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次展览展出王璜生、许培武、于涛、胡群山四位摄影家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以流域分布广泛、各处地貌殊异,尤其是地方文化特色浓郁的珠江为主题展开,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呈现了珠江的历史风貌与变化。作品既展现了他们各自对于珠江的理解和情感,也呈现了各自不同的对于摄影这一
——广州——
珠江时间(1984/2024)——王璜生、许培武、于涛、胡群山摄影展
展期:4月19日至6月20日
地点: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3楼8号馆
本次展览展出王璜生、许培武、于涛、胡群山四位摄影家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以流域分布广泛、各处地貌殊异,尤其是地方文化特色浓郁的珠江为主题展开,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呈现了珠江的历史风貌与变化。作品既展现了他们各自对于珠江的理解和情感,也呈现了各自不同的对于摄影这一视觉形式的独特见解,对于摄影的潜力和魅力的开发都作出了自己的探索与贡献。四位摄影家以他们的才华才情向我们呈现了珠江丰富复杂多样的面貌,这是对珠江的致敬,也是对历史与现实的尊敬。他们的珠江影像也进一步激励大家以更多元的方式来展开不拘一格的包括珠江在内的各种各样的地方叙述,让地方的意义与价值得以充分彰显。
寄情大湾区——潘鲁生大湾区民艺调研与艺术创作巡展
展期:4月20日至5月8日
地点: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四楼16、17号馆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经过建设,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核心引擎的大湾区,已成为经济活力充沛、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级城市群。作为一名文化学者,潘鲁生教授多年来致力于探寻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共生共荣发展之路,长期以大湾区为田野调研点,观察文化传统与当代生活融合之路。
本次展览通过“粤港澳大湾区”主题创作和民艺调研两个单元,展出潘鲁生教授主题创作彩墨作品38件。展览作品以写实表现手法,多视角、多维度呈现了大湾区城市与乡村、文化与社会、传统与现代共生共荣的文化景观,新旧交织,时空交错。潘鲁生教授用这样的方式记录大湾区的现状,有着特别的历史寄托,同时也记录着大湾区建设的全过程,成就着大湾区建设的历史画卷。
——深圳——
时间之间——深圳美术馆馆藏作品展
展期:4月22日至7月13日
地点:深圳美术馆(新馆)三楼8、9号展厅
在人类探索宇宙的漫长旅途中,万物都有自己的计时方式。这是一切万物与天地时光的内在呼应,这种呼应是宇宙万象定律的永恒,也是人类对世界、宇宙意欲探索的表现。古人对时间的概念源于光线的感知,昼夜时节是中国人创造的时间分隔的独特方式,而光在艺术作品中往往扮演着重要角色,艺术家们也通过画面中光感晦明在作品中表达出对时间的不同理解。
展览甄选深圳美术馆馆藏作品,从中挑选一批蕴含时间哲学和饱含生活情感的馆藏精品,作品涵盖国画、版画、水彩、综合材料等多重类型,共同勾勒出时间形态这一抽象概念的多维图景。展览由“亘古静流”和“瞬息变焕”两个主题延展开来,“亘古静流”章节的艺术作品往往都带有艺术家的独特思考,传递着或多或少的象征和隐喻,甚至关于自然和宇宙的反思。“瞬息变焕”则聚焦于鲜活的生活,作品往往抓取生活中的一瞬,莹然呈现生命真性的美好。本展览已入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24—2025年度广东省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
深蓝变奏曲Ⅱ:“我”与海的9个故事
展期:4月22日至8月3日
地点:深圳美术馆三楼12/13展厅
当“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海洋文化与精神”这些词汇在深圳这座充满活力的现代海滨都市上空回响,深圳美术馆以“聚焦深圳、专注城市”为导向,依托自身丰富的藏品资源,开启了一场艺术与海洋的奇妙邂逅,“深蓝变奏曲”展览由此诞生。
