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卖豆腐 村民荷包鼓|牢记嘱托 展现新风采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2 08:55 2

摘要:4月10日上午,在贵阳市花溪区批林村“鱼水情·方印”豆腐加工厂里,村民马燕青熟练地操作着磨浆、点浆、压制等工序,村民罗家丽则将做好的豆腐包装入盒。这块小小的豆腐,不仅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也让这个偏远的小村庄焕发出新的生机。

4月10日上午,在贵阳市花溪区批林村“鱼水情·方印”豆腐加工厂里,村民马燕青熟练地操作着磨浆、点浆、压制等工序,村民罗家丽则将做好的豆腐包装入盒。这块小小的豆腐,不仅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也让这个偏远的小村庄焕发出新的生机。

“我们村的豆腐产业是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批林村党支部书记王勇感慨道。批林村地处偏远,土地资源匮乏,曾经交通基础设施差、资金缺乏,产业发展几乎是一片空白。面对这样的困境,王勇意识到,要让村民富起来,党组织必须主动作为。

豆腐厂工人工作中。(贵阳市委组织部供图)

2021年初,王勇发现村里好几户人家在做豆腐。“既然村里人会做豆腐,这或许就是我们的潜力所在。”王勇灵机一动,想到花溪大学城周边有众多高校、中小学和机关事业单位,需求旺盛。如果能组织村民集中生产优质豆腐,并对接这些市场,或许能打开一条致富路。

开会商量,村民连连叫好。每逢节日,村民都会制作豆腐,批林豆腐在周边村子一直很受欢迎。突然一人发问:“学校和机关单位食堂,谁去谈?”

听说了村里的困难,区领导和区人武部相关负责人伸出了援手,他们主动揽下活儿:“我们去谈。”

好消息随后传来:跟花溪区部分学校和机关单位食堂达成初步合作协议。豆腐如果好吃,再谈后续合作。

有了销路,接下来便是提升产量。然而,昂贵的生产设备又成为一大难题。作为“兵支书”,王勇再次找到区人武部寻求帮助,最终争取到了购买设备的资金支持。

批林村。(贵阳市委组织部供图)

2022年,批林村正式开启豆腐事业。王勇将自家80平方米的房子改造成豆制品加工厂,支部委员王国文用自家的面包车充当豆腐运输车。村里党员带头动员了几户村民参与其中,先培训再上岗。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一批豆腐顺利送进了学校和单位食堂。

凭借优良的口感和稳定的供应,批林村的豆腐迅速赢得客户好评,订单源源不断。区领导还积极为产品代言,当起了宣传员。渐渐地,花溪区内的部分高校、企业和政府单位食堂纷纷加入采购行列,批林村的豆腐逐渐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

“以前卖豆腐得自己吆喝,现在王支书帮我们谈生意,我们只管收钱。”村民喜笑颜开地说。如今,随着收入显著增加,村民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然而,王勇并未满足于现状。他认为,批林村的豆腐产业目前仍处于1.0版本,未来需要进一步提升豆制品的附加值,延长产品链,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此,他开始学习直播带货,希望通过互联网平台扩大品牌影响力。

三年间,批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做豆腐的村民荷包鼓了起来,村集体收入更是节节攀升。数据显示,从2022年的5.3万元,到2023年突破20万元,再到2024年达到80万元,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实现了大幅增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晏惠轩

编辑 胥芬芳

二审 杨韬

三审 周文君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