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还记得去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在城市屋顶跑酷的火炬手吗?他曾在《刺客信条》游戏宣传片里亮相,让不少玩家直呼过瘾。作为育碧最知名的IP,《刺客信条》系列全球销量突破2亿份。
还记得去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在城市屋顶跑酷的火炬手吗?他曾在《刺客信条》游戏宣传片里亮相,让不少玩家直呼过瘾。作为育碧最知名的IP,《刺客信条》系列全球销量突破2亿份。
在城市屋顶跑酷的火炬手
巴黎圣母院被烧毁后,育碧迅速反应,一周内免费赠送《刺客信条:大革命》,让玩家能在游戏里“游览”完好的圣母院,收获无数好评。
曾经,育碧是法国文化产业的游戏名片。但近两年,育碧的日子不太好过。对冲基金指出,育碧多款新游戏销量低迷,公司股价一年内暴跌超50%,跌到近十年最低点。不少人建议育碧更换管理层,来一场彻底改革。
育碧
就在这时,腾讯出手了。上个月,育碧宣布将《刺客信条》、《孤岛惊魂》和《彩虹六号》系列成立独立子公司,腾讯随即注资13亿美元,拿下该子公司25%的股权。消息一出,游戏圈炸了锅:育碧这几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腾讯为什么在这个节骨眼上重金投资?这背后,腾讯在海外游戏市场的投资又有哪些考量?
先看育碧面临的困境。过去,育碧每年推出5 - 6款3A大作,比EA和Take-Two等同行多出一倍。但这么高的上新频率,反而成了问题。玩家的时间有限,很难对每款游戏都保持热情,也不利于形成活跃的玩家社区。而且,过度分散资源导致游戏质量下滑。
玩家常吐槽育碧游戏“换汤不换药”。多数游戏主打开放世界,核心玩法却离不开清单任务、爬塔解锁地图这些老套路。有前员工透露,公司设计文档甚至规定每平方公里必须设置3个任务点。这种流水线式开发,让玩家逐渐失去兴趣,“育碧罐头”的外号也由此传开。虽然育碧游戏产量高,但单款游戏赚的钱远不如竞争对手。
育碧
育碧的团队架构也存在问题。公司拥有近2万名员工,在全球设立45家工作室,是EA和Take-Two员工数量的两倍。一个项目常常需要十多家工作室协作,沟通成本高,效率却很低。同样的营收下,育碧的人均效益明显低于同行。
在战略决策上,育碧也走了不少弯路。NFT热潮退去后,育碧还坚持推出含NFT元素的游戏,导致玩家流失。2021年,育碧提出从单次付费3A游戏,转向买断制与长期运营结合的模式,但由于内部管理问题和机制设计缺陷,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有观点认为,育碧家族式治理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的灵活调整。
再看腾讯为什么愿意投资。首先,腾讯看重育碧核心IP的商业潜力。腾讯定义的“长青游戏”,要求手游日活超500万,或端游日活超200万,年流水超40亿,比如《王者荣耀》。育碧新成立的子公司估值43亿美元,是育碧市值的两倍,可见这些IP的价值。
腾讯投资育碧
36氪分析,若将育碧经典IP改编成手游,将帮助腾讯巩固在手游市场的领先地位。就像腾讯基于《地下城与勇士》端游推出的手游,很快成为“长青游戏”。相比之下,育碧此前重点开发的《全境封锁》IP没有被纳入新子公司,或许是因为其迭代历史较短,影响力和时间跨度比不上三大经典IP。
其次,腾讯希望借此提升3A游戏制作能力。要成为全球游戏大厂,光有赚钱的游戏还不够,还需要能证明实力的3A作品。2012年,腾讯投资Epic Games,掌握了先进的虚幻引擎技术;2021年,腾讯支持游戏科学开发《黑神话:悟空》,提供虚幻5引擎。从2018年开始,腾讯逐渐将投资重心转向3A游戏团队,投资育碧是这一战略的重要一步。
《黑神话:悟空》
其实,腾讯的海外投资早有布局。早期,腾讯投资小型创新团队,比如2007年投资拳头游戏,为PC游戏发展打下基础。2012 - 2018年,腾讯加大对手游和PC游戏开发商的投资,86亿美元收购Supercell就是典型案例,借此打开海外市场。
2019年之后,腾讯开始关注PC/主机游戏开发商,投资了From Software、LarianStudios等公司。这些公司的作品,如《艾尔登法环》、《博德之门3》,都获得了行业大奖。腾讯此举意在提升在高端游戏领域的竞争力。
除了投资,腾讯也尝试其他出海方式。比如推出《王者荣耀》国际服,但进展不算顺利;让天美、光子等工作室成立海外分部,目前还在孵化阶段;成立海外发行品牌Level Infinite,通过发行投资公司的产品,提升在海外产业链的话语权。
这次投资育碧,是腾讯海外布局的重要一环。育碧在欧美市场扎根多年,有深厚的玩家基础和品牌影响力。腾讯可以借此加速全球化进程。双方优势互补:育碧提供技术和创意,腾讯用运营经验和用户资源,帮助育碧将IP开发成手游,探索新商业模式。
腾讯投资育碧,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综合考虑了育碧的IP价值、自身战略需求和海外市场机遇。在全球游戏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这场合作会给双方,乃至整个游戏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值得持续关注。
本文来源@声动早咖啡
来源:游戏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