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篇文章是我在2024年6月份到8月份阅读古龙的代表作《陆小凤传奇》时写下的读书随笔,没想到有6300余字。近年来,我很少读武侠小说,这部书也是我在文学阅读的夹缝中读完的,所以时间相隔较长。我写读书随笔只是忠实地记录自己阅读时的感受,以及我和这部书的因缘,不是
【题记】
这篇文章是我在2024年6月份到8月份阅读古龙的代表作《陆小凤传奇》时写下的读书随笔,没想到有6300余字。近年来,我很少读武侠小说,这部书也是我在文学阅读的夹缝中读完的,所以时间相隔较长。我写读书随笔只是忠实地记录自己阅读时的感受,以及我和这部书的因缘,不是条分缕析的解读,而是笼而统之的泛论。也就是说,重主观而轻客观,这是我的一贯风格,至于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读罢自知。
七律·题《陆小凤传奇》
忠肝义胆欲何求?豪气冲霄荡九州。
独闯银坊擒玉虎,相携紫禁笑王侯。
剑逢敌手千招破,情遇知心万贯酬。
名动江湖称侠探,灵犀一指耀春秋。
【一】
有意思,有点意思。
读武侠小说多多少少都会有点意思的,尤其是读古龙。
有人说,爱读古龙的人都很潇洒。
潇洒不潇洒,我不清楚。
我只知道,读了古龙的人在写作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模仿古龙体。
比如我。
夜、深夜。
窗外有风,无月。床前一灯如豆。
当我合上书,躺下欲睡时,脑海中莫名浮现出一连串的人物:
陆小凤、花满楼、西门吹雪、朱停、老实和尚、上官飞燕、霍天青、霍休、独孤一鹤、闫铁珊、石秀雪、孙秀清、萧秋雨、柳余恨、樊大、简二、山西雁等等,名字还可以继续排列下去。
一部书读完能使人记住这么多名字,这部书无疑是部好书。
《陆小凤传奇》就是好书。
即便放在古龙的全部作品中,也是上乘之作。
无论是谁,只要读了这部书,绝不能忘了陆小凤这个人,也忘不了他那些可爱的朋友。
不能,绝不能!
十多年前,因为工作无聊,开始用电子书阅读武侠小说,在短短的三四年时间里,读了超过一百部武侠小说,而且有的还读了两三遍,现在想想有些不可思议,但这的确是事实。其中,读得最多的是古龙小说,这并不代表他的小说质量都高,而是他的小说数量最多。当我读完五六十部后,产生了一种厌倦心理,此后十年未碰。书架上这部《陆小凤传奇》是太白文艺出的,俗称“太白版”,是古龙小说在大陆正式发行的第二个版本。这部书是当年一位侠友送的,快递发到北京,我从北京带回老家,又从农村搬到县城,这部书陪了我已有七八年的时光,但一直在书架上静静蒙尘,直到现在,我才算真正拥有了它。《陆小凤传奇》是个系列,分为七部,目前只读完了第一部,但我觉得暂时读一部就够了,它满足了我对古龙的所有好奇心,亦使我找回了当年在工厂上班时读武侠小说的那种感觉。重温旧梦,本身就是一种情怀。
古龙写得最好的小说是中篇,尤其是四大系列,文笔清奇,结构精巧,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只要没有代笔,篇篇经典。他的小说是以武侠为基础,融入了悬疑、推理、侦探、以及言情等小说的元素。在叙事技巧上,用了不少现代手法,如舞台剧的场景处理,如电影的蒙太奇切换等等。古龙编故事的能力也是一流,他总能比读者技高一筹,牵着读者的鼻子走,情节也永远在反转,经常出乎人的预料,当矛盾集中爆发时,就开始抽丝剥茧的破案,最终底牌一亮,使人震惊,虽是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让人在读后不得不佩服他的创作才能。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三四年前读过一本钱德勒的推理小说,书名叫《漫长的告别》,这本书很多人都推荐,但我读了后没觉得有多好,因为我在之前读了大量的古龙小说,这种推理的模式我已经很熟悉,所以不管作者在玩什么花招,我都看得一清二楚,最后底牌翻出来,反而没有那么惊讶,因为早在预料之中了。古龙的小说或许有借鉴钱德勒的地方,但古龙一直在求新求变,早就把这种模式写到了极致,导致我看了钱德勒也感觉没有那么好,后人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但也正因如此,后人也总能超越前人。
《陆小凤传奇》也许还会继续读下去,也许就不会读了,将来有时间再说。
——2024年6月2日
【二】
