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保证好好地治疗每个病人→ | 《中国科学家·郎景和》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2 11:14 2

摘要:因为他的卓越贡献,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治愈率大幅提高,宫颈癌实现了全国筛查,尿失禁能通过手术修复,还有许多妇科疾病不再需要开腹手术,腹腔镜下就能解决。

女性的生命进程中

时常受到妇科疾病的困扰

有一位医生

他六十年的从医成果

几乎与每一位女性的健康相关

为弘扬科学家精神

讲述新时代中国科技成就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联合摄制的纪录片

《中国科学家》

在CCTV-10 科教频道热播

今日,与您分享

第5集《中国科学家·郎景和》

郎景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妇产科学领域顶级专家。

因为他的卓越贡献,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治愈率大幅提高,宫颈癌实现了全国筛查,尿失禁能通过手术修复,还有许多妇科疾病不再需要开腹手术,腹腔镜下就能解决。


清晨

穿过家门口的胡同

就到了北京繁华的东单路口

这是郎景和大夫每天上班的必经之路

数十年如一日

转眼就走到了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的手术台上,一位极其危重的病人正等待着郎景和。

手术台上的患者34岁,因为严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曾做过两次手术,术后卵巢功能不全,患者希望通过人工取卵促成生育,结果导致盆腔脓肿,形成感染性休克,病情十分危重。

这场手术需要切除子宫,但风险在于,患者盆腔感染非常严重,稍不注意就会损伤子宫附近的器官,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后果不堪设想。

这位患者病情危重的源头,是严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这正是郎景和投入了近30年时间潜心研究的疑难病症。

三十年破译 “良性癌” 密码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女性生育年龄的推迟,郎景和发现,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人越来越多,严重影响女性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细胞,生长到了子宫以外的地方,比如卵巢、盆腔等处,导致病人来了月经会疼,长了囊肿也会疼,手术切除囊肿后又极易复发,而且这种漫长的疼痛往往从女性青春期一直持续到绝经,因此很多人将它称为“良性癌”。更让人揪心的是,中国患内异症的女性多达三千余万。

郎景和介绍称,内异症是影响妇女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10%到15%的育龄妇女,可能遭遇内异症,影响生育。同时,其引发的疼痛也比痛经更剧烈且部位更多样,可表现为下腹疼、盆腔疼、肛门疼等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但究竟病因为何,一直众说纷纭。

直到1921年,妇科医生萨姆森报道了当时最多的内异症——卵巢内异症囊肿,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巧克力囊肿”,并且就致病原因提出了“经血逆流”种植学说。

萨姆森认为,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因是相当多的女性在月经期间,脱落的子宫内膜会随着经血,经过输卵管逆流到盆腹腔,进而种植在卵巢和附近的盆腔腹膜,并在该处生长、蔓延,从而形成病变。

“血哪儿都可以去,所以在盆腔的各个器官表面都可以有”,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冷金花解释道,一种是在腹膜表面,一种是内膜异位囊肿,还有一种是深部浸润型内膜异位症,比方说到肠子去了,到膀胱去了,到输尿管,造成输尿管的积水,甚至有些人肾脏的功能没有了,但是最常见的部位是在盆腔。

虽然经典的“经血逆流”学说解释了内异症的形成原因,但并没有解释为什么大多数女性都有经血逆流的生理现象,而只有10%到15%的女性会得这种病。长期以来,因为对病因认识的模糊,所以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除了手术,并没有太好的办法。

全世界的妇科医生们都在寻找内异症真正的病因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法。1998年,国际子宫内膜异位症大会在加拿大召开,这是世界上关于内异症最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郎景和作为唯一的中国专家参会讨论。但子宫内膜异位症,到底是一种什么病,依然没有答案。全世界数千万的患者都期待着医学界新的突破。

回国后,郎景和下定决心,对这种疾病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寻找它的致病原因究竟是什么。

郎景和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之所以发生,主要原因是患者子宫的在位内膜异常,这些内膜随着经血逆流到盆腹腔之后,容易黏附、侵袭,形成血管,从而在子宫之外的地方生根、生长,最终形成病变。这就是郎景和提出的“在位内膜决定论”和“3A发病模式”。

这是继1921年萨姆森的“经血逆流”种植学说之后,国际上首次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提出的系统理论和学说。这一理论对内异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指导。

继“在位内膜决定论”后,郎景和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提出了“源头治疗说”。

“源头治疗,对内膜进行治疗,减少疼痛症状,减少不孕,减少复发。”郎景和说,内异症病人通常会有50%合并不孕,而把病人治疗成能怀孕就是最好的治疗。“所以助孕技术,怀孕是内异症的最好治疗。”

