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数字经济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当下,西双版纳州泼水节以“破圈传播+文化传承”的双轮驱动模式,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傣历1387年新年节(2025年泼水节)传播格局。通过系统策划、矩阵式传播和沉浸式体验的有机融合,不仅使网络宣传实现流量裂变,还构建起民族文化现代
在数字经济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当下,西双版纳州泼水节以“破圈传播+文化传承”的双轮驱动模式,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傣历1387年新年节(2025年泼水节)传播格局。通过系统策划、矩阵式传播和沉浸式体验的有机融合,不仅使网络宣传实现流量裂变,还构建起民族文化现代传播的新模式。截至4月17日,全网西双版纳泼水节相关信息累计浏览量超13亿次,直播观看量超5000万,网络互动话题总阅读量超5.6亿次,有关网络话题登上微博、抖音等热搜榜。
精心策划
创新传播破圈路径
谋划阶段,打破传统思路,以“文化内核+科技外延”为战略支点,构建起三维宣传体系。一是民族文化具象化。采用“民族文化+AI赋能”创作模式,创作多部AI视频作品,将民族文化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大众视野中。二是传播渠道多样化。建立“直播赋能+达人引流+内外联动”的复合传播矩阵,将泼水节活动云端呈现触达全网各处;三是互动体验多维化,采用“线下活动线上展示+线上互动线下呈现”多维度体验方式,吸引广大网民积极参与泼水节相关活动。
多元预热
点燃全网期待热潮
活动前夕,全力聚焦新媒体平台,运用多元且富有创意的内容形式,对泼水节展开全方位预热。一是文化赋能,以“神曲”破圈。将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音乐融合起来,推出《如意金湾》《Fun 傣》《开泼喽》等一系列泼水节舞曲及MV,点击量累计超500万;围绕泼水节风俗民俗,以讲故事的方式推出《“升”生不息》《新年新赏》《少年龙舟魂》等民俗系列短视频110余条;解锁新技能,用AI创作《泼水节传说》《老照片里的泼水节》等短视频和《Xishuangbanna Splash Invitation》《泼出幸福》等系列歌曲,在抖音、视频号、微博、B站、小红书等各大平台同步发布,精准满足不同年龄层、不同兴趣点受众的需求,有效提升了宣传覆盖面与影响力。二是话题矩阵,以“互动”吸睛。开设#去有水的村寨泼洒欢笑祝福#、#四月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泼水节浇个朋友#等多个互动话题,凭借其高热度基础吸引大量网友关注,通过发起话题挑战,激发网友参与发布相关视频参与讨论、分享自身经历,总阅读量超5.6亿次,进一步扩大了泼水节的话题热度,让泼水节尚未开始,就已经在网络上掀起了一波热潮。
立体报道
呈现民族文化盛宴
活动期间,宣传工作全面铺开。一是借船出海,扩大传播声量。新华社、央视、澎湃新闻等多家主流媒体记者编辑以泼水节IP开展文旅产业深度报道,人民网、新华网、央视频推出多条图文报道,互联网浏览量超百万;二是直播共享,呈现活动盛况。以主会场官方直播为核心构建传播矩阵,联动80余家媒体和视频平台对傣历1387年新年庆祝大会、放孔明灯及放水灯、民族民间大游演、泼水狂欢等系列活动开展互动直播,直播观看量首次超过5000万。三是达人助力,传递网络正能量。联动明星斓曦及“洛杉矶嬴政”“灵魂舞者大鹏”“上海小阿姨”等多名百万级网络达人,发布系列短视频,传递泼水节的欢乐与正能量,累计视频点赞量超百万。
内外联动
扩大对外宣传声量
打破“单兵作战”模式,构建内外协同的传播生态,充分发挥省国传中心西双版纳分中心作用,积极与省国传中心开展全年项目合作,开通西双版纳机构海外账号,为节日期间海外宣推提供平台阵地。一是联动央媒外宣平台助力泼水节外宣。新华社英文专线、泰国专线、日本专线刊发西双版纳泼水节图文报道,并在海外社交媒体INS、Facebook等多平台宣发。人民网英文频道、央视CGTN英文频道、欧拉中心、亚非中心以及《中国日报》以英语、老语、泰语、坦桑尼亚语多语种刊发西双版纳泼水节消息,覆盖海外人群超1000万人次。二是邀请外媒参与泼水节现场报道。泰国通讯社记者团队全程跟踪报道,制作《跨越千里到西双版纳泼水》等新闻专题,于4月13日至15日黄金时段在泰国电视台播出,并通过Facebook、YouTube及官网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推送,相关话题引发澜湄流域国家网民热议。三是擦亮“同泼一江幸福水”国际人文交流品牌。组织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青年前来体验西双版纳泼水节,推发《澜湄青年的浪漫》等系列图文及短视频作品。截至目前,本次国际人文交流活动全域传播覆盖澜·湄流域国家受众超1000万人次。
时政微纪录丨直抵人心的声音2025
潮起正是扬帆时——我国网信企业如何更好“走出去”
云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许可信息(截至2024年12月30日)
网信云南传播矩阵成员
网信昆明
来源:网信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