十多年前开始读书时,读得都是电子书,当时家里连一本实体书都没有,也没有想着去买。所以越是读得早的书,家里越是没有实体书,像武侠小说都是如此。金庸的小说我在北京“海淀图书城”附近的地摊上买了三联版的《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神》是正版,《倚》是盗版,都是旧书,不知有多少人读过了。当时是2015年,5块钱一册,全套四册共20块钱,两部书不是一次买的,但间隔时间不长,买下后到现在我也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次,因为我不喜欢旧书,偶尔可能会翻翻。到了2020年,我心血来潮,突然想重读《天龙八部》,于是买了新修版,这也是迄今为止我读过的最后一部金庸小说。古龙的小说我买过一部《白玉老虎》,读客版上下两册,不久就送了人。后来别人也送了我一套太白版三册的《陆小凤传奇》,收藏至今,但我之前并没有读过,因为我不很喜欢太白版,也没有时间读。至于早年用电子书读过其它武侠小说,像梁羽生、温瑞安、黄易、卧龙生、司马翎、萧逸、王度庐、还珠楼主、飘灯等人的作品,我一部都没有买过,到现在家里也没有。我大量阅读武侠小说有三四年的工夫,2015年后就转读文学作品了,也真正开启了买书的生涯,只是我很少买武侠小说,一方面是过了痴迷的阶段,另一方面可能潜意识中也觉得不值,现在想来颇为可惜。记得我曾在一个书店里见过司马翎的《檀车侠影》,当代世界出的,上下两册,一直想买,一直没买,犹豫了数次,等我想买时,书店倒闭了,到现在我也再没见过这本书。所以,武侠小说我读得不少,但家里收藏的武侠小说最少。
今年的读书计划是以现代文学为主,鲁迅的书读了五个月,有点腻烦,读完后想调节一下心情,于是读了《陆小凤传奇》的第一部,现在沈从文的书也读完了,又想调节一下心情,于是接着读《陆小凤传奇》的第二部,可能还会读第三部,也可能留给下次了。古龙的小说有侦探和推理的元素,情节紧凑,故事精彩,而且篇幅不长,不至于被拖住,因此最适合调节心情了。读了文学作品,再读这种类型小说,能明显感觉到还是类型小说好读,但不宜多读,怡情遣兴即可,过度沉迷就不好了。
《陆小凤传奇》共有七部,分别是“金鹏王朝”、“绣花大盗”、“决战前后”、“银钩赌坊”、“幽灵山庄”、“凤舞九天”、“剑神一笑”。前五部都是经典,后两部有代笔,尤其是“剑神一笑”,水准之低,令人发指,是古龙晚期的十足烂作,不在我的阅读计划之列。
——2024年7月7日
【三】
重读《陆小凤传奇》之“绣花大盗”,依然觉得十分精彩,虽然这已是我第三遍阅读。十年前读过两遍,到现在已忘得差不多了,但我知道最终结局,所以读起来会更加注意细节,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破案的线索,当然每个线索也都可能是陷阱。就像“绣花大盗”,人人都觉得他肯定是个女人,因为女人才绣花,但他偏偏是个男人,他不是在绣花,而是在拆线。没有人会想到“绣花大盗”是名捕金九龄,因为他向来是主持正义的,可以说整个故事就是他布的一个局,他是总导演兼男一号,自导自演了一场好戏,可惜他遇到了陆小凤。
《陆小凤传奇》有七个故事,每个故事都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勾连,在第一部中埋下的伏笔,在第二部中会一一揭秘,可见古龙在创作时,是颇有雄心的,有意识想写一部系列大书,从书中的情节逻辑来看,他营造故事的能力也是一流的,无论前面铺排地多么散乱,后面都能一一对应,读者只有被他牵着鼻子走,惊叹其高妙的才思。
古龙最好的作品主要集中在七十年代,彼时金庸封笔,梁羽生过了创作巅峰,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等人也已式微,温瑞安还未崛起,而古龙风头正盛,俨然已是当时的“武林盟主”,创作上也正处于成熟期,因此写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以四大系列为主,《陆小凤传奇》就是其中之一。而且《陆》也是唯一一部在金庸创办的明报副刊上连载的作品,当时是1972年。可惜,最终《陆》没有连载完,第六部开始有代笔,第七部在八十年代才完成,也有大量代笔,给人留下了虎头蛇尾的印象,未免遗憾。
明天继续读《决战前后》。
——2024年7月8日
【四】
一晃三天又过去了,《陆小凤传奇》之三“决战前后”读完了。印象中,前三部联系较为紧密,到了第四部“银钩赌坊”就另起炉灶了,所以我暂时也不读了。
读古龙的小说是一如既往地刺激,昨晚读了半夜,不想停,不忍停,或者说根本停不下来,仿佛又回到了十多年前我在工厂上班时彻夜读武侠的时代。十年一弹指,岁月如梭,人已蹉跎,少年已成中年,那颗心还像从前一样热血澎湃吗?