为了提高全国妇产科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疗效果,2007年,郎景和团队发布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规范》,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内异症的临床诊治指南,如今已更新到第三版。

规范的临床诊治指南,使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整体上有了重大突破,现在它的治愈率已达百分之七十以上。

刀尖上的突破:从卵巢癌到盆底革命

这份珍贵的手术录像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初,一直到今天,它仍然是国内妇产科医生们学习和观摩的经典术式,视频中的主刀医生是我国卵巢癌研究的开创者吴葆桢和郎景和。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医生面对痛苦不堪的卵巢癌患者束手无策,没有人会手术,也没有化疗方案。“妇科肿瘤里最难治的,一直到现在最难(治)的还是卵巢癌”,郎景和说当时卵巢癌是70%的死亡率。

著名妇产科专家吴葆桢,在协和妇产科率先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卵巢癌专业团队,郎景和就是其中的成员之一。

在宋鸿钊、连利娟、吴葆桢的带领下,郎景和与老师们一起查阅文献,摸索卵巢癌的治疗方案,他们确认,彻底的手术切除是应对卵巢癌的重要方式,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痛苦,而且能有效延长生存期。1982年,郎景和和老师吴葆桢一起完成了中国第一例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

“减灭术就是把肿瘤减灭到两厘米,后来一厘米,或者我们肉眼看不见”,郎景和说,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每向目标前进一厘米,就意味着患者的痛苦减少一分。

为了提高卵巢癌的治疗效果,1984年郎景和赴挪威镭锭医院学习淋巴造影技术,回国后,他将该技术用在了卵巢癌淋巴转移的研究中,并在世界上首次证明淋巴转移是卵巢癌扩散的一条重要途径,淋巴清扫应列为卵巢癌根治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6年,46岁的郎景和被任命为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主管全院医疗。但是几年后,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辞去副院长职务,回到妇产科。

那时,时任协和妇产科主任的吴葆桢大夫病重,想到科里的很多专业方向刚刚起步,需要有一位带头人带着大家往前走,他把希望放在了郎景和身上。郎景和回忆,吴葆桢大夫曾经专门找过他,很正式地谈过。吴葆桢大夫认为妇产科是林巧稚大夫的科,十分重要,希望郎景和不要当院长了,回来接替吴葆桢做科主任。

1992年,吴葆桢大夫因病去世,不久,郎景和就辞去副院长职务,回到妇产科,回到他最喜欢的身份,妇产科医生。

从1993年回到妇产科,一直到2017年,郎景和在协和当了25年的妇产科主任。在他的带领下,协和妇产科不仅开创了中国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系统研究,而且开辟了中国妇产科学一个新的专业方向——女性盆底学。

子宫脱垂和尿失禁是女性最常见的盆底功能障碍,在中国,50岁以上的妇女,大约三分之一的人会出现这种疾病,它还被叫作“社交癌”。郎景和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民生问题,公共卫生问题。

20世纪90年代,对于盆底功能障碍,国际上已有20多年的研究经验,但在中国还没有医生进行专门研究。因为对于它的手术治疗,必须穿过一段眼睛看不见的盲区,主刀医生只能凭借经验,避开血管和神经,手术风险很高,加上这种疾病并不致命,所以国内几乎没人对它做专门研究。

在几乎一片空白的学科背后,是一个沉默、庞大的女性群体,患者达七千多万。

协和妇产科第一台治疗尿失禁的手术是郎景和和朱兰一起完成的。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朱兰回忆在2000年的时候,郎院士和学生们一起用了5年的时间,做了完整的所有女性盆底的在体的应用解剖学的研究。

更值得一提的是,经过20多年的积累,郎景和团队不仅在协和开设了专门的盆底门诊,而且改进了传统的手术方式,将手术成功率从54%提高到近90%。

铃铛与传承:医学里的人文温度

书是我的爱好,铃铛是我的收藏,我现在有4000多个铃铛。”郎景和认为铃铛是召唤,铃铛是指引,铃是吉祥,铃是祈福。

“这个铃铛是古代医生或者郎中的标识”,郎景和介绍,郎中出去巡医时摇响它,大家就知道这是医生来了。

这是因为传说药王孙思邈巡医回来,夕阳西下,山冈上有一只斑驳大虎在那儿张牙舞爪,孙思邈就近前一看,是一个大的树杈子扎到老虎的口腔里头了,它很痛苦,又没法拿出来,所以就用“虎撑”,把老虎口腔撑开,取出东西,救了老虎,得名“虎撑”。走街串巷,给人们以健康,给人们以祝福。

