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8日清晨,蔡家镇,61岁的郑权又一次来到水产批发店。“老板,我要的鱼苗送到没有?”“到了到了,今天一早才去鱼塘拉起来的,保证鲜活得很!”
4月18日清晨,蔡家镇,61岁的郑权又一次来到水产批发店。“老板,我要的鱼苗送到没有?”“到了到了,今天一早才去鱼塘拉起来的,保证鲜活得很!”
▲增殖放流。记者 苏盛宇 摄
每年春季,这样一群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钓鱼协会会员,都会用实际行动为笋溪河的生态保护贡献力量。此次,他们义务捐资购买了2000余尾鱼苗,在笋溪河进行增殖放流,旨在改善笋溪河的鱼类种群结构,促进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
▲部分队员合影。记者 苏盛宇 摄
蔡家镇钓鱼协会巡护队成立于2013年,是由民间力量组成的护鱼队,目前有会员110余人。作为会长,郑权是这支队伍的核心成员之一和重要召集人。
“我们的初心就是保护笋溪河渔业资源。”郑权称当时非法电鱼捕鱼十分猖獗,后来导致大、小河沟鱼虾几乎绝迹,钓鱼人也几乎无鱼可钓。
护鱼放鱼:播撒生命的希望
在钓鱼协会成员眼中,笋溪河是生命的摇篮,每一条鱼儿都是生态乐章中不可或缺的音符。春回大地时,协会组织大规模放鱼活动,一桶桶银鳞闪烁的鱼苗顺着水流游入河中,如散落的星辰点亮河水。
▲鱼儿在河道畅游。记者 苏盛宇 摄
为了让这些“新居民”安全成长,协会成员主动担任“鱼宝宝保育员”——他们在河岸竖起警示牌,提醒大家“禁渔期不捞一尾鱼”;面对偷捕者,他们耐心劝阻,用专业知识科普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钓鱼协会成立至今,已累计在笋溪河投放草鱼、鲫鱼、鲤鱼等各类鱼苗70万尾。
“再也不用舍近求远去钓鱼了,就在家门口就能把鱼钓。”钓鱼协会会员钟顺凯告诉记者,以往为了钓鱼,他们甚至去到四川、贵州等地。如今,笋溪河的鱼群越来越密集,水面时常泛起欢快的涟漪,禁渔期过后,会员们有鱼可钓,也正是对这份守护最好的回应!
河道清漂:还河水一片纯净
塑料瓶、包装袋、枯枝烂叶……这些漂浮在河面的垃圾,像一块块伤疤刺痛着守护者的心。蔡家镇钓鱼协会扛起清漂重任,化身“河道美容师”,这些年来,会员们自发开展沿河清理河道垃圾450余次。
▲会员清理河道垃圾。 蔡家镇钓鱼协会供图
他们乘着小船,手持长杆和网兜,穿梭在河面的角角落落,哪怕是卡在石缝里的微小垃圾,也绝不放过。烈日下,汗水模糊了双眼,却从未动摇他们清理的决心;风雨中,衣裤沾满泥浆,却依然坚守在清漂一线。经过一次次的“大扫除”,河面重现碧波荡漾,倒映着两岸青山,美得让人心醉。
夜间巡查:暗夜中的生态哨兵
当万家灯火渐次熄灭,笋溪河却亮起了点点星光——那是钓鱼协会成员的头灯在闪烁。他们深知,非法捕捞往往在夜色掩护下悄然进行。于是,协会组建了夜间巡查队,沿着河岸徒步数公里,不放过任何可疑迹象。手电筒的光束扫过水面,照亮了藏匿的渔网,也照出了偷捕者的“小动作”。
▲解救被困大鲤鱼。蔡家镇钓鱼协会供图
▲清理地笼。蔡家镇钓鱼协会供图
有一次,巡查队在深夜发现有人违规放置地笼,队员们不顾蚊虫叮咬,合力将地笼拖出水面,解救出被困的鱼虾。正是这样的坚守,让笋溪河的夜晚重归宁静,让鱼儿能安心入眠。
▲巡查河道。记者 苏盛宇 摄
如今,协会与辖区河长、镇政府安办、派出所、河道管辖的村社等形成护渔联动机制,守护辖区内笋溪河以及共他支流的生态环境及渔业资源。蔡家钓鱼协会会长郑权表示,虽然队员们大多已过知天命之年,但保护笋溪河生态的热情丝毫不减。
他们长期关注河流生态环境状况,通过义务清理河道垃圾、巡河制止非法捕捞、增殖放流等,希望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未来,他们将继续坚守在护鱼一线,为笋溪河的碧水蓝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媒体记者:苏盛宇
编辑:周小川 编审:吴 刚
值班副总编辑:易志慧
总编辑:黄艳
声明:凡江津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来源:昕樾聊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