古龙在成熟期创作了四大系列,分别是《楚留香传奇》、《陆小凤传奇》、《小李飞刀》、《七种武器》,这四大系列代表了古龙武侠的最高成就。《楚》和《陆》颇为相似,技法上都采用了大量侦探和推理的元素,主角都是爱管闲事的江湖浪子,而且朋友很多,人缘极好,武功都是深不可测,但都不喜欢杀人,他们都是真诚的人,可爱的人,也是最适合做朋友的人,他们也都有一帮奇奇怪怪的朋友。从创作序列来看,《楚》有八部,《陆》有七部,前三部都是紧密相连,浑然一体,第四部中规中矩,第五部又奇峰突起,《楚》之五“蝙蝠传奇”和《陆》之五“幽灵山庄”,同样的阴暗,同样的诡谲,又同样的精彩,这仅仅是巧合吗?而且《楚》和《陆》的最后一部都完成于衰退期的八十年代,也毫无悬念地都是烂作,这又是巧合吗?《小李飞刀》也是一部不如一部,“多情剑客无情剑·铁胆大侠魂”最为经典,“边城浪子”(又名“风云第一刀”)和“九月鹰飞”联系紧密,“天涯·明月·刀”另起炉灶,连载时还遭腰斩,“飞刀,又见飞刀”则又是完成于衰退期的八十年代,其艺术水准不言而喻。《七种武器》只得其六,基本保持同一水准,第七部根本没写,有人说是“拳头”,也有人说是“七杀手”,都不准确,“拳头”多少还靠谱点,因为是“霸王枪”的衍生作品,而“七杀手”则离题千里了。以上提到的作品,大多数创作于七十年代,七十年代是古龙的巅峰时代,只要他老老实实地写,没有代笔,可以说是部部经典,篇篇佳作。可惜,古龙就是古龙,书可以不写,电影可以不拍,唯酒与色不可少,酒色成就了古龙,也毁灭了古龙。
一般人都把古龙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中期和晚期,我觉得这种分法不很准确,我常常把分为四个时期,早期(探索期)、中期(转型期)、后期(成熟期)、晚期(衰退期)。早期从1959年到1963年,这四年里古龙写了十五六部小说,绝大多数是有头没尾的,不必细读,了解一下即可,《护花铃》和《彩环曲》还算不错。中期从1963年到1967年,这三四年里,以六大长篇为主,分别是:《情人箭》、《大旗英雄传》、《浣花洗剑录》、《绝代双骄》、《武林外史》、《名剑风流》,有人不算《情人箭》和《名剑风流》,习惯把其它四部称为“中期四大名著”,这是不客观的。后期从1967年到1979年,也就是从《楚留香传奇》前三部开始(前三部合称《铁血传奇》)一直写到《新月传奇》,期间包括“四大系列”、《白玉老虎》、《英雄无泪》、《欢乐英雄》、《三少爷的剑》、《流星·蝴蝶·剑》、《碧血洗银枪》、《大人物》、《萧十一郎》、《绝不低头》等等一系列的经典名作,我们现在谈起古龙小说,主要谈得都是中后期的作品。晚期从1980年到1985年,吟松阁事件后,古龙沉浸了很久,期间除了写过几部烂作外(《剑神一笑》、《午夜兰花》、《飞刀,又见飞刀》,可能还都是代笔的),还有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地出过几本冒名之作,如《白玉雕龙》、《那一剑的风情》《剑气严霜》等等,这些书都不能读,也不必读。他晚年最大的成就可能是《大武侠时代》(猎鹰、赌局、银雕、群狐等等),但这些作品都是在他去世后才出版的,只能算遗作。
记忆是很奇怪的东西,很久之前记住的东西,长时间不触碰,一部分就忘却了,一部分在沉睡着。多年后再触碰时,沉睡的记忆又被唤醒,既觉得陌生,又感到熟悉。这或许也是读书的意义,现在读得书,不一定什么时候能用上,即便最终也用不上,至少它会留在脑海中供人不断的反刍,在反刍时,当时的一切(包括声音和气味)都会重现出来,似真似假,似梦似幻,从而拥有了丰富的人生。记得马尔克斯曾说,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能记住的日子,以这句话来印证我这些不太成熟的思想,或许会更准确一点。
