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视纪录片《家具里的中国》:“在传统家具当中,唯一实用性不是很强的家具就是香几,它的确是件可有可无的家具。正因为此,它的形制才更加艺术化,因为在一定意义上,它的实用性就是为了美!”
浅议香几流变
文/谭向东
央视纪录片《家具里的中国》:“在传统家具当中,唯一实用性不是很强的家具就是香几,它的确是件可有可无的家具。正因为此,它的形制才更加艺术化,因为在一定意义上,它的实用性就是为了美!”
Lot 2402
清早期
黄花梨有束腰三弯腿长方香几
52×42×87 cm
来源:
1.香港徐氏艺术馆1991-1996。
2.嘉木堂旧藏。
出版:
Christie's, Important Chinese Furniture, Formerly The Museum of Classical Chinese Furniture Collection, New York, 19 September 1996. 佳士得〈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馆藏珍品〉纽约,1996年9月19日,页202-203。
Christie's, The Jingguantang Collections part II Fine and Important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New York, 20 March 1997. 佳士得〈静观堂珍藏 中国艺术精品〉纽约,1997年3月20日,编号12,页50-51。
徐展堂先生1992年终于办成了他心仪的家具陈列室 这件黄花梨三弯腿香几就是墙角陈设赏石立峰的家具
几是中国最早成型的家具之一,《几赋》是汉代文学家邹阳的作品:“高树凌云,蟠纡烦冤,旁生附枝。王尔、公输之徒,荷斧斤,援葛虆,攀乔枝。上不测之绝顶,伐之以归。眇者督直,聋者磨砻。齐贡金斧,楚入名工,乃成斯几。离奇仿佛,似龙盘马回,凤去鸾归。君王凭之,圣德日跻。”赋中言明几是由王尔、鲁班这样的能工巧匠,砍伐高耸如云的树木,用齐国进贡的金斧和楚国著名的工匠,最终制作成了这张几案。君王依靠着这张几案,其圣德日益提升。当然,这里所赋之几,是指用来依靠的凭几。但战汉时期的几,除了依凭的功能外,尺寸稍大的几,也常常用来置物。
汉代扬雄《方言》卷五记载:“俎,几也。西南蜀汉之郊曰搁。榻前几,江沔之间曰桯,赵魏之间谓之椸。几,其高者谓之虡。”其言有二,一者说几就是古代的俎;二者,几在汉代就有高起来的形制,就是虡(音:巨),说明汉代就有高型家具的出现,并非所有的高型家具都是在垂足坐之后才有。山东沂南北寨东汉画像石墓中,就有“虡”的身影。
图1 汉山东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
上述沂南画像石并非孤例,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画像石,有相同的二层几式的虡,其高度到画中人物的腰部。有学者研究认为此墓为西汉末年大常侍侯渊之墓,若真如此,高几的出现可提前至西汉末年。
《考古》杂志1975年第2期刊载《洛阳涧西七里河东汉墓发掘简报》,记载该墓出土一整套陶作坊模型,内有四十余件陶器,其中有一件双层几,以及一张方桌,高度接近屏风,说明这两件家具为高型家具,只不过可能是生产用具,而非生活用具。发掘报告中标明这件家具为“双层案”,是因为在唐代之前,几与案之名没有本质区别。
图2 汉洛阳涧西七里河东汉墓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藏《六博乐舞图》画像石,中层刻绘两人半跪着弈棋,两人之间的棋台系由两个方形台叠落而成,画面中可看出此棋台的高度与人体的关系。这些例证说明汉代是高型家具的萌芽阶段。
图3 汉六博乐舞图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藏
十六国时期甘肃酒泉丁家闸五号壁画墓,绘有两名侍者中间放置一栅足几,高至侍者腰际,显然彼时单层几也高起来了。
图4 酒泉丁家闸五号墓十六国壁画墓
由晋至唐,佛教东传,焚香作为佛教徒对佛、法、僧三宝的供养方式和沟通媒介,广泛运用于佛教场所。敦煌莫高窟壁画用香的场所比比皆是,尤其是四十余幅《维摩诘经变》图中,维摩诘榻前常常设有置放香炉等器具的长方形案。220窟东壁南侧经变中的栅足条案,上面供放一座香炉、两座假山。同为初唐时期的335窟北壁维摩诘经变图条案,形态更为清晰可见。
图5 初唐敦煌莫高窟初唐335窟北壁
这一类专用盛放香炉、贡品的几案,是最早期的香案,都是呈长方形。直至五代,仍未见到明确的正方形的香几。千佛洞中唐第18 窟(C15)西壁《观无量寿经变·十六观》中,画有一个疑似四足高架供几,由于画幅太小,画面模糊无法看清。如果能确定的话,则此几是最早的四方香几。
图6 千佛洞中唐第18 窟(C15)西壁
此阶段敦煌壁画所呈现的方形家具,主要是高起的独坐榻,比如012窟、323窟、112窟中高僧讲经或对谈的画面,这类法师所坐的高榻,基本是壸门箱式榻一类,多带有托泥。而方形四足式的家具形制,很少出现。目前仅见中唐时期莫高窟第186窟,一妇女站在四腿圆面如同高凳上,端着簸箕扬簸,旁一男子持木杈站立,一人持扫帚扫地,应该是使用筛子等工具簸扬稻谷的场面。
图7 唐敦煌莫高窟第186窟
