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闽北乌龙离不开武夷山,提到武夷山岩茶则离不开天心村,这里号称“中国岩茶村”,全村510户人家就有450户人家经营茶产业。家家户户种茶、做茶、卖茶,斗茶之风代代相传。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早在2007年,天心村茶叶的年加工产值就达到4782万元。
说起闽北乌龙离不开武夷山,提到武夷山岩茶则离不开天心村,这里号称“中国岩茶村”,全村510户人家就有450户人家经营茶产业。家家户户种茶、做茶、卖茶,斗茶之风代代相传。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早在2007年,天心村茶叶的年加工产值就达到4782万元。
本期万里茶道专题走近天心村九鹤岩茶创始人林小明。作为天心村人,他是名副其实的山场主。拥有核心山场,制茶技艺精湛,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进京开茶叶店,在那个月薪几百元的年代,他把岩茶卖出10000元一斤的“天价”,很多人说此举“疯了”。
林小明的“疯”,是对岩茶发自内心的喜爱和执着,让九鹤岩茶名满京华核心圈层,也让九鹤岩茶走进大国外交的茶桌。
人物名片:林小明
九鹤岩茶创始人
南平市政协委员
制茶高级工程师
福建省技能大师工作室
武夷山茶叶专家人才库审评专家
第三批南平市特级制茶工艺师
林小明,生于武夷岩茶世家,9岁进入烘焙间,13岁上山采茶,15岁就已学会开青做青,2007年创办了九鹤岩茶厂。2010年将九鹤岩茶厂升级为武夷山玖鹤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并担任董事长及制茶大师父。
林小明家做茶历经九代,1723年林氏先祖林元道举家迁入武夷山正岩景区种茶制茶,据林馥泉《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记录其祖父林垂标和林垂清在民国时期所创办茶厂庆云、龙峰茶厂乃当时福建省示范茶厂及崇安县地方公产,这两个厂在产量和规模上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岩厂。
林小明的爷爷林垂清,当年还作为武夷山示范茶厂唯二的技术员,亲自参与了母树大红袍的制作。
林小明介绍说,以前到了四五月份茶季的时候学校就会放假让大家回去做茶,算是具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假期了。作为茶农的孩子,从小帮工也属正常,他记忆中,9岁参与焙茶,15岁参与摇青,分产到户后已经开始独立做茶。做茶贯穿了林小明的大半生。
会做茶不会卖茶是很多茶人的痛点,但九鹤在天心村属于最早做品牌和懂营销的。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就把茶卖到了北京。”林小明说,那时候月工资仅几百元。他把岩茶卖出了1万元一斤的高价。“当年很多人说我胆子太大,疯了。”时至今日,林小明依然津津乐道自己当年的创举。后来九鹤岩茶的非卖品“红顶鹤”成为市场追捧的对象,以能喝到一泡为荣。
九鹤岩茶也非仅有“红顶鹤”。“九鹤岩茶目前有门店40多家”林小明对品牌发展有自己的认知,“九鹤的目标是小而美,客户以中高端为主,因为好山场有限,好的岩茶具有稀缺性。”
据介绍,九鹤岩茶正岩山场有300多亩,一直保持着原生态的种茶,育茶系统,茶园管理以挖山、客土为主,茶园里的青叶常常有很多被虫子咬过的痕迹,这是因为茶园采用了与虫子抢时间,虫子边吃的时候边采茶的模式,这样既保证了产量,也保证了原生态。
2017年,九鹤岩茶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当年9月3日至9月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和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中经过严格筛选与层层把关,“九鹤岩茶—香甘厚”凭借自身过硬的质量标准及品牌实力,入选会晤选用产品,作为武夷岩茶代表之一,被赠予各国领导人及贵宾。
“我们计划去国外考察,把岩茶推出海外,让更多人了解岩茶。”林小明表示,九鹤目前海外客户还在开发中,俄罗斯、日本、美国一些华人客户居多。
“我的理想是把九鹤岩茶做成法国知名酒庄的模式。”精细化运营,精耕细作,把代表中国茶的产品推向国外,让老外珍视地喝我们的茶。
作为南平市政协委员,近些年,在走访调研间,林小明发现茶企对技能型人才十分渴求。因此,他参与撰写了“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等相关提案建议,致力加强武夷岩茶加工及审评、拼配人才队伍建设,为茶产业提供更多有用人才,让武夷岩茶加工制作工艺不断传承创新。
2021年“林小明技能大师工作室”被评为福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每一年为社会培养出10—20位专业技能人才。这些年,林小明还以客座讲师的身份给学院的茶学学生授课,不断地在和新一代的人打交道,也更愿意接受新兴的事物。
“‘一带一路’是时代赋予的契机。”林小明说,茶叶的走出去,应该是文化的输出,品牌的走出去。岩茶作为一门独特的茶叶制作工艺,要传承好的经营,但也要创新,利用科技赋能,提高生产效率和稳定的品质,“直播等自媒体形式”更好地推广武夷岩茶。
(张兴亮)
来源:中国食品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