明天恢复现代文学的阅读,开启老舍的阅读之旅。
——2024年7月11日
【五】
《陆小凤传奇》之四“银钩赌坊”读完了。在我看来,这是比较另类的故事,同样悬疑,同样精彩,只是死的人有点太多,几乎是出来一个就死一个,所以给人留不下太深刻的印象,因为人物都像是道具,虽然性格各异,但篇幅较短,面目模糊,都沦为整个故事的附庸了。古龙的小说是以颓废的笔调来写宽恕和爱,这种正能量的思想在他笔下是一以贯之的,时不时就会在文中闪露,仿佛旧小说中的道德训诫,当读者沉浸在故事中时,这种道德训诫会突然给人当头一棒,使之警醒。是的,古龙虽然写得是武侠,但他却是反对暴力和斗争的,他歌颂的是人间的友爱与温暖。西门吹雪是古龙笔下极为成功的一个人物,他每次出场都不多,但很绚丽,仿佛流星划过天际,一瞬间便是永恒。他是真正的神,剑神!
七月份结束了,稍微总结一下。七月份总体天气不好,不是暴晒,就是下雨,所以像我们这些户外工作者不是热得发晕,就是淋得要命,似乎一整月都在这种极端天气里艰难的生存,但我们都已习惯了,正如习惯了读书一样。七月份读书势头强劲,现代文学从沈从文读到了张爱玲,中间还夹着老舍,忙里偷闲地读了三部古龙,也完结了孔庆东的《国文国史三十年》,还有午睡前用来催眠的梁实秋的《槐园梦忆》也过半了。整体看来,数量不少,收获也不小,像这么猛的读书势头并不是每个月都有的,这主要源于信念和执着。我读书有强烈的求全心理,就像读文学作品,总想把一部部零散的书都串起来,形成一个“史”的架构,为了这个架构,必须要读很多书,只要不是太排斥的,都想去一窥究竟,而且还会重温一些过去不知道什么原因就不喜欢的书,想再读一遍看看有没有今是昨非之感,这就导致了我想读的书越来越多,既要知新,又要温故,所以就陷入一种逻辑怪圈,越读,想读的就越多,导致就永远在读书,而且永远读不完。庄子曾说,生有涯而知无涯,确实如此,如果不加选择的读书,那就变成了书橱,所以我就不得不有所抉择和取舍,比如今年主攻现代文学,我就不会突然去读一部外国文学,读古龙纯属是插曲,不过是为了调节心情,因为纯文学读多了很闷,读一部类型小说换换脑子是很轻松的,但类型小说肯定不是主攻方向,还有某些领域我可能暂时(也许是很久)都不会去触碰,像古代历史、日本文学、国学经史、医卜星象之类,并不是畏惧这些,也不是不感兴趣,只是没有时间罢了。我性格比较急躁,当沉浸在某个领域中时,我就想尽快把这个领域的书读完,不是全部读完,而是相对读完,就是说我既有兴趣,手头又正好有这本书,就想趁机读完,因为下次再触碰这个领域就不知到何年何月了。
“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是个很有意思的排名,无论排名的次序有多大的争议,只要能排进去必然都是优秀的。而且我认为前九名是没有争议的,所以这次我也想按照次序来重新读一遍,现在读到了张爱玲的《传奇》,接下来就是排名第五的《围城》和排名第六的《子夜》,由于《围城》已读过两遍,所以八月份的主要任务还是《子夜》,这是很多年来一直让我意难平的一本书,这次可不能放过它了。
——2024年7月31日
【六】
《陆小凤传奇》之五“幽灵山庄”,是整个系列中最阴森、最幽暗、最鬼魅、最神秘的一部,也是情节最曲折离奇、布局最诡谲多变、故事最跌宕起伏、人物最复杂饱满的一部。当然也是最好看的一部,惊心动魄,欲罢不能。
