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通报》2025年4月上旬刊(含“气候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专题”| 文章速递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2 16:48 2

摘要: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方克艳研究团队通过回顾2000~2023年223篇相关主题文献, 系统梳理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欧亚大陆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社会案例82个, 从科技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4个层面归纳社会弹性的表现形式, 揭示气候变化和社会弹性对社会演替的贡献.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方克艳研究团队通过回顾2000~2023年223篇相关主题文献, 系统梳理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欧亚大陆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社会案例82个, 从科技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4个层面归纳社会弹性的表现形式, 揭示气候变化和社会弹性对社会演替的贡献. 封面图片展示了过去千年地球系统面临的气候危机及其对社会演替的影响, 处于“水深火热”的地球象征地球系统过去千年面临的气候危机, 地球周围的景象象征人类社会对气候危机的响应. 详见唐婉儒等人文.

悦读科学

快速射电暴的持续射电源光变观测研究

杨嫒媛, 李菂

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促进了我国陆地生产力

周浩, 乐旭

催化层高效三相界面调控助力氢燃料电池汽车快速应用

李慧媛, 沈水云

亮点述评

极端野火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正在不断增加

向书旗, 陈静, 游超

气候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专题

编者按

气候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

马敏敏, 董广辉, 张虎才

评述

青藏高原古人类手脚印印迹学研究及其指示意义

章典, 王蕾彬, M. R. Bennett, 张海伟, 张盛达, 李腾, 苏佳佳, 杨现坤, 宋松, 陈诗敏, 高钰海, 罗成才, 邓惠珍, 程海

青藏高原中部的邱桑温泉附近存在~500 ka以来的泉华沉积. 在中更新世以来不同时期的泉华沉积层中存在数以百计的古人类手脚印遗迹, 证明了古人类在热泉附近频繁活动过. 本文综述了古人类手脚印印迹形成、保存和其发现的重要科学意义.

过去千年气候变化对欧亚大陆社会演替的影响

唐婉儒, 方克艳, 梅泽鹏, 吴昊, 周非飞, 陈垚, 李文利

过去千年气候变化和社会弹性在多时空尺度上共同塑造着人类文明的兴衰. 气候在快速变化期对欧亚大陆社会演替的影响最大, 而社会弹性的大小决定了其发展轨迹. 未来需加强多学科交叉研究, 量化不同时间尺度气候转变的影响, 提高区域社会弹性, 共同抵御气候危机.

考古遗址中农作物种子/果核表型性状研究述评

田雨阳, 张贵林, 蒋洪恩

本文评述了种子/果核遗存表型性状测量方法的发展过程, 以及在鉴定不同植物种属和确立近缘种分类标准, 探索农作物驯化与多样化演化过程及其驱动因素, 重建人类行为与社会背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最后提出了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及对该领域的展望.

论文

青海南坎沿遗址揭示的全新世中晚期共和盆地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

侯志瑞, 戚宝正, 乔虹, 孙永娟, 王一如, 侯光良

青藏高原东北部是古人类向高原腹地扩张的重要通道, 也是狩猎采集文化与农耕种植文化的碰撞区. 本文选择位于共和盆地的南坎沿遗址(NKY), 结合环境代用指标以及人类活动遗存进行综合分析, 以揭示全新世中晚期共和盆地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

良渚古城水利工程兴衰的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响应

冯丹, 李海燕, 马春梅, 穆金燕, 邓泽宇, 王宁远, 姬翔, 赵晓豹, 刘斌

本研究对良渚古城蜜蜂垄高坝库区内沉积剖面MFL2019进行了孢粉和植硅体等多指标分析, 重建了水坝建造前后的植被历史与气候环境变化, 研究发现可能是为了适应5.3 ka BP以来趋干的气候环境, 良渚人将山间湿地改造成水库, 并利用库区附近的阔叶树进行古城建设等.

吐鲁番加依先民适应极端干旱环境的策略: 绿洲农业和季节性迁移放牧

张贵林, 王龙, 韩杏杏, 蒋刚, 蒋洪恩

吐鲁番加依墓地(2800~2300 cal a BP)共发现28种植物. 综合植物遗存分析和其他考古发现, 证明当地先民种植少量青稞和黍, 发展小规模农业, 同时可能在山地-盆地间季节性迁移放牧和全年在盆地绿洲中放牧. 多样化的生业经济是先民适应当地极端干旱环境的重要策略.

解读“2024年度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专题

观点

唐乾元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两位先驱: John Hopfield和Geoffrey Hinton, 这一决定引起了广泛热议. 这两位科学家的工作架起了物理学与人工智能间的桥梁. 物理学为理解深度学习提供了理论工具, 人工智能也在重塑科学研究范式, 这种双向互动正不断推动跨学科创新与突破.

人工智能与蛋白质科学的融合: 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背后的蛋白质结构预测与设计革命

刘沈徽, 刘志杰

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在蛋白质结构预测与设计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凸显了人工智能(AI)对科学领域的重塑. DeepMind的AlphaFold2等AI算法通过深度学习技术, 实现了蛋白质结构的高精度预测, 推动了结构生物学的发展. AI与蛋白质科学的融合, 为生物医药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加速了疾病治疗与药物设计的革新.

miRNA: 开启基因表达调控新纪元——浅析202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王依然, 于宇, 陈雪梅

miRNA是一类重要的内源性调控因子. 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Victor Ambros和Gary Ruvkun, 以表彰他们“发现mi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 本文回顾了miRNA的发现历程、功能执行方式,并探讨miRNA对现代医药和先进农业的影响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香山科学会议专栏

科技前沿

关于实施开放科学的香山倡议

观点

杨卫, 黄金霞

全球开放科学的发展带来“三道阳光”、“三个转变”, 以及可能困扰完全开放获取的“四重挑战”. 我国已是开放科学贡献大国, 在国家提出的“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下, 提出4条行动建议, 涉及我国科技期刊传播、开放数据平台、全球科技成果共享网络、国家开放科学投资.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展专栏

快讯/ 化学与能源科学

C2-取代手性降冰片烯衍生物的高效合成

叶金祥, 齐丽芳, 程鸿刚, 周强辉

C2-取代手性降冰片烯衍生物已