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车企之间的技术比拼、产品较量本是行业进步的推动力。然而,某车企却屡屡选择了一条令人瞠目的竞争路径——不是靠产品实力说话,而是靠诋毁对手、诱导市场来博关注。其最新发布会上对竞争对手"断轴"事故的蓄意攻击,成为长期"阴阳营销"策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车企之间的技术比拼、产品较量本是行业进步的推动力。然而,某车企却屡屡选择了一条令人瞠目的竞争路径——不是靠产品实力说话,而是靠诋毁对手、诱导市场来博关注。其最新发布会上对竞争对手"断轴"事故的蓄意攻击,成为长期"阴阳营销"策略的又一次表演。
这种把发布会开成对竞品的“事故批斗会”,动辄挑动舆论给别人扣分的做法,暴露出某些企业习惯于污名化对手的顽固思维。可惜,这依然还是一种“双标”。
网上公开报道可见,这个随时张口炮轰的车企近几年被曝光起火、断轴的事故更多。显然,其“指控”本身就已构成黑色幽默。如此以来,这一类的企业营销策略的核心不是"如何让产品更好",而是"如何让对手看起来更差"。 其本质上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亵渎。
行业竞争需要底线思维。日本丰田与本田的"技术对决",德国奔驰与宝马的"豪华竞速",无不是在明规则下的良性竞争。在成熟的汽车市场,召回和缺陷改进是行业常态——把资源用在解决问题上,而非制造舆论战。
通过放大个案来抹黑对手,这种手段既拉低了行业格调,更可能反噬品牌公信力。这种"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双标行径,违背商业道德,也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1条——"经营者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当车企热衷于攻击对手而非解决问题时,用户只会对整个行业产生质疑。毕竟,把发布会开成揭黑大会,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干净的竞争环境,更是整个行业来之不易的创新形象。
来源:车秀小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