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冷知识告诉你,鼎盛时期的美国到底有多富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2 14:06 2

摘要:美国从一个殖民地小国,摇身一变成了20世纪的全球霸主,靠的是啥?是工厂里机器的轰鸣,铁路上火车的汽笛,还是好莱坞片场里的灯光?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美国迎来了它的巅峰时刻,经济、技术、文化全面开花。

美国从一个殖民地小国,摇身一变成了20世纪的全球霸主,靠的是啥?是工厂里机器的轰鸣,铁路上火车的汽笛,还是好莱坞片场里的灯光?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美国迎来了它的巅峰时刻,经济、技术、文化全面开花。

要说美国鼎盛时期的牛人,约翰·D·洛克菲勒绝对是绕不过去的名字。这位1839年出生在纽约州的家伙,年轻时就在克利夫兰一家商行当簿记员,账本算得比谁都精细。1863年,石油热潮席卷美国,他瞅准机会,投钱建了炼油厂。

1870年,标准石油公司成立,洛克菲勒开始大展拳脚。他跟铁路公司谈生意,压低运费,把竞争对手挤得喘不过气。1882年,他的公司搞了个信托,控制了全美90%的石油市场,个人财富一度占美国GDP的1.6%。

他不是光靠狠,炼油技术优化、管道运输革新,都是他推出来的,煤油价格大降,普通人家晚上也能点灯了。可垄断也让他背上骂名,1911年,标准石油被最高法院勒令拆分。他晚年转做慈善,捐了5亿多美元,建学校、医院,影响力延续至今。

亨利·福特,1863年出生在密歇根的农场。小时候他就喜欢摆弄机械,拆了老爹的怀表又装回去,邻居都说他脑子灵。1896年,他在底特律的小棚屋里鼓捣出第一辆四轮车,1903年创立福特汽车公司。

1913年,他把流水线生产带进高地公园工厂,T型车的组装时间从12小时砍到90分钟,价格跌到300美元。福特还干了件大事,1914年把工人日薪提到5美元,远超行业水平,工厂门口挤满了求职者。

他的流水线模式后来传遍全球,彻底改变了制造业。可福特也有黑点,反犹言论和固执性格让他晚年名声下滑,公司差点被拖垮。

安德鲁·卡内基,1835年出生在苏格兰,家里靠织布为生,穷得揭不开锅。1848年,13岁的他随家人移民到匹兹堡。他从电报员干起,后来混进铁路公司,攒了第一桶金。1870年代,他把钱砸进钢铁业,建厂用贝塞麦炼钢法,产量暴增,钢轨、桥梁材料源源不断,铺满了美国西部的铁路网。

到1900年,他的卡内基钢铁公司产值占美国钢铁业的30%。可他手段硬,压低工人薪资,1892年霍姆斯特德罢工,工人跟雇来的平克顿侦探干起来,死了十几个人,卡内基虽在国外,也逃不了舆论的炮轰。

1901年,他以4.8亿美元卖掉公司,退下来搞慈善,建了2500多座图书馆,捐了90%的财富。

这三位,洛克菲勒、福特、卡内基,各自在石油、汽车、钢铁领域翻江倒海。洛克菲勒让石油成了国民经济命脉,福特把汽车开进千家万户,卡内基的钢铁撑起了铁路和摩天大楼。正是这些人的推动,美国从农业国跃升为工业巨头,迎来了鼎盛时期的辉煌。

美国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经济和技术像开挂一样,甩开老牌欧洲国家,站上世界顶峰。下面这15个冷知识,带你看看那个时代的美国,到底有多硬核。

黄金储备称霸全球:1920年,美国握有全球40%的黄金储备。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金库里,金条堆得像小山,成了美元霸权的底气。国际贸易结算全靠美元,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开始主导全球金融。

铁路网四通八达:1900年,美国铁路总里程突破19万英里,占全球一半。铁轨从东海岸铺到西海岸,火车载着煤炭、粮食、移民,把整个国家连成一张大网,货物运输时间从几个月缩到几天。

