红色的血,从外观到性状都显著区别于健康状态下的粪便。
而在排便规律上,患者排便次数和平时差不多或只是稍微增多一些,但每次排出的量并不多。
消化道出血还可能导致呕血情况,通常表现为突发性呕吐鲜红色血液,以及明显的恶心感和紧迫的呕吐感。
这是因为当血液刺激到胃黏膜时,身体会触发呕吐反射。同时,血液在消化道内积聚会干扰正常消化功能,让呕吐反应愈发强烈。
按时按量吃饭,少吃或不吃速食(泡面)、腌制食品、油炸烧烤等高盐、高脂肪的食物,以及超过65℃的烫食。
控制每日食盐摄入总量≤5g,约3勺(2g规格的勺子)。
新鲜蔬果(韭菜、洋葱、橘子),能抗氧化、减轻炎症,建议每天吃500g以上 。
豆制品富含大豆异黄酮,可以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建议每天吃25~35g(1.5块豆腐、1杯豆浆)。
绿茶富含茶多酚,具有一定抗氧化和抗癌作用,建议每天饮用3杯(240毫升),注意避免空腹喝和喝太浓的茶。
戒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可直接损伤胃黏膜,促进胃癌细胞的生长。戒烟越早,癌变风险越低!
限酒:酒精可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癌前病变的发生。如必须饮用,据《中国膳食指南》建议:
规律作息:长期熬夜、作息混乱,会扰乱生物钟,致使免疫力降低,大大增加患癌风险。保持充足睡眠与规律作息,给身体修复时间,才能重焕活力,远离癌症威胁。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成人应保证7-8小时睡眠,中小学生8-10小时;老年人6-7小时。推荐晚上22-23点入睡,早晨6-7点起床。
普通人群:建议每年进行1次幽门螺杆菌检测。
40岁以上、长期患胃病、有家族病史等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至少进行1次全面体检。体检内容包含胃镜、幽门螺杆菌检测等。
疑似胃癌患者:建议进行胃镜活检等进一步检查。
在这个奶茶代水、外卖当饭的时代,守护好你的胃,就是在守护你的生命。请记住:你今天吃下的每一口,都在影响你未来的健康。从下一餐开始,好好把关你的饮食,不要让不加节制的嘴毁掉你的美好未来!
参考资料:
[1]LinSH, LiYH , LeungK ,et al. Salt Processed Food and Gastric cancer in a Chinese Population[J].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PJCP, 2014, 15(13):5293-5298.
[2]Peleteiro B, Lopes C, Figueiredo C, Lunet N. Salt intake and gastric cancer risk according to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smoking, tumour site and histological type. Br J Cancer. 2011;104(1):198-207
[3]叶婧.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期间引起腹泻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24-05-25
[4]张斌.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高盐饮食在胃癌发生中的交互作用研究[D]. 内蒙古医科大学,2022.
[5]四川省老龄健康发展中心.“趁热吃”真的要不得![EB/OL].https://wsjkw.sc.gov.cn/scwsjkw/sclljk/2021/1/13/22e3f4cfa71e4af990584ab5a865a1d4.shtml,2021.
来源:肿瘤的真相与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