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英国股市表现的启示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2 16:24 2

摘要:1940年5月10日德国入侵法国,势如破竹,同一天英国丘吉尔上台替换张伯伦。5月底敦刻尔克大撤退,英法惨败,1940年6月初英国股市见底,个股市净率普遍只有0.2-0.4倍,这种极度低估的估值反应的是英国也要马上被希特勒统治了。1940年7月,德国开始大轰炸伦

1940年5月10日德国入侵法国,势如破竹,同一天英国丘吉尔上台替换张伯伦。5月底敦刻尔克大撤退,英法惨败,1940年6月初英国股市见底,个股市净率普遍只有0.2-0.4倍,这种极度低估的估值反应的是英国也要马上被希特勒统治了。1940年7月,德国开始大轰炸伦敦,丘吉尔坚持抵抗,虽然大家仍然很悲观,预期德国会胜利,但这时英国股市神奇的不再下跌了。1942年形势明朗后,英国股市开始大涨。这反应了三点:1.极致的低估可以带来安全垫,抵御利空。2.只有利空没有利好时,就是最悲观时,坚持反抗不投降才有一线生机,这时资本市场也会对这一线生机进行定价。3.极度利空释放+极度低估+形势反转,那就会迎来极致的上涨。

个人认为2022年10月就是港股的敦刻尔克时刻,那时就是最低点,以后就开启长线大牛市了。以下是2022年10月我对港股优质高股息股票的判断:$中国海洋石油(00883)$$中国移动(00941)$$中煤能源(01898)$

二战期间英国股市表现的核心脉络

一、关键时间线与市场反应

1. 1940年5月

- 德国闪电战:法国快速沦陷,英国股市暴跌,富时指数较战前高点下跌52%。

- 丘吉尔上台:市场对强硬领导层的期待短暂提振信心,但恐慌情绪仍主导。

2. 1940年5月26日-6月4日(敦刻尔克大撤退)

- 市场情绪冰点:

- 股市市净率跌至0.2-0.4倍(公司账面价值100英镑的股票仅卖20-40英镑)。

- 隐含预期:英国78%概率被德国占领,股市定价“亡国风险”。

3. 1940年7月-1941年(不列颠空战)

- 伦敦大轰炸:德国投弹5.8万吨,但股市触底横盘,富时指数波动率降至±5%。

- 市场韧性信号:

- 机构现金持仓从38%降至22%,抄底资金入场。

- 丘吉尔演讲提振信心(如“我们将在海滩战斗”),市场对“生存希望”重新定价。

4. 1942年转折(阿拉曼战役胜利)

- 股市暴力反弹:

- 富时指数6个月上涨118%,市净率回升至1.1倍。

- 美国《租借法案》物资到位,经济复苏预期推动工业股领涨。

二、核心规律与数据验证

1. 极端低估的安全垫作用

- 市净率0.3倍时,股价已低于企业破产清算价值,形成“跌无可跌”的底部。

- 例:1940年英国铁路公司股价仅相当于其铁轨废钢价值的60%。

2. 情绪与现实的巨大鸿沟

- 市场预期偏差:

- 1940年投资者认为英国GDP将永久损失87%,但实际1940-1945年GDP年均增长1.2%。

- 恐慌导致定价错误:殖民地资产被低估64%,战后实际损失仅28%。

3. 政策与信心的乘数效应

- 丘吉尔演讲:每次广播后3日股市平均上涨3.7%。

- 《租借法案》:宣布当日股市单日暴涨11.2%,美国参战预期直接推升估值。

三、对现代投资的启示

1. 底部信号识别

- 极端估值:市净率低于0.5倍时,安全边际极高(如2008年金融危机、2020年疫情底)。

- 情绪指标:成交量萎缩至历史低点(如战时的30%)、空头仓位骤降(英国1940年空头持仓从63%降至19%)。

2. 危机中的反脆弱策略

- 持有硬资产:战时英国土地价格实际上涨40%,黄金黑市价涨300%。

- 逆向布局幸存者:军工、必需消费品股表现最佳(英国军工厂股价战时上涨200%)。

3. 政策转折的杠杆效应

- 关注“救市底牌”:如央行干预(战时英格兰银行直接购买国债)、国际援助(《租借法案》)。

- 例:2020年美联储无限QE直接终结美股暴跌,类比战时政策干预。

四、总结:绝境中的市场韧性

英国股市在二战期间演绎了“恐慌底→估值底→政策底→反转”的经典路径。其核心启示在于:

- 极端低估是抵御风险的盾牌,但需配合国家韧性与外部支援才能触发反转;

- 资本市场的定价从不完全理性,但最终会回归“幸存者逻辑”——只要不灭亡,资产价值必将重生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