能够明确为四足高几的家具造型者,最早见于陕西彬州市冯晖墓出土的五代乐舞图砖雕,其中两款砖雕上刻画四足高几,均为盛放乐器所用。
图8 五代陕西彬州市冯晖墓出土
五代乐舞图砖雕
彬州市冯晖墓砖雕上的几,由长方形砖画为短小的方形,由栅足或板足转化为位于几面四角的直足,这样的形态开始被称为几,与案的定义分别开来。之所以由长变短,可能是专属性越来越强,例如上述砖雕中的几,只是为了放置这种打击乐器,别无他用。香几的出现,也可能仅仅为了承载一只香炉,体量的减少更便于灵活摆放和搬动,以适应场地环境和仪式的变化,自然在情理之中。
四方高足香几的最早出现,有一种说法是在五代,其依据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五代佚名《浣月图》,收录于《故宫书画图录》,第一册,135-136页。
但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对此认为:画幅无款印,旧标为五代,惟据服饰及器用形制观之,应属后世托名之作。仕女身著半袖裙襦,及焚香侍女腰间系缚的长柄纨扇来判断,此幅原稿的时代,虽符合十世纪规制,但树石画法,笔致夸张,已呈显宋末元初特质,推测应出自南宋宫廷画师所摹。
图9 南宋佚名浣月图台北故宫
《浣月图》中的朱漆彩绘香几,面下有束腰,直足马蹄落于托泥之上,此制于明式香几无二,最明显的特征在于有束腰。王世襄先生在《束腰和托腮——漫话古代家具和建筑的关系》一文中,述及:“家具的束腰渊源于须弥座,而须弥座实际上就是大型的壸门台座”。但王世襄先生并未指出束腰出现于家具上始于何时。
而冯晖墓砖雕上的几上,并未见到束腰。再往后,宿白《白沙宋墓》所载河南禹县白沙北宋一号墓,后室东南壁画有一只高几,无束腰无托泥;《文物》杂志1987年07期刊载《内蒙古库伦旗七、八号辽墓》壁画中一只四方小几,直圆足,腿间设横顺枨,无束腰。上述三例最早期的方几显示,五代至北宋时期,高几应该还未出现束腰。
图10 辽内蒙古库伦旗七、八号辽墓壁画
《中原文物》2004年05期刊载《河南登封高村壁画墓清理简报》,其壁画中绘三弯腿有束腰无托泥六足盆架,发掘报告表明高村壁画墓的年代应与黑山沟壁画墓年代相近,亦在北宋末年。就此,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有束腰家具形象。由此推测,束腰应用于家具,不晚于北宋末年,成熟和完善则应在南宋时期。
图11 宋河南登封高村壁画墓清理简报
故宫博物院藏卢椤枷款六尊者像,其中有三幅尊者画像中的香几或香案有束腰。台北故宫藏南宋刘松年《唐五学士图》、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南宋李嵩《焚香听阮图》、南宋马麟《松阁游艇图卷》等等名画中,都绘出有束腰方香几的形象,表明束腰家具在南宋已经较为普遍。
图12 南宋刘松年唐五学士图台北故宫
延至明代,香几形制完备,有方有圆,还有葵口等形状的香几。从古代绘画中看,圆香几的腿足有三弯腿、鼓腿以及直腿,而方香几则基本是直腿,有束腰的则多数有托泥,无托泥的例子甚少。但《三才图绘》中的香几,恰恰无托泥。
图13 明三才图会万历35 年刊槐阴草堂藏本
汉字“几”的简体写法始见于商代甲骨文,上面一横,两边下行向外弧出,字形就像本品之几,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黄花梨卷草纹香几,牙条上都施以浑圆的浮雕,壸门正中顶尖阳线相交卷出的蔓草,肥厚圆润,舒展灵动,精纯的工手非常罕见。几腿足肩部的象纹较于其他同类更加的具象,并且生出蔓草向下延伸至腿足中部,这使得此几有极高的辨识度,令人过目不忘。
香几的腿足,劲挺有力,宛转处极富弹性和张力,毫不疲沓。牙板浮雕对称的蔓草卷叶,与牙板的边线相接。边线分别向两侧延展至腿足顺势而下,至底足兜转上扬,亦形成卷叶纹。整个边线,仿佛一条幽径,引领你的视线去欣赏各处的风景,气息绵绵不绝引人入胜!似这等极富情趣的设计,不仅获得极佳的装饰效果,更赋予家具本身艺术的升华。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部)
客户咨询:(86-10)8592 8288-3
结算服务:(86-10)8592 8288-4
媒体合作:(86-10)8592 8288-5
运输咨询:(86-10)8592 8288-9
网拍咨询:15010006220 / 15910807786转分机9
官方网站:www.cguardian.com
联系邮箱: mail@cguardian.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客户咨询:( 852 ) 2815 2269
联系邮箱: hkauction@cguardian.com.hk
联系地址:香港金钟道89号力宝中心一座5楼
各地区办事处联络
上海
邮箱:shoffice@cguardian.com
———
广州
邮箱:gzoffice@cguardian.com
———
南京
邮箱:njoffice@cguardian.com
———
杭州
邮箱:hzoffice@cguardian.com
———
厦门
——
台湾
邮箱:twoffice@cguardian.com.tw
———
日本
邮箱:jpoffice@cguardian.com
———
美国
2
来源:中国嘉德拍卖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