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哎呀,说到减肥这个事儿啊,可真是老生常谈,天天有人喊,月月有人试,年年有人失败。你以为这是个简单事儿?
不不不,这事儿比和丈母娘搞好关系还难,比戒烟还纠结,比追剧还上头。想减肥,靠一时热情那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真正想瘦下来,得靠“磨刀不误砍柴工”。
有些人啊,头天晚上拍着胸脯说“明天开始少吃多动”,第二天早上看见油条豆浆就破功,嘴里还念叨着“今天最后一次,明天再开始”。哎呀,听着都替他们着急。
减肥这事儿啊,真不是一脚油门冲到终点,而是得像老黄牛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地磨。
一、为啥说“三个月”是个坎?
你想啊,任何一个新习惯的建立,哪有说走就走的旅行?那是得慢慢来,熬过“新鲜期”、挺过“枯燥期”,最后才能进入“自动驾驶期”。
科学研究早就讲明白了:习惯的建立,大概需要66天以上,而身体层面的稳固改变,最少得3个月起步。
不是我说的,是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9年在一项跟踪研究中发现的,人群在坚持健康饮食和规律锻炼三个月后,基础代谢率开始稳定提升,脂肪氧化能力增强。这可不是拍拍脑袋的事儿,是人家实打实的数据。
这三个月,不是让你天天饿肚子,而是让你和自己的身体谈个“长期恋爱”。
二、你以为你胖是吃多了?错!是“习惯在作怪”
这年头,大家都容易把锅甩给“吃太多”“运动少”,其实呢,大多数人的肥胖问题,根本不是那几顿炸鸡火锅惹的祸,而是长期的生活习惯出了毛病,像“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就胖了。
比如说——
· 晚饭吃得晚,睡前还来一碗宵夜,你说你胃都快下班了,还得加班加点地干活,时间一长,谁不罢工?
· 每天久坐不动,连楼梯都懒得爬,你这不是把自己当沙发土豆了吗?
· 压力一大就靠吃来解压,人家是靠跑步、画画、冥想来释放情绪,你倒好,一口气干掉半桶冰淇淋。
这些日积月累的小毛病,加在一起,就是一身甩不掉的膘。
三、想靠意志力减肥?你可打住吧,意志力是最靠不住的东西
意志力这玩意儿啊,说白了就是“一天的电量”,早晨满格,中午掉一半,晚上就开始报警。你早上能抗住油条,下午就可能败在奶茶手里,晚上加个鸡腿都不带眨眼的。
那怎么办?靠“习惯”!就像刷牙一样,谁天天靠意志力刷牙?那不累死你?你是得让“健康生活”变成自动运行的系统,而不是靠你天天死扛。
所以我常说,减肥不是在和食物作战,是在和旧习惯打擂台。当你养成了“吃饭七分饱、每天动一动、睡前不乱吃”的习惯,减肥就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而是顺其自然的结果。
四、减肥不是“节食”,而是“调食”
别再想着一口气饿瘦十斤了,那是拿身体开玩笑。你看那些“节食战士”啊,一开始掉得快,后面反弹更猛,减着减着连姨妈都不来了,脸色也黄了,头发也掉了,到最后一场空。
你要明白,减肥靠的是“精准打击”,不是“玉石俱焚”。
· 碳水不能断,只是要从精米白面换成糙米燕麦;
· 油脂不是敌人,只是要从炸鸡换成坚果和橄榄油;
· 蛋白质不能少,鸡蛋、豆腐、瘦肉,你得吃够。
饮食结构一调,血糖稳定了,胰岛素水平也不乱飙,脂肪自然就没那么容易囤积了。
五、别小看“运动”,不是为了瘦,是为了不再胖回去
运动这事儿啊,说句大实话,不是减肥的“主力军”,但是它是“防守大将”。你靠节食瘦下来,想不反弹,就得靠肌肉撑住场子。
有研究指出,肌肉每公斤每天能多燃烧13千卡的热量,你练出点肌肉,相当于身体装了个“燃脂发动机”,哪怕你坐着不动,也比别人多烧点油。
再说了,运动还能让你心情好、睡眠香、胃口稳,哪一样不是减肥的好帮手?
六、别急,减的是“脂肪”不是“体重”
很多人减肥一上来就天天称体重,今儿少了0.2斤高兴得起飞,明儿多了0.5斤就垂头丧气。你这是拿自己当股票看,早晚情绪崩盘。
你要看的不是数字,而是“身体组成”——脂肪掉了,肌肉保住了,才是真的瘦了。
别被体重骗了水,喝口水就多一斤,拉个肚子能少两斤,这都不是减肥的真相。你得看腰围、看体脂率、看裤子松没松,这些才是真金白银。
七、瘦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
瘦下来之后呢?别以为就能“为所欲为”了,天天火锅奶茶不忌口,那就是“搬了砖又砌墙”,白干一场。
你得让减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次“任务”。就像学会游泳的人,不是为了救命才下水,而是为了享受水的自由。
减肥成功的终极标志,不是你瘦了多少斤,而是你不再为减肥焦虑了。
八、最后,听我一句劝:把减肥当成“种菜”,别当“打仗”
你种菜得翻地、播种、浇水、除草,不能指望明天就能收成。减肥也是,三个月,是种下希望的季节,六个月,是茁壮成长的季节,一年之后,才是真正的“硕果累累”。
别想着走捷径,别幻想一步登天,那些你羡慕的“瘦子”,背后也有你看不到的坚持。
参考文献
[1]张静,王晓颖,刘凯. 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对肥胖人群代谢指标的影响[J].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10): 1200-1204.
[2]王莉,李晶,王小娟. 体育锻炼对肥胖人群健康干预研究进展[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21, 40(6): 510-515.
[3]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习惯与慢性病预防研究报告[R]. 2019.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肿瘤科陈医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