郎景和的办公室并不大,屋子里除了铃铛之外,还有老师林巧稚大夫的照片,前辈吴葆桢大夫留给他的遗物——一把从美国带回来的止血钳。“外科解剖刀就是剑”是郎景和的信念,他希望自己的手术刀化为斩除病魔的利剑,因此写成条幅一直挂在办公室。办公桌上还有一系列他为大众写的科普读物、医学与人文的思考等著作。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小小的屋子里,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并不是冰冷理性的医学专著,而是一位医生个人的爱好,对师友的温情和对世界的关爱。

或许,这就是与众不同的郎景和大夫。

1940年,郎景和出生在东北吉林的一座边陲小镇,父亲为他取名“景和”,似乎冥冥中塑造了他温和、善良的性情。儿时,母亲身体不好,郎景和常常要去镇上找大夫帮母亲治病,大夫每次妙手回春,都让他感到神奇不已,因此他从小就立志学医。

1959年,郎景和考入白求恩医科大学,毕业那年,北京协和医院来校招聘,从当年600多位毕业生中,选拔了15名到协和工作。郎景和就是其中之一。

没想到的是,进入协和后,原本希望做外科医生的郎景和,被妇产科主任林巧稚选中,成为了一名妇产科医生。

那时协和的妇产科,所有医生都是住院大夫,科室内没有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等头衔。郎景和进入妇产科后,必须先在病房工作三年,然后才能上手术台。

密集的临床工作,让郎景和迅速积累了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在林巧稚大夫身边工作的十多年,深深塑造了年轻的郎景和。林大夫的人格魅力和对病人的责任心,让他铭记一生。

“林大夫实际是很严格的,但她的严不像我们所理解的绷着面孔,我都没有见过林大夫跟别人谈话这么来教训人、说教人或者教育人。”郎景和认为林大夫是以个人的言行来影响人,她的一生的奉献精神是最重要的,可以说她的全部身心就是在妇女的保健上。比如说林大夫出去开会,回来的第一件事不是回家,而是回到产房,回到科里,看看有没有事。“所以我们给她起名叫‘一辈子的值班医生’。”郎景和说。

全身心地为病人服务,身教胜于言传,这是林巧稚大夫对郎景和最重要的影响,也是林大夫为协和妇产科打下的深深烙印。

每周三的病例讨论会,是协和妇产科坚持了几十年的传统。遇到疑难病例,学生们都会邀请郎景和参加。复杂的妇科疾病往往牵涉到怀孕生育的问题,是暂时保守治疗,还是尽快切除病灶,需要医生们谨慎地做出决定。关键时刻,郎景和总是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年轻医生们提出合理建议。

在协和工作六十年,郎景和一共培养了一百多位研究生,跟老师林巧稚大夫一样,郎景和深信,身教胜过言传。如今他的很多学生已成为我国妇产科领域的顶尖专家,虽然专业方向不尽相同,但身上却有着相同的底色,那就是,既敢为病人冒风险担责任,也有对病人深层次痛苦的感知与体谅。

“当我们遇到极其困难或者凶险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郎老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张俊吉说。郎老师来的话,一是帮助解决问题,另外一个就是承担责任。

朱兰认为郎大夫一直给他们担了很多的责任,科里最复杂的或者最危重的,他们还是会习惯地问,“郎大夫有空不?有空一起上个台。”朱兰跟了郎大夫差不多近30年,她很少见到郎大夫在手术台上骂人,基本上没有。她回忆郎大夫一直说:“因为医学的局限性不能说我们保证治好每个病人,但是保证要认认真真地去治疗每个疾病。”朱兰认为这是协和妇产科的文化精髓。

郎景和常常称自己为“女管家”,六十多年的从医生涯,从最难治的卵巢癌到发病率最高的宫颈癌,从世纪难题“子宫内膜异位症”到女性盆底疾病,几乎与当代中国妇产科学发展的历史同步。用自己一生的医学贡献和医者仁心默默守护着女性的健康。

因为卓越的医学成就,郎景和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奖项。他的贡献蜚声国际,美国妇产科学院、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和法国国家妇产科学院授予郎景和荣誉院士,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妇产科医生。

“你仅仅是一个好医生,那你还不是一个好医生”,郎景和认为仅仅会看病、治病,这还不够,你得关怀病人。病人不是机器,修好就完了,病人是人,人是有思想感情的。

“现在AI要进入医学了,我认为那是科学的未来,不是医学的未来。”郎景和说,医学要永远走到病人床边去,医学的本质是善良,是关怀,是帮助。所以才有了特鲁多那句话,“有时候治愈,常常是帮助,而总是给你以慰藉”,这就是医学。

我不能保证治疗好每一个病人

但我保证好好地治疗每个病人

来源:中国科协之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