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铸辉煌,奋进新征程——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处同志文章①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1 20:59 3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华全国总工会即将迎来成立100周年的历史时刻,百年征程波澜壮阔,是中国工运事业与党和国家事业紧密相连的百年历程;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工会始终肩负团结引导亿万职工奋进共同富裕的使命担当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持续增进劳动者福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杨宇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华全国总工会即将迎来成立100周年的历史时刻,百年征程波澜壮阔,是中国工运事业与党和国家事业紧密相连的百年历程;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工会始终肩负团结引导亿万职工奋进共同富裕的使命担当。中国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为推进共同富裕贡献工会力量。

一、百年工运,铸就为民初心

自1925年成立以来,中华全国总工会始终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舟共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工会团结和带领工人阶级发挥自力更生、百折不挠的精神,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为建立和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创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而奋斗,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建立了历史功勋、创造了不朽业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下所展现的新特征、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职工队伍的新构成、劳动者的新诉求、劳动关系的新表现、工会工作改革创新的新要求,中国工会组织动员职工群众建功立业新发展阶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职工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

各级工会组织积极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开展一系列开创性实践。将维权服务深度融入改革发展稳定全局,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以提升职工生活品质为目标,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领域,建立健全一系列促进就业、集体协商、治理欠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等工作的长效机制,着力破解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职工群众,使每个职工成为共同富裕的直接参与者、积极贡献者、共同受益者。

二、切实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在共同富裕进程中彰显工会担当

各级工会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工会组织始终站在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前沿阵地,切实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工会组织真正成为职工信赖的“娘家人”,在共同富裕的壮阔征程中彰显出不可替代的使命担当。

一是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创设“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组织开展“万名劳模工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全国职工岗位“云讲述”等活动,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建功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形成勤劳致富、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努力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组织动员亿万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开展“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突出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所有央国企深入开展“产改”工作。积极推动完善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制度,技术工人靠提升技能增加收入的获得感持续增强。

三是认真履行工会维权服务基本职责,着力提高职工生活品质。大力推进工会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351+”专项行动。深化“工会帮就业”行动,为职工群众提供就业帮扶服务。加强工会驿站阵地建设,已建成18.61万个驿站,年服务职工群众近8亿人次。大力推进工会维权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三年行动,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移动体检、“爱心餐”等服务。全国工会系统总动员,深入开展“工会送温暖行动”,做到所有困难职工“一个不少”、重点群体职工“关心到位”。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为劳动者提供更加有力的权益保障。

三、做好新时代工会工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广大劳动者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只有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潜力,通过诚实劳动、辛勤劳动、创新创业实现增收致富,才能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实基础和持续动力。要维护好职工基本的劳动经济权益,让共同富裕的成果更多惠及劳动者。

一是切实维护好职工劳动经济权益。发挥好工会维权服务的基础性作用,努力确保广大职工群众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一个都不能少”。围绕职工劳动经济权益、民主政治权利和精神文化权益,突出职工就业、职工收入形成及增长机制、职工技能培训、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和劳动关系协调等,坚决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二是着力提升服务职工的质量水平。健全“普惠性+特殊性”服务工作体系,助力提升职工生活品质。做优做实送温暖、送清凉、送健康等品牌服务项目,建好用好工会服务阵地。健全“职工之家”APP等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方式,为职工提供实时、精准、喜爱、高效的工会服务。扎实做好工会根治欠薪专项工作,健全完善困难职工常态化帮扶机制,推进全体职工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三是推动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推动健全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标准化试点。完善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指导、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引导企业和职工协商共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

2025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各级工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工运时代主题,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持续增进劳动者福祉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和工会桥梁纽带作用,谱写新时代“劳动创造幸福”的壮丽篇章。

全面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李金英

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承担着组织动员广大职工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的历史使命。全面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对于工会组织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巩固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对工会的全面领导,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偏离,必须全面地、有效地贯彻落实到工会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工会组织首先是政治组织,工会工作首要是政治工作,政治性是第一属性,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工会各项工作。讲政治是具体的,各级工会组织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把 “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工会系统落实落地,确保工会系统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团结统一。

二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是保证全党步调一致的前提。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确保工人阶级始终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工会的重大责任。各级工会组织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深化“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挥好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励广大职工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要增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时刻关注职工思想动态,及时掌握职工的所思所想所盼,有针对性地做好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工作,维护职工队伍和谐稳定,把广大职工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三是夯实党的组织建设,不断推进工会改革和建设走向深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总书记要求,要继续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夯实基层基础,激发基层活力,不断增强基层工会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要健全已有的组织基础,持续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建会入会工作,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各级工会党组织要牢固树 “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党组织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领导班子成员要落实“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领域的党建工作。要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党建工作的督促检查,推动党建任务落到实处。

四是强化党的作风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工会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代表着党的作风和形象,必须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问题,守住人民群众的心。要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全面深入查找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为基层减负,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要树牢为民造福政绩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深入基层、深入职工,及时了解职工所思所想所盼,真心实意为职工说话办事,切实为职工办实事、解难题。要健全常态化联系基层和一线职工的制度机制,常态化开展赴基层蹲点活动,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突出的工作成效取信于职工群众,使广大职工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可信赖的娘家人、贴心人。

