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病(布鲁氏菌病)是什么?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2 16:53 2

摘要:布氏杆菌病(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常见于牧区。

布氏杆菌病(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常见于牧区。

一、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急性期:发热(波状热)、多汗、乏力、关节痛(尤其髋、膝)、肝脾肿大。

慢性期:疲劳、抑郁、反复关节痛,可能合并脊柱炎、心内膜炎等并发症。

流行病学史

接触感染动物(羊、牛、猪等)或生乳制品摄入史,职业(牧民、兽医)或疫区居住史。

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检测:

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1:160有诊断意义,双份血清4倍升高更可靠。

ELISA:检测IgM/IgG抗体,敏感性高。

补体结合试验(CFT):用于慢性期诊断。

病原学检查:血/骨髓培养(需2-4周,急性期阳性率较高)。

PCR:快速检测布鲁氏菌DNA,适用于早期诊断。

影像学检查

超声/X线/CT/MRI:用于骨关节病变(如脊柱炎)、肝脾肿大或心内膜炎评估。

二、治疗方案

抗生素联合治疗(疗程至少6周,降低复发风险)

成人首选:

多西环素(100mg,2次/日)+ 利福平(600-900mg/日)或链霉素(1g/日,肌注2-3周)。

替代方案:

多西环素+复方新诺明(TMP-SMX)或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

孕妇/儿童:

孕妇:利福平+ TMP-SMX(避免多西环素)。

儿童>8岁:TMP-SMX+ 庆大霉素;<8岁避免四环素类。

并发症处理

心内膜炎:延长抗生素疗程至6个月,必要时瓣膜置换。

脊柱炎/关节炎:延长治疗(3-6个月),联合外科引流或固定。

神经型布鲁氏菌病:加用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如利福平、第三代头孢)。

支持治疗

休息、营养支持,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及炎症。

三、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检疫牲畜,扑杀病畜,动物疫苗接种(如Rev-1疫苗)。

切断传播途径:

巴氏消毒乳制品,避免食用生乳/未熟肉类。

职业防护:穿戴手套、口罩,规范处理流产胎畜。

高危人群预防:

疫区人员可短期预防性使用多西环素(需医生评估)。

四、预后与注意事项

及时治疗者预后良好,但复发率约5%-10%,需随访1年以上。

未规范治疗易转为慢性,导致关节畸形、生育障碍等后遗症。

随访监测:症状、血清抗体滴度及肝肾功能。

布氏杆菌病的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治疗强调足疗程联合抗生素,预防关键在于控制动物传染源及加强卫生管理。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避免慢性化。

来源:周六之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