本次展览以“故事”作为叙事的脉络,深入探讨人类与海洋之间深邃而复杂的关系,包括有8个动人的故事,它们有的讲述着海洋在人类生活物质层面的深刻影响,有的则深入到精神层面,艺术创作灵感从海洋的波澜中迸发,哲学思考在海浪的低语里沉淀,情感寄托于无垠的海面之上。这些艺术品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人类与海洋跨越时空对话的大门。它们引发观众对“人与海如何对话”这一命题的深深思考,让公众与海洋文化之间的情感联结愈发深厚,产生强烈的共鸣。
——东莞——
廿载正风华——东莞读书节特展
展期:2025年4月15日至4月25日
地点:大岭山图书馆岭上美术馆2楼开放式展厅
展览内容由“读书节足迹”“阅读引领”“智慧声音”“精彩瞬间”、“阅享生活”五部分构成,回望东莞读书节20年重大事件、难忘瞬间,展示东莞读书节的重点活动、精彩讲座、阅读空间、阅读瞬间等,展现东莞读书节品牌在全民阅读和全国图书馆行业的引领作用和对城市人文的涵养作用。
意与古会——宋陆京山水画精品展
展期:4月6日至6月6日
地点:广东省东莞市可园博物馆第一、二展厅
为研究、展示岭南画派当今面貌,促进岭南画坛艺术生态的繁荣兴盛,放大可园岭南画派重要策源地文化IP的传播效应,可园博物馆于4月16日至6月6日举办《意与古会——宋陆京山水画精品展》。展览集中展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画院院长宋陆京先生近些年的一系列山水画写生精品,观众可从中感受宋陆京先生作品中烟云缥缈、水墨淋漓、山川万物生机勃勃的气息。
——佛山——
陶城印象——石湾纪实照片展
展期:4月18日至7月18日
地点:中国陶瓷城4楼
佛山石湾,是一个被西江水滋养的神奇古镇,陶瓷文化源远流长,闻名遐迩。她不仅是传统民间艺术的活态博物馆,更是中国建陶现代化的策源地。自新石器晚期印纹陶器的初燃,石湾陶业便以泥釉火艺的匠心独运书写一部流动的工艺史诗,现代建陶则迸发出工业文明的澎湃动力。
本次展览通过一张张定格的历史瞬间,以从古至今、新旧对比的方式,在光影交错中完成跨越时空的对话。把当代的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串连成线,勾勒出朦胧而又真实的陶都印象,以直观的视觉感染力,让观众感受石湾这片土地的炽热温度,既唤起几代人的集体回忆,更是面向未来的文化觉醒。
——珠海——
字典中的国际视野——邝其照专题展
展期:4月11日至6月20日
地点:珠海博物馆第五展厅
邝其照生于广东台山农家,少年时赴广州帮工,在通商口岸接触英语读物,后辗转香港、澳大利亚经商行医,1865年入读香港中央书院,系统学习英语。时值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开放,英语学习需求激增。1868年,23岁的邝其照抓住这一时代机遇,编纂出版近代早期实用型英汉字典《字典集成》,该字典收录天文、地理、时令、杂货、医药等各类词汇及英语会话,便利通商口岸一带华人学习英语之余,更影响到明治时期的日本。
展览以中国近代英语教育先驱邝其照的生平与贡献为主线,通过丰富的文献、图片和实物展品,带领观众穿越时空,回顾这位杰出知识分子在中西文化交流与近代化进程中的卓越成就。
——香港——
天下一统——陕西秦汉文明展
展期:4月16日至7月7日
地点:香港历史博物馆
本次展览的展品来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汉景帝阳陵博物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考古博物馆)等3家文博单位,展品数量共109组/件(其中文物108组/件,复制品1组/件),涵盖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青铜器、陶器、金器、玉器、建筑构件、车马器以及秦兵马俑、汉代陶俑等具有代表性的精品文物。此外,经双方协商,香港历史博物馆方面还在展览中加入了香港本地出土的29组/件秦汉时期文物同场展示。
展览共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制度:秦汉文明的基石”“经济:国家政策和社会生产”“文艺:文化力量与艺术创造”“科技:科技发展与国家工程”“互鉴:中外交通与文化交流”“秦汉时期的香港”。涵盖了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中外交通等方面,既是对秦汉历史脉络的梳理,也是对秦汉文明内涵的深入挖掘。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何梦怡
来源:日语加油君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