五是从严抓好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形成遵规守纪、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要引导党员、干部把他律转化为自律,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各级工会党组织要不断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把纪律教育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融入组织管理全过程。要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做到执纪必严、违纪必究,深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切实维护纪律刚性、严肃性。要坚持风腐同查同治,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以“查”、“治”贯通阻断风腐演变。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准确运用“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充分用好职工文化阵地,深入挖掘工会系统的廉洁元素,发挥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模范人物在廉洁文化建设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形成廉荣贪耻的浓厚氛围。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加强监督管理,让工会系统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全面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工会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扎实推进工会系统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为推动工会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创新打造“中国工人大思政课” 切实提高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的针对性实效性

魏地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就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的重大意义、根本任务、方针原则、战略举措和科学方法,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工人大思政课”是全国总工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创新性实践,是落实党中央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抓手。各级工会要切实履行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的政治责任,叫响做实“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团结引导亿万职工群众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更好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一、加强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工人大思政课”正确方向

党的领导是推动“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建设的根本保证。要深刻认识坚持党的领导在“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建设和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思政课建设全过程各环节,确保思政课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行。各级工会党组织要落实打造“中国工人大思政课”的主体责任,从工会工作全局谋划,将其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工会上下共同打造“中国工人大思政课”的合力,努力实现“工会事事有思政、干部人人讲思政、工人处处学思政”。要健全完善“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建设领导机制,加强与宣传、教育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会内外互通有无、共同推进思政课建设的生动局面。要加大资金投入,用于课程资源开发、师资力量培训、宣教活动开展等,同时,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正向激励,做到组织保障有力到位。

二、完善体系建设,提升“中国工人大思政课”整体效能

全面系统的体系建设是“中国工人大思政课”的坚实基础。全总印发的《关于创新打造“中国工人大思政课”的工作方案》,从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要求、主要举措、组织保障等方面,对“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要围绕“讲什么、谁来讲、向谁讲、怎么讲”,组织各级工会共同完成“百千万亿”工作目标,全面提升“中国工人大思政课”整体效能。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在成立伊始,全总就以唤醒工人阶级觉悟为己任,通过出版报刊、开展夜校等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动员工人阶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要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党和国家中心大局和重大决策部署、红色历史、建功立业创新创优事迹、职工群众关心关注话题,立足地区、行业实际,开发设计好课程目录,打造“大思政课”精品力作。要深入挖掘宣传利用红色工运资源这一思政教育“活教材”,引领广大职工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要强化队伍保障,注重发挥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大国工匠、最美职工等先进人物的主体作用,广泛吸纳专家学者、思政教师等加入“中国工人大思政课”专家名师库,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要整合宣传资源,制作职工喜闻乐见的思政产品,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内容多实新、形式短平快,把“中国工人大思政课”讲好讲深讲活,既接地气、有实效,又能让工人听得进、用得上,促进思想和行动的统一。

三、聚力各方协同,推动“中国工人大思政课”资源共享

“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属于社会“大课堂”,只有与学校思政教育“小课堂”资源共享,才能更好地协同企业共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要深化“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通过多样化的线下活动、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表演、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等,让劳模工匠以“接地气”的生活话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特别是针对职业院校学生,通过大师带小徒、结对子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技能,在学生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领着学生朝前跑。要跟上年轻人的步伐,充分用好工会宣传阵地,通过在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红色工运教育实践阵地等开展面向青年职工、学校师生的思政课,利用劳动实践基地、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开展双向交流学习活动,让思政课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要互通互联工会资源与学校资源,吸引鼓励学校思政教师进企业,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和职工需求,为企业职工提供思政引领支持。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校师生走进基层企业、走近一线职工,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拓展“大思政课”教育广度。要把“讲理”和“叙事”结合起来,既讲先进典型的“大”故事,又讲身边人的平凡“小”故事,增加青年职工和学生的代入感、共鸣感,不断提升“中国工人大思政课”的针对性与吸引力。

四、用好数智技术,赋能“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创新发展

数智技术是赋能“中国工人大思政课”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要坚持守正创新,开展好“VR展馆里的‘中国工人大思政课’”活动,活用图文并茂的解读长图、思维导图,在话语、叙事、技术上下功夫,把思政课讲“活”、讲“透”、讲“潮”。要线上线下融合共生,构建广覆盖的“云课堂”,用好“职工之家”APP“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学习专区,通过积分激励、互动答题等方式不断提升职工参与度,形成学习闭环,实现线上云宣讲能落地、线下实地讲能上云。要在云计算与大数据上下功夫,通过分析“职工之家”APP等终端的行为数据,通过“数据画像”,实时捕捉职工群体关注的热点话题、思想困惑与价值取向变化,构建动态需求模型,为职工思政引领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开展“点单式”授课,持续增强服务温度和精度,从“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实现思政内容靶向供给。要运用AI赋能内容生产,探索运用虚拟主持人、智能语音合成等技术,打造“永不疲倦”的思政课堂,推动实现思政课程从“人工创作”向“智能生成”跨越,以沉浸式互动增强职工学习体验,不断提升传播效率,让优质思政资源实现指数级扩散,打造“智慧思政”新生态。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