《陆小凤传奇》是古龙后期的巅峰之作,融武侠、悬疑、推理、斗智为一炉。“幽灵山庄”更是巅峰上的巅峰,几乎可以代表古龙在七十年代创作的最高成就。书中的“老刀把子”木道人是古龙笔下著名的枭雄人物,无论是武功,还是智谋,都在陆小凤之上,实在是陆小凤平生所遇到的最可怕的一个对手,比霍休、金九龄、叶孤城、方玉飞等人更为阴险毒辣,深藏不露。但他又是个外雅内俗的人,表面上落拓不羁,游戏风尘,骨子里却是个热衷于权位和名利的伪君子,他创立幽灵山庄,发起天雷行动,目的不过是为了能当上武当掌门,其手段之卑劣,格调之低下,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再周密的计划也可能有破绽,哪怕是一点破绽也足以致命,在他即将功成时,却被自己的亲生女儿(叶雪)杀死,真是应了那句“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的老话,令人不胜悲叹。
“幽灵山庄”创作于1974年,彼时古龙正和叶雪热恋,很快结婚,又旋即离婚,所以古龙或有意或无意地把“叶雪”写进了小说里。叶雪是古龙的第一任正式妻子,其子叶怡宽是古龙的次子,据说古龙抛弃叶雪母子时,曾有过暴力倾向,不过这些都与小说无关了。
——2024年8月15日
【七】
《陆小凤传奇》之六“凤舞九天”读完了。“凤舞九天”原名“隐形的人”,前十五回是由古龙写于1974年至1975年,因故在明报上连载中断。到1978年时,由薛兴国代写七回而完结。所以,整体来说,“凤舞九天”是残缺不全的一部破书。从结构上看,当时古龙的创造力有点断崖式下滑,经过了“幽灵山庄”的巅峰,可能是对这个系列有点麻木和力不从心。这部书的故事也很一般,后面的代笔更是糟糕透顶,不仅写坏了陆小凤,更是毁了花满楼、西门吹雪和老实和尚等形象,虽然故事最终有个结局,但这个结局是不能让读者满意的。古龙的风格最好模仿,但也最难模仿,好模仿的是“形”,难模仿的是“神”,薛兴国的才华与文笔都和古龙差距太大,只是虚有其表罢了。第七部“剑神一笑”是八十年代古龙晚期的作品,其艺术水准之低更是令人发指,所以《陆小凤传奇》真正的精华还是前五部,后面两部是可以直接忽略的。
“凤舞九天”第二十一回里出现了一段现代歌词,歌名叫“誓要入刀山”,郑少秋和徐小凤都演唱过,这首歌本是电影“武当山之战”(幽灵山庄)的主题曲,黄霑填词,顾嘉辉谱曲,薛兴国代写时可能觉得这首歌词放在此处颇为合适,因此就把挪用过来了。不过这也会给读者造成误解,以为这首歌词是古龙创作的,其实和古龙无关。
这套三册的“太白版”《陆小凤传奇》是以前QQ上一位侠友送给我的,摆在我的书架上已有七八年了。这些年来,我只看过序言,正文是只字未读,甚至在某个瞬间,还有想把这套书送人的念头,因为我很久都没读过古龙小说了,对古龙的印象逐渐淡漠,也提不起多大的兴趣。今年能读古龙实属意外,前段时间和书友偶然聊起武侠小说,勾起很多尘封的记忆,于是决定重读,从六月份到八月份,终于在现代文学的缝隙中把《陆小凤传奇》重温了一遍。可以说,直到现在,这套书才真正属于我了,以前只是得到,现在是拥有。
读完文学作品,再读武侠小说,会觉得还是武侠小说读起来轻松,不用考虑什么思想内涵,也不用探究多少结构技巧,就单纯地读一个精彩的故事,但就是这样的故事,让人读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
最后,用这首“誓要入刀山”的歌词来收尾。
誓要去,入刀山,浩气壮,过千关。
豪情无限,男儿傲气,地狱也独来独往返。
存心一闯虎豹穴,今朝去几时还。
奈何难尽欢千日醉,此刻相对恨晚。
愿与你,尽一杯。聚与散,记心间。
毋忘情义,长存浩气。日后再相聚未晚。
——2024年8月17日
来源:清闲的精灵AdPfH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