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三首古诗,读书不觉晓,花落见春深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1 21:32 2

摘要:当世界读书日走过三十载春光,那氤氲了千年的笔墨书香,早就一次又一次在古人的平仄起伏里自成华章。

读书不觉晓,花落见春深。

当世界读书日走过三十载春光,那氤氲了千年的笔墨书香,早就一次又一次在古人的平仄起伏里自成华章。

读书是实现经世济民的重要途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无数知识分子为之毕生追求。

读书是提升儒雅气质的重要来源,“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纵使寒门学子也能焕发高贵光彩。

读书是消解人世悲欢的重要载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在与圣人先贤的对话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尤其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是读书好时机。是非不入松风耳,花落花开只读书,古人专注热爱到不知春已深,燕已去。一扇书窗就能隔绝浮世喧嚣,容纳气象万千。

1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白鹿洞乃我国四大书院之一,因唐朝李渤隐居庐山,并养白鹿自娱而得名。

王贞白也曾在此求学读书,很早就意识到了读书惜时的重要性,一寸光阴不可轻。

他如此专心致志地读书,竟然不知春意已深,马上花落春归又一年。每一寸光阴就像黄金一样宝贵,容不得虚掷与浪费,所以才要孜孜不倦地读书。

若不是白鹿洞的道人突然出现与其逗趣谈笑,他一定还在沉浸式深入研读以周公礼法、孔子儒学为代表的经史典籍。

正是靠着潜心治学,王贞白两获科甲进士及第。只是身处晚唐乱世,从殿前新进士到阙下校书郎,他等了整整七年。

进入仕途后,他始终没有得到实现宏伟抱负的机会,三十五岁便归隐田园。回乡后他又创建山斋书舍,育桃李芬芳,传翰墨书香。

王贞白用毕生笔耕不辍来践行一寸光阴一寸金,与同时期的罗隐、方干、贯休常常同游唱和,被誉为“江西四大诗人。”

他生前虽然仕途坎坷,但卒于故里后被朝廷敕赠为光禄大夫“上柱国公”封号。一寸光阴一寸金这一千古名句,更是影响了古往今来无数读书人。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愿我们都能珍惜读书光阴,赢得未来与人生。

2

海棠院里寻春色,日炙荐红满院香。

不觉风光都过了,东窗浑为读书忙。

—宋·黄庭坚《海棠》

作为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黄庭坚自幼博闻强识,五岁就熟读六经,《春秋》仅用十日即倒背如流。

他七岁便作牧童诗,“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更是道破多少文人墨客不为名利所驱的淡泊宁静志向。

二十三岁他便金榜题名,延续了修水双井黄氏二十多位进士的家族荣耀,秉承了曾祖父立下的“读书乃诚身之本,而显扬宗祖之要务”的读书家规。

这年春光灿烂,正是海棠盛放时节。黄庭坚到院里寻觅春色,只见阳光照耀下的海棠红艳欲燃,满院飘荡着迷人清香。

春分花信风,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海棠花开,就意味着春已过半。原来整日忙着东窗读书,大好春光竟然在悄无声息中被他不经间错过。

此诗题为海棠,写满了惜春情意,可也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专心读书的日常图景。也正因为如此孜孜不倦地读书,他的才学得到苏轼赏识,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纵使后来因恩师的乌台诗案而遭受牵连,他也没有忘记读书人的理想,为官清廉刚正,始终爱民如子。

遭遇贬谪时,读书便是他对抗孤独与失意的精神良药,“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

他是真正把圣贤书读进骨子里的人,不仅诗词书法无所不能,数十年如一日为母涤亲溺器的孝行还被载入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

当局能肩天下事,读书要见古人心。读书务必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书写出非凡人生。

3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宋·叶采《暮春即事》

南宋诗人叶采,出身书香门第,真正做到了理学家张载所言的“为往圣继绝学”。

他的爷爷叶味道乃朱熹好友,所以父亲叶适遵父之命师从朱熹,他本人也是朱熹的再传弟子。他为朱熹、吕祖谦编纂的《集思录》所作注解《近思录集解》,被誉为圣学之阶梯,乃理学入门经典。

那年春深人静,阳光正好,一双麻雀在屋檐上不断跳动的身影悠悠地投射到书桌上。春风吹入读书窗,纷飞柳絮也随之落入叶采平时研墨的砚池里。

杨花似雪纷飞,一直静坐窗前闲读《周易》的叶采才惊觉:原来春光早就渐行渐远,他却浑然不知。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在叶采笔下,有了具象呈现。原来用心读书,忘情读书,真的可以自动忽略光阴流转,过滤风花雪月。

尤其他还不是寒窗苦读,只是临窗闲读,读着自己喜欢的书籍《周易》,不为一纸功名,只求追本溯源,静静地品读这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也只有这般心无旁骛,叶采才能将理学思想融会贯通,为宋代理学思想的后世传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让经典永流传。

读书已足功名事,更读人间未读书。愿我们都能养成终身读书的习惯,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不只追求功名事业,也探寻灵魂真理,书香致远,不负此生。

来源:此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