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中美关税战不断升级,给两国乃至全球经济都带来了深远影响。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初现端倪以来,双方多次互加关税,局势在2025年进一步恶化。
近年来,中美关税战不断升级,给两国乃至全球经济都带来了深远影响。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初现端倪以来,双方多次互加关税,局势在2025年进一步恶化。
4月8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对我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从34%大幅提高至84%。
为了有力回击美国的单边霸凌行径,我国迅速做出反应。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公告,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我国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也由34%提升至84%。
此次关税调整涉及的商品范围广泛,美国的农产品首当其冲,像大豆、玉米、高粱、小麦等主粮作物都受到了影响。
这场关税战源于美国长期以“贸易逆差”“国家安全”等借口,肆意挥舞关税大棒,严重扰乱了国际贸易秩序。
不仅如此,这场关税战也让美国多个农产品价格崩溃,让美国农民濒临破产!
1.进口替代与本土农业升级
我国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后,本土农业迎来了难得的政策红利。
以大豆为例,此前我国每年约80%的大豆依赖进口,美国大豆曾占据相当比例,但随着关税调整,美国大豆进口关税从3%升至10%,国内压榨企业纷纷转向巴西和俄罗斯等国采购。
与此同时,国内大豆种植也迎来了春天,黑龙江、河南等地的大豆种植户收到了政策“大礼包”,种植保险覆盖面积扩大,每亩补贴提高至300元,这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大豆自给率有望逐步提升。
再看棉花产业,新疆棉在这场关税战中崛起。
随着对美棉进口的减少,新疆棉凭借其优质的品质和稳定的供应,在国内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扩大。
企业加大了对新疆棉的采购力度,推动了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虽然在供应链调整的短期内,部分企业可能会面临一些适应问题,但从长远来看,这将促进本土农业的升级和发展。
2.价格稳定与市场保障
我国通过多元进口渠道和国企的采购策略,成功稳住了国内农产品价格,保障了市场供应。
在大豆方面,由于巴西大豆丰收,加上中俄农产品贸易的深化,国内压榨企业有了更多的选择,即使美国大豆价格上涨,也能通过进口其他国家的大豆来满足需求,从而避免了国内饲料和油脂加工成本的大幅上升。
对于玉米,国内年消费量超2.8亿吨,但进口占比仅4.4%,且720万吨进口配额中60%掌握在国企手中,配额内关税仅1%。
山东某饲料厂负责人表示,仓库里堆满了巴西玉米,美国玉米涨价对其影响微乎其微。
这种多元进口和国企调控的策略,使得国内农产品市场在关税战的冲击下保持了相对稳定。
不过,国际价格的波动仍然存在潜在影响,需要持续关注和应对。
3.政策支持与产业转型
政府在农业机械、绿色科技等方面的投入,为农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在绿色科技方面,鼓励农民采用环保、可持续的种植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一些国际合作项目也为农民提供了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机会。通过与国际先进农业企业的合作,农民可以学习到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然而,对于小农户来说,产业转型面临着一定的压力。他们可能缺乏资金和技术,难以跟上转型的步伐,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1.供应链调整阵痛
在中美关税战的影响下,部分依赖进口的饲料和加工企业正经历着成本波动的阵痛。
由于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大豆、玉米等原料价格上涨,饲料成本随之增加。河北养猪户老李算了一笔账,豆粕价若涨到3800元/吨,一头猪要多花50元饲料钱,这对于本就利润微薄的养殖行业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
中小型农户在这场供应链调整中更是举步维艰。他们往往缺乏技术和资金,难以迅速适应市场变化。
一些依赖进口原料的小型饲料厂,由于无法承担成本上升的压力,不得不减少产量甚至停产。
而在种植业方面,一些中小种植户因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难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在市场竞争中逐渐掉队。
2.国际贸易不确定性
国际价格波动对国内农产品市场的传导影响不容忽视。美国对我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后,我国对美农产品加征关税作为反制措施,这导致美国农产品价格下跌,如美国大豆价格跌至十年最低点。
虽然我国通过多元进口渠道稳住了国内市场价格,但国际价格的波动仍可能传导至国内。
部分依赖出口的经济作物面临着双重风险。
一方面,国际市场价格下跌可能导致出口收入减少;另一方面,他国可能采取反制措施,进一步限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例如,一些水果种植户可能会因为国际市场的变化而面临销售困难,收入受到影响。这种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给我国农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3.转型压力与竞争加剧
高端农业技术的推广给小农户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数字农业、精准灌溉等技术虽然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小农户往往难以承担这些成本,导致他们在技术应用方面落后于大型农企。
跨国资本和大型农企的涌入,也对传统农户的生存空间造成了挤压。这些企业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销售渠道,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传统农户在面对这些强大的竞争对手时,往往处于劣势地位,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因此,小农户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以应对转型压力和竞争加剧的挑战。
中美关税战下的我国农业发展,犹如一场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冒险之旅。关税战带来的供应链调整、价格波动和转型压力,无疑是农民们前行路上的重重障碍。
但与此同时,进口替代、价格稳定和政策支持等机遇,也为农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这是一场考验,更是一次蜕变的契机。农民朋友们应积极应对,勇敢地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在这场变革中实现自我提升。
国家也会持续发挥政策引导和支持的作用,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业定能在困境中崛起,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1.调整种植结构
农民朋友们可以根据补贴政策和市场需求,巧妙调整种植结构。如今国家对大豆、棉花等作物补贴力度加大,不妨多关注这些领域。
比如大豆,补贴提高后种植收益更有保障。同时,不能只盯着单一作物,要多样化种植。像除了主粮作物,适当种些经济作物,如水果、蔬菜等,既能分散风险,又能满足市场多样需求,增加收入渠道。
2.加强合作与销售渠道拓展
加入农业合作社是个不错的选择。合作社能整合资源,统一采购农资,降低成本,还能共同推广农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
而且在技术交流、信息共享方面也有优势。此外,电商平台是拓展销售渠道的利器。
农民可以通过直播带货、开设网店等方式,直接把农产品卖给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利润。还能借助平台大数据,了解市场需求,精准销售。
3.提升抗风险能力
申请农业保险是提升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手段。遇到自然灾害、病虫害等情况,保险能减少损失,保障基本收益。
同时,积极参与冷库建设和冷链物流补贴项目。有了冷库,农产品能更好地保存,避免集中上市导致价格暴跌。
冷链物流则能扩大销售范围,让农产品卖得更远。这样即使市场有波动,也能有应对之策,保障收入稳定。
4.学习新技术
推广节水灌溉、有机种植和智慧农业等新技术,对农民来说至关重要。节水灌溉能节省水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作物产量。
有机种植生产出的农产品更健康、更受市场欢迎,能卖出好价钱。智慧农业利用科技手段,能实时监测作物生长情况,精准施肥打药,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农民要积极学习这些新技术,跟上时代步伐,在农业发展中占据优势。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说出你的看法哦!
来源:禾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