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家商场共有商铺168家,餐饮占了98家;商场里什么店最挣钱?餐饮以4400块的日消费人次,成为第一,是服饰业态的三倍以上。
声明: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请勿转载
一家商场共有商铺168家,餐饮占了98家;商场里什么店最挣钱?餐饮以4400块的日消费人次,成为第一,是服饰业态的三倍以上。
近些年,你有没有发现,商场里的餐饮店越来越多,有的商场就像是一个超级大食堂。
那么,商场为什么会走向餐饮化?今天,我们从一个现象、四个原因,和大家聊聊这种趋势。
据媒体报道,今年商场餐饮业态的占比,已经从10%-20%左右,同比提高到30%以上,整体翻了一倍。
以北京为例,餐饮业态约贡献了三分之一的零售地产市场租赁需求。《2023北京餐饮业发展报告》显示,大部分商圈的餐饮商户占比超过一半。而在一些相对传统的商超,尤其是城市郊区,商场餐饮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比如,北京顺义华联商场地下一层,大面积超市区域,改成了如今的“超市+网红美食街”的模式。这个商场共有商铺168家,美食就占了98家,占比接近6成。
某商场负一层美食街。图源:视觉中国
望京新世界、亦庄力宝华联,都进行了类似的改动。
这种爆改,完全打乱了购物中心的初始设计。要知道,购物中心刚兴起时,业态黄金分割比例是,购物、餐饮、娱乐为7:2:1。餐饮门店大概只占两成,且往往被安排在较高楼层。但近几年,餐饮与购物、娱乐形成1:1:1三足鼎立的形势,有的商场甚至餐饮独大。
那么,是什么促使商场向大型食堂转变?
第一个,零售萎缩。
近些年,电商尤其是直播电商兴起,一再压低商品价格,尤其是服饰门店,基本成了试衣服的地方,很少有人直接在商场下单,有网友的吐槽很能说明问题:没有月薪两万,都不敢在商场买衣服。
第二点原因,生活方式。
消费场景变了,人们逛商场的理念也在变。以前,是购物的同时顺便休闲,现在则是休闲的同时顺便消费。通常,人们相约去商场,首先就是约个饭,饭后稍微逛一逛。也正是看到了大众消费心理和消费偏好的变化,近些年新开业的商场,主打一个沉浸式的游玩体验,正在试图将商场变成有特色的综合景区。
某购物中心。图源:视觉中国
第三点原因,商超过剩。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大于3万平的购物中心已经达到6300座,而且,还有大量在建。另一边,很多传统百货商场迎来淘汰赛,有数据显示,全国百货商场相关企业数量曾超过15万家,目前停业注销的就达到了11万家。
在这个背景下,能带来客流和营业收入的餐饮,往往成了最后一道防线,同时也是救命稻草。
第四点原因:获客渠道。
相比其他业态,餐饮有着很大优势。比如,线下消费粘性强、有社交属性,在讲究用餐氛围和环境的当下,很难被外卖取代。餐饮也就成了最好的获客、留客方式。
而且,餐饮消费时间久。对于商场而言,延长客人停留时间,是促进消费的最好方式。王健林曾说过:中国的购物中心不是卖出来的,而是吃出来的。
有网友描述当代年轻人逛商场流程:进商场,先买杯奶茶,然后去各大服装快消店转悠一圈,点评一下衣服,看看吊牌价格,和朋友一起吐槽又贵又不好看。然后转场去各种生活用品玩具店逛逛,戴戴帽子,试试饰品,再去化妆品店转转,顺便被价格吓跑。最后去吃的那层用餐,先拍照纪念,再开吃。
这是一个普通消费者的画像,又何尝不是商场消费业态变革浪潮中的一个缩影呢?
来源:中部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