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嗜酸细胞增多的病理检查概述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1 07:23 3

摘要:肺嗜酸细胞增多(Pulmonary Eosinophilia)的病理检查是明确病因、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的关键手段。不同疾病(如嗜酸粒细胞性肺炎、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等)的病理表现各异,但核心特征均涉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相关组织损

肺嗜酸细胞增多(Pulmonary Eosinophilia)的病理检查是明确病因、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的关键手段。不同疾病(如嗜酸粒细胞性肺炎、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等)的病理表现各异,但核心特征均涉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相关组织损伤。以下是主要病理检查方法及表现:

1. 组织标本获取方式

- 支气管肺泡灌洗(BAL):

- 检查内容: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比例(正常<5%),若≥25%高度提示嗜酸粒细胞性肺疾病。

- 优势:无创、可重复,适用于动态监测。

- 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

- 获取小片肺组织,适用于弥漫性病变(如慢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

- 局限性:标本量小,可能漏诊局灶性病变。

- 外科肺活检(VATS或开胸):

- 金标准,可全面评估肺泡结构、血管及间质病变(如EGPA的血管炎改变)。

- 适应证:疑难病例或需排除肿瘤、纤维化等疾病时。

2. 病理学表现

(1)共同特征

-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肺泡腔、间质、支气管周围或血管周围大量嗜酸粒细胞聚集(HE染色可见粉红色颗粒胞质)。

- 伴随炎症: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混合浸润。

- 组织损伤:

- 肺泡壁增厚、局灶性坏死;

- 慢性病例可见纤维化或机化性肺炎(OP样改变)。

(2)疾病特异性表现

- 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AEP):

- 弥漫性肺泡损伤(DAD)伴嗜酸粒细胞浸润,透明膜形成(类似ARDS)。

- 慢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CEP):

- 肺泡腔内嗜酸粒细胞、巨噬细胞填充,间质纤维化,无血管炎。

- 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

- 支气管中心性炎症,黏液栓中含嗜酸粒细胞和真菌菌丝(需特殊染色验证)。

-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

- 坏死性小血管炎,血管壁嗜酸粒细胞浸润,伴肉芽肿形成(需结合临床及ANCA检测)。

- 特发性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HES):

- 广泛嗜酸粒细胞浸润,可累及肺血管和心肌,伴血栓或纤维化。

3. 特殊染色与辅助检查

- 染色技术:

- HE染色:初步识别嗜酸粒细胞(粉红色颗粒)。

- 免疫组化:CD15(标记嗜酸粒细胞)、CD68(巨噬细胞)。

- 真菌染色(GMS、PAS):排查ABPA中的曲霉菌感染。

- 弹性纤维染色(EVG):评估血管炎(如EGPA)。

- 分子检测:

- FIP1L1-PDGFRA融合基因检测(排除克隆性嗜酸粒细胞增多)。

4. 鉴别诊断的病理要点

- 感染性肺炎:嗜酸粒细胞浸润伴病原体(寄生虫、真菌),需结合病原学检查。

- 间质性肺病(ILD):如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嗜酸粒细胞浸润少见。

- 恶性肿瘤:淋巴瘤或癌可伴反应性嗜酸粒细胞增多,需发现异型细胞。

5. 临床意义与局限性

- 明确病因:如ABPA需抗真菌治疗,EGPA需免疫抑制。

- 评估预后:纤维化程度提示慢性化风险。

- 局限性:

- 活检可能无法捕获早期或局灶病变;

- 部分疾病(如Löffler综合征)通常无需病理确诊。

#关税战十日谈#总结

肺嗜酸细胞增多的病理检查通过组织学特征(嗜酸粒细胞浸润、血管炎、纤维化等)和特殊染色,为病因诊断(感染、自身免疫、特发性等)提供关键依据。临床需结合影像学、血清学及病史综合判断,病理结果指导精准治疗(如激素、靶向药物或抗感染)。对于疑难病例,多学科讨论(MDT)可优化诊断流程。

来源:健康美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