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各种势力暗潮涌动,我国同时面对苏联、美国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面对当时的两个超级大国,无论我们与其中的任意一方发生战争,都将是一场大战,1964年,毛主席审时度势的作出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以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各种势力暗潮涌动,我国同时面对苏联、美国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面对当时的两个超级大国,无论我们与其中的任意一方发生战争,都将是一场大战,1964年,毛主席审时度势的作出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以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
山东东临黄海,名副其实的一线地区,三线建设时期,山东的三线建设主要集中在沂蒙山区蒙阴、沂水、沂源。蒙阴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山东三线建设的桥头堡。
蒙阴的三线布局以南坦公路为轴线,在其两侧五公里的区域内建厂,具体包括: 山东光明机械厂(9347厂)、山东民丰机械厂(9381厂)、山东工模具厂(9429厂)、山东鲁光化工厂(802厂)、山东泰山机械厂(5808厂),另外还设有山东省国防工业中心医院、计量站。
1965年底,五机部、山东省国防工办决定在沂蒙山区建立一座高爆炸药(黑索金)厂,经多地勘测,定址于 蒙阴县旧寨乡北楼村向阳峪,最初取昌明为蒙阴化肥厂,之所以取名化肥厂,主要便于迷惑敌人。
1966年,蒙阴化肥厂破土动工,为了满足“靠山、隐蔽、分散”的建设要求,厂区建在 茂崮寨西麓、挂榜山、大中山西麓一带。 1967年12月,蒙阴化肥厂改名为国营802厂, 1971年9月,再次改名为国营鲁光化工厂,军工代号2115厂,通讯地址:山东蒙阴203号信箱。2115代号除了内部人以外鲜有人知晓,叫的比较多的还是802。
国营鲁光化工厂的整个 厂区依山而建,设有制酸、成药、制氨、造汽、配电车间等七个车间,其中配电车间建在一条1.5公里长的山体隧道中,想要达到配电车间还需要通过一条穿山通道,非常隐蔽,这些隧道也是战时的防空洞。
国营鲁光化工厂自从投产开始,生产任务就很艰巨,“黑索金”是一种威力极强的烈性炸药,其爆炸威力是TNT的1.58倍,有旋风炸药的称誉,应用十分广泛。
七十年代,鲁光化工厂订单不断,来自各地的知青、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纷纷加入。厂区的配套设施也非常齐全,标准非常高,建有职工家属楼、单身宿舍楼、招待所、露天影院、文化楼、职工医院、子弟学校、幼儿园、邮局、商店等等,县城有的这里基本都有。
七十年代,军工人的生活水平还是很高的,虽然地处大山,但生活并不乏味,厂里每周都会放映电影,放映前会在广播里面通知,吃着802大冰糕,看着电影是非常惬意的事情。
1979年4月, 国营鲁光化工厂 更名为国营山东鲁光化工厂。1980年,三线建设结束,鲁光化工厂积极参与经济建设。
为了更好的发展,鲁光化工厂走出大山,搬到临沂,2007年国营山东鲁光化工厂改制为临沂鲁光化工集团,主要生产硝酸、硝酸盐等产品。
鲁光化工厂整体搬迁后,老厂区处于荒废状态,斑驳的墙体上依稀可见当年巨大的宣传标语,颇具时代感的建筑记录下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同时也记录了一代军工人艰苦奋斗的历史,三线虽然远去,但三线精神却是不朽的。
来源:正能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