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里,一张看不见的“网”正编织着最鲜活的民生故事——26个网格、61名网格员,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为针脚,把平安、温暖与便利缝进千家万户,让“小网格”成为基层治理最生动的舞台。
阳光穿透晨雾,施秉县马溪乡综治中心的网格员们已踏着露水出发。
在这里,一张看不见的“网”正编织着最鲜活的民生故事——26个网格、61名网格员,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为针脚,把平安、温暖与便利缝进千家万户,让“小网格”成为基层治理最生动的舞台。
近年来,施秉县马溪乡深入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创新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推动“网格+民生”深度融合,构建起“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情在格中结”的全域网格服务体系,探索出一条基层治理与服务民生的双赢路径。马溪乡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无邪教示范乡、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省平安建设示范乡镇、黔东南州新时代“枫桥式综治中心”等称号。
马溪乡组织网格长、网格员和联户长,开展环境卫生清洁志愿活动。
隐患排查“零死角”
2024年10月17日,马溪乡茶园村的争吵声撕破了秋日的宁静。
网格员袁代库在网格开展日常巡查时听到动静前往查看,发现村民袁某与袁某高因房屋旁小路通行问题引发矛盾纠纷,双方理论时情绪激动,围观群众将两人团团围住,劝架声、叫骂声混作一团。
袁代库立即挤进人群,一边大声劝解缓和气氛,一边迅速掏出手机,启动“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没过多久,综治、司法、村“两委”等部门人员就到现场开展调解工作。
经过查看现场、丈量土地、查看地契,在调解组的耐心劝说下,两人最终握手言和。“多亏了袁代库,要不是他及时发现,差点闹出大乱子。”事后,袁某心有余悸地感慨道。
马溪乡综治中心在矛盾双方当事人的家中,调解村民分家析产事宜。
据悉,自2021年9月马溪乡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完成以来,将全乡划分为26个网格,从乡、村干部中选派61人担任网格员。他们按照“日巡查、周汇总、周分析”工作机制,每天深入网格,重点排查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土地权属等高频问题,积极服务群众生活中所需所求。
近年来,全乡实现矛盾纠纷零上交,到州赴省进京零上访,连续20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为民服务“零距离”
“王奶奶,您的高血压药我帮您带来了,最近天气热,记得多喝水。”三月的阳光虽不似盛夏般灼热,却也将大地烘得发烫。网格员陈洪发揣着药品,急匆匆地跑进马溪村独居老人王奶奶家,后背的马甲早已被汗水浸透。
原来,陈洪发在网格走访宣传森林消防安全工作中发现,马溪村独居老人王奶奶行动不便,便主动帮其跑腿买药送药。
这只是马溪乡综治中心“网格+代办”服务的一个缩影。
网格员、片区民警和医务人员走访、关爱重点人员。
马溪乡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积极创新“网格+代办”服务模式,将服务触角延伸至乡村各个角落,让网格员成为群众身边的“民生管家”。
在这里,网格员是群众身边的“贴心人”,他们主动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家中,积极开展政策宣传;他们化身“专职跑腿员”,积极提供代办服务,为行动不便的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办理相关证件。在这里,让“有困难,找网格”成了村民们最安心的依靠。
今年以来,全乡累计代办民生事项76件,开展“敲门行动”关爱孤寡老人、留守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113人次。
数据赋能“零延迟”
“河道水位预警!”2024年6月汛期,智慧网格指挥调度平台的警报声骤然响起。大屏幕上,260余个监控画面飞速切换,18个大喇叭同步播放撤离通知。
马溪村、王家坪村、九龙村3个村5名网格员利用网格化平台及时报告洪水险情隐患8处,马溪乡第一时间组织应急队伍迅速转移群众13人,积极帮助群众开展物资抢救,成功避免险情对群众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充分体现了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的成效。
“有了这个智慧网格指挥调度平台,我们能实时掌握网格动态,调度效率提高了好几倍。”马溪乡党委政法委员感慨道。
马溪乡综治指挥调度中心。
据悉,2021年马溪乡完成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配备了综治中心办公室、接访室、调处室、指挥调度室等。自中心规范化建设后,这里就像装上了“智慧大脑”——综治、民政、司法等乡级多部门数据在指挥调度室的数字化监控平台上实时共享。
同时,整合260余个农户监控探头接入“数字乡村”平台,并接入18个大喇叭。260余个监控探头如同“千里眼”,将乡村每个角落尽收眼底;18个大喇叭变身“传声筒”,确保预警信息直达每家每户。数字化赋能下,马溪乡真正实现了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让基层治理既有“智慧”又有“速度”。
小网格撬动大治理,微服务汇聚暖民心。马溪乡通过“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机制,以更细颗粒度回应群众需求,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和响应速度,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夯实,真正实现了“网格小切口、民生大文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文珑
通讯员 廖明林
编辑 何琴
二审 张谌
三审 黄丽媛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