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处逢生!福建女子确诊癌症后已转移,多次复发却扛过17年!只因做对了一件事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1 22:30 1

摘要:2008年,曾女士在体检中发现左乳有肿物,大小约9.0cm×7.0cm,随后被确诊为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她在当地医院接受了手术和化疗。

从49岁到66岁,

历经多次复发,

龙岩的曾女士(化名)

已与癌症顽强抗争了17年。

令人欣慰的是,

她的抗癌之战仍在继续,且充满希望。

骨转移不放弃,靶向配合内分泌治疗重获新生

2008年,曾女士在体检中发现左乳有肿物,大小约9.0cm×7.0cm,随后被确诊为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她在当地医院接受了手术和化疗。

2017年,曾女士出现全身酸痛症状,前往福建省肿瘤医院检查后,发现乳腺癌复发,且已发展为全身多发骨转移。

(网络图)

“在当时,骨转移的治疗手段有限,即便采用内分泌治疗,病情控制时间也较短,通常一两年就会复发转移。”接诊的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主任医师黄伟炜回忆道。

幸运的是,新的靶向药物此时进入临床研究。MDT诊疗团队经过评估,决定为曾女士入组,采用靶向治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并配合放疗。令人惊喜的是,曾女士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治疗效果显著。

▲治疗前骨转移情况,亮点部分就是骨转移病灶

2023年,曾女士的骨转移病情再次出现进展,黄伟炜团队及时为她更换了内分泌治疗方案和靶向药物,截至目前,她的病情依旧控制良好

▲治疗后,亮点消失,说明肿瘤抑制很好

乳腺癌5年生存率约为83%,带瘤生存成为常态

2022年的全国数据显示,乳腺癌发病率约为39.1/10万,5年生存率约达83%。若能早期发现,5年生存率更是可高达95%。

黄伟炜表示:“像曾女士这样长期带瘤生存,已成为乳腺癌患者的常见状态。绝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通过服药、打针等治疗方式,既能延长生存期,又能维持较高的生活质量,正常投入工作与生活。”

此外,

虽然很多人惧怕肿瘤复发,

但临床发现,

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迟早会

面临复发转移的情况。

黄伟炜强调:“随着药物治疗的进步,即便乳腺癌复发转移,患者仍有机会实现长期带瘤生存,千万不要轻易放弃。”

不过,需要留意的是,我国年轻乳腺癌患者的比例远高于欧美国家,发病中位年龄为48岁。近年来,我国年轻乳腺癌患者比例呈上升趋势,约占新发患者的15%,其中35岁以下的患者约占 6%-7%。

这或许与西化的饮食结构(高脂高热量)、结婚率和生育率下降、生活及工作压力增大、熬夜等因素相关。

年轻患者不仅在治疗、预后方面具有鲜明特点,在工作、生活等层面也有着独特需求。比如,由于年轻患者预期寿命更长,治疗后重返职场的可能性更大,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更高,在抗癌过程中,她们会有生育保护、卵巢功能保护、乳房外观美容等更多个性化需求,因此需要给予更多关注。

如何早诊早发现乳腺癌?

发现乳腺癌后怎么选择治疗方式?

如何保乳并保留生育功能、

又该如何应对乳腺癌复发吗?

……

敬请关注4月23日(周三)晚7点

福建卫生报

《大医生开讲》直播间

直播专家黄伟炜

福建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和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常委

福建省医师协会肿瘤内科医师分会 常委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肿瘤防治与临床研究专委会 常委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肿瘤免疫治疗公益基金专委会 常委

长江学术带乳腺联盟YBCSG 常委

CSCO药物安全管理委员会 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乳腺疾病培训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 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整形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肿瘤防治联盟福建省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乳腺疾病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学会海西乳腺微创美容外科专 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基层卫生协会基层肿瘤防治分会副主任委员

王丽莉

中国女医师协会乳腺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专家

中国老年肿瘤防治和临床研究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乳腺疾病分会委员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科普专业委员会秘书、省抗癌协会第二届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青委

福建省肿瘤医院乳腺癌MDT乳腺内科秘书

曾获2020年度乳腺癌青年医师病例交流赛总决赛冠军

↓↓↓

活动组织

来源:福建卫生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