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建议达州市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 官方回应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2 16:43 2

摘要:我市大部分中小学因修建时间久,硬件设施不够新兴、不够先进。如学校大多数教室仍使用投影仪,没有更换为更为方便、更为先进的电子白板;教室仍使用年久、笨重的木制座椅;校园厕所卫生脏乱,厕所没有门等。

近日,一位网友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留言,建议达州市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

网友

1、我市中小学教育相较于周边城市(如南充)不够优秀。

2、我市大部分中小学因修建时间久,硬件设施不够新兴、不够先进。如学校大多数教室仍使用投影仪,没有更换为更为方便、更为先进的电子白板;教室仍使用年久、笨重的木制座椅;校园厕所卫生脏乱,厕所没有门等。

3、我市中小学每班人数过多,导致教室极度拥挤,影响教师教育质量、学生 听课效果。

建议:1、抓住教育改革契机,制定三年教育设施大改计划,先改革,先进步,先发展。2、多组织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简化课外实践活动申请程序 3、增加教室,减少每班学生人数 3、鼓励学校创新教育模式,如高中学校进行走班制,提高行课质量等。

官方回复

达州市教育局

一、关于“教育设施大改计划”方面

中小学教学硬件设施是学校进行教学活动、提供良好学习环境和满足师生生活需求的重要保障。我市高度重视改善中小学校教育基础设施,编制《达州市“十四五”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建设规划》,规划投入资金82.8亿元,新(改、扩)建学校526所。通过持续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加强学校教室、宿舍、食堂等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了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

截至目前,启动实施项目学校382所,新(改、扩)建校舍和运动场面积91.4万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29.7万台件套,补齐包括音体美在内的各学科教学仪器和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设备,更新换代信息技术设施设备,全市中小学(含教学点)接入互联网比例达到100%,校均带宽达200M以上,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您的建议,抢抓教育改革发展先机,认真谋划“十五五”期间教育建设和办学条件改善等项目,统筹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等项目专项资金,推进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教室、录播教室等数字终端普及和升级,加快教育设施改善进度,提升数字校园建设水平。

二、关于“多组织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简化申请程序”方面

一直以来,达州市教育局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建立“校内+校外”双轨实践机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锻炼成长,培养吃苦耐劳品质。我局鼓励学校开展红色研学、科技创新周等主题活动,开辟“植物园”“小农庄”“家禽馆”“责任田”等劳动体验区,全市校级劳动教育基地覆盖率达68%;校外联动博物馆、企业等社会资源,组织中小学生到田间地头、街道社区、生产车间等参与志愿服务、研学考察、社会实践、职业体验等。

注重家校合育,指导家长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劳动实践,保障每周家庭劳动时间,帮助不同阶段的孩子每年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我市各中小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形式多样、主题丰富。学校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时,需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并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上述程序性要求确有必要。下一步,我局将持续优化学生实践教育体系。

三、关于“增加教室,减少每班学生人数”方面

近年来,我市按照省厅着力解决“城挤乡弱村空”问题的工作目标,不断完善片区规划,稳妥推进小规模学校撤并整合,加快城市新区和重点场镇新建校点布局,加大公办学位供给力度,有效化解大班额。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撤销学校(含幼儿园)190所,教学点841个,调整学校办学类型43所,新建并投用中小学校38所,在西外片区(主要包括金山马房坝片区、莲花湖片区和马踏洞片区)启动建设幼儿园、中小学14所。新增幼儿学位7000余个、小学学位11000余个、初中学位约27000个。

下一步,我们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人口-学校-师资”三维预警模型,有序撤并乡村小规模学校,结合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布局新建公办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实现“学位供给精准化”。同时推进教师管理改革,深化“县管校聘”,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补充紧缺学科教师,有序推动优秀校长、教师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交流轮岗,促进优秀师资均衡配置。

四、关于“鼓励学校创新教育模式,推广高中走班制,提高行课质量”方面

按照省教育厅统一部署,我市于2022年全面启动了新高考综合改革,2025年正式实施。新高考综合改革采用“3+1+2”模式,选科组合从传统文理科的2种扩展至12种,学生可根据兴趣和职业规划自由组合。高校按专业组划分招生计划,考生可填报同一院校的多个专业组,降低被调剂风险。

同时,高校录取时需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社会实践等5个维度),突破“唯分数论”,构建了更科学的人才选拔体系,推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

下一步,我市将按照全省统一安排部署,持续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有序推进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推动高中教育从“标准化”向“精准化”转型,为高等教育和社会需求输送更适配的人才。

来源:凡尘细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