电灯照亮全国:到1930年,80%的美国家庭通了电。爱迪生的电灯泡工厂开足马力,电线杆子遍布城市乡村,夜晚的芝加哥街头亮如白昼,商店橱窗的灯光吸引了无数路人。

汽车遍地跑:1929年,美国平均每5人就有一辆车。福特的T型车卖到300美元,底特律的街道上车流如织,加油站的油泵从早忙到晚,汽车成了中产阶级的标配。

摩天大楼拔地而起:1931年,帝国大厦完工,443米的高度刷新纪录。纽约的天际线彻底变了样,钢筋水泥的巨人成了美国工业实力的象征,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好莱坞席卷全球:1920年代,好莱坞年产800部电影,占全球市场的80%。从默片到有声电影,查理·卓别林的喜剧和玛丽·皮克福德的爱情片,让全世界观众买票进影院。

收音机走进客厅:1930年,40%的美国家庭有收音机。罗斯福的“炉边谈话”通过电波传到全国,家家户户围着木壳收音机,了解国家大事,广播广告也开始推销肥皂和可乐。

航空业腾飞:1927年,林白独飞大西洋,震动世界。泛美航空的飞机开始载客,机场跑道上螺旋桨嗡嗡作响,飞行时间从纽约到洛杉矶缩短到20小时,航空旅行成了新潮流。

农业机械化全球第一:1930年代,拖拉机和收割机让美国农业效率翻倍。堪萨斯州的麦田里,机械代替了镰刀,粮食产量暴增,供养了国内还出口到欧洲。

华尔街交易火爆:1920年代,纽约证券交易所日交易量高达500万股。股票经纪人忙得满头大汗,电报机吐出长长的报价单,资本的狂热推高了工业投资。

教育普及率顶尖:1940年,90%的美国小孩上学。义务教育让乡村学校遍地开花,课本从算术到历史一应俱全,知识成了社会流动的敲门砖。

家电改变生活:1930年代,冰箱、洗衣机走进普通家庭。主妇们不用再跑市场买当天食材,洗衣机解放了双手,家务时间减少,生活质量蹭蹭上涨。

军工实力无人能敌:二战期间,美国一年造10万辆坦克、30万架飞机。洛杉矶的工厂里,流水线24小时不停,女工们焊坦克履带,飞机机翼从厂房运到港口,支援盟军。

科研投入领先:1940年代,美国科研经费占GDP的1%。曼哈顿计划聚集了顶尖科学家,洛斯阿拉莫斯的实验室里,核技术突破,开启了原子能时代。

文化输出无敌:从爵士乐到可口可乐,美国文化席卷全球。哈莱姆区的爵士乐手吹响萨克斯,节奏传到欧洲;可乐的玻璃瓶装满气泡,卖到全世界。

巅峰时期的美国,看似无敌,实则暗藏危机。1929年10月24日,华尔街股市崩盘,交易大厅乱成一锅粥,经纪人撕毁报价单,投资者血本无归。10月29日,道琼斯指数从305点跌到230点,银行挤兑潮席卷全国,储户排长队取钱,银行玻璃窗被砸碎。

大萧条来了,失业率飙到25%,匹兹堡的钢厂停工,工人领救济面包,田纳西的农民烧玉米取暖,谷仓堆满卖不出的粮食。国际贸易缩水一半,码头空荡荡,货轮生锈。

1933年,罗斯福上台,推出新政。他签下《紧急银行法》,3月13日起,银行经审查陆续开门,柜员清点钞票,储户的长队散去。新政还推行公共工程,田纳西河谷的水坝工地热火朝天,混凝土搅拌机日夜运转。

社会保障体系起步,纽约的救济站发支票,穷人家的孩子有了热饭。经济从1935年开始回暖,国民生产总值从742亿美元涨到1939年的2049亿美元,失业人数降到800万。

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全力参战。加州船厂造战舰,底特律汽车厂改产坦克,流水线零件叮当响。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定下美元为世界货币,会议室里各国代表签字,钢笔沙沙作响。

战后,马歇尔计划投130亿美元,货轮装满粮食和机器,驶向欧洲废墟。北约成立,华盛顿的办公室里,将军们摊开地图,规划冷战布局。

可麻烦也没少。种族隔离引发抗议,1960年代,蒙哥马利街头示威者举标牌,警棍挥下,路面留血迹。越战撕裂社会,华盛顿集会上,学生烧征兵卡,烟雾弥漫。冷战军费暴增,洛克希德公司造战斗机,预算挤占了福利项目,贫富差距拉大。

美国的鼎盛时期,像一部热血大片,你是不是也被这些冷知识惊到了?洛克菲勒的石油,福特的汽车,卡内基的钢铁,哪个最让你佩服?快来留言说说你的想法,或者抛出更多关于美国黄金时代的问题,咱们一起聊!

来源:Coolburger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