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布**:印度洋岛国毛里求斯(Mauritius)特有物种,主要分布于岛西南部的常绿森林及人工保护区内。
**粉红鸽(Pink Pigeon)中文详情介绍**
### **1. 物种概述**
- **学名**:*Nesoenas mayeri*(原属*Columba*属,后重新分类)
- **英文名**:Pink Pigeon
- **中文名**:粉红鸽(又称毛里求斯粉鸽)
- **分类**:鸽形目(Columbiformes)、鸠鸽科(Columbidae)
- **分布**:印度洋岛国毛里求斯(Mauritius)特有物种,主要分布于岛西南部的常绿森林及人工保护区内。
### **2. 形态特征**
- **体型**:中等体型,体长约32-38厘米,体重约350克。
- **羽毛**:
- **头部及颈部**:淡粉色至浅灰色。
- **身体**:背部及翅膀呈灰褐色,胸腹部为独特的粉红色(因食物中的类胡萝卜素沉积形成)。
- **喙与腿**:喙基部红色,尖端浅色;腿爪呈暗红色。
- **性别差异**:雌雄外观相似,雌鸟体型略小,粉色较淡。
### **3. 生态习性**
- **栖息地**:原生常绿森林,现多栖息于人工修复的保护区(如毛里求斯岛的黑河峡谷国家公园)。
- **食性**:植食性,以果实、花蕾、嫩叶及种子为食,偶尔摄取昆虫。
- **繁殖**:
- 筑巢于树上,每窝产1-2枚白色卵。
- 孵化期约14天,雏鸟由双亲共同哺育。
### **4. 保护现状**
- **濒危等级**:
- **IUCN红色名录**:易危(Vulnerable, VU)→ 2021年下调为**近危(Near Threatened, NT)**,种群数量逐步恢复。
- **威胁**:
- **历史濒危原因**:栖息地破坏(森林砍伐)、入侵物种(如猫、鼠、猕猴)捕食、疾病(如禽疟疾)。
- **20世纪最低谷**:1986年仅存约10只,近乎灭绝。
- **保护措施**:
- **人工繁殖**:英国泽西动物园(Durrell Wildlife Park)与毛里求斯政府合作繁育。
- **再引入计划**:将人工繁殖个体放归自然,建立新种群。
- **栖息地管理**:控制入侵物种,补充食物资源(如人工投喂站)。
- **现状**:2020年野生种群恢复至约400-480只,但仍依赖持续保护。
### **5. 文化意义**
- 毛里求斯的生态保护象征,与渡渡鸟(已灭绝)同属岛屿特有物种保护的典型案例。
-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列为“物种拯救成功故事”之一。
### **6. 趣闻**
- 粉红色羽毛并非色素直接形成,而是通过食物中的类胡萝卜素代谢产生,类似火烈鸟的呈色机制。
- 因性格温顺,易受天敌威胁,保护区内常设置专用喂食器以减少其觅食风险。
**总结**:粉红鸽是毛里求斯的“生态奇迹”,从灭绝边缘被挽救,但仍需长期保护维持种群稳定。其故事凸显了人类干预对濒危物种存续的关键作用。
Pink Pigeon
Nesoenas mayeri
鸽形目
Columbiformes
Pigeons,Doves
Columbidae
来源:鸠由自趣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