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7日,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来临之际,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指导,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中心和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联合主办的“智汇京华•知创未来”——北京共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提升行动启动仪式在京
4月17日,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来临之际,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指导,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中心和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联合主办的“智汇京华•知创未来”——北京共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提升行动启动仪式在京成功举办。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孟波,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杜太生,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金波处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曾艳处长出席活动并讲话。仪式由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立权主持。来自19所高校的师生代表、科技园区管委会代表及企业嘉宾1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亮点纷呈,多项开创性成果显著。一是首次发布了《高校知识产权素养教程》。此教程由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联合多所共建高校共同编写,是全国首次专门面向高校学生编写的知识产权素养教材。教程内容涵盖了知识产权的基础知识、信息检索及分析应用等多个方面。二是首次发布了政府高校知识产权信息资源部署机制。启动了政府-高校-园区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对接工作。活动现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5所国内顶尖高校的图书馆与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平谷国家农业科技园等创新载体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对接。通过整合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资源,推动知识产权信息的高效传播与利用,助力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三是首次成立了高校知识产权就业导师团队。该团队由来自企业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26名不同领域的知识产权专家团队组成,覆盖知识产权服务全类型,他们将为高校学生提供知识产权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建议,助力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
此外,会上还对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图书馆三所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共建单位进行授牌。
孟波在总结讲话中指出,知识产权是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提升高校师生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北京“共建高校素养提升行动”要加强三方面工作:一是提高认识,重视高校人才培养,特别是目前市场缺乏的能够支持开展知识产权全球布局、专利预警、专利风险分析评估及纠纷处置的高端人才和创新主体中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二是要扎实推进,提升高校的贡献率,开发出更多的知识产权通识类课程和教材,鼓励和支持各学校的学生们参加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大赛,搭建更多的实践实习的平台,以提升学生的知识产权实务和应用能力;三是拓展服务,助力首都创新创业,通过共建高校的示范引领,形成可推广的成果,实现高校特色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辐射周边创新主体,促进科研创新,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启动仪式后,中国农业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进行了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程首场培训,百余名师生参与培训。
此次活动是落实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未来将通过课程建设、导师计划、园区对接等系列行动,构建“教育+服务+应用”的全链条生态,为首都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和国际科创中心注入新动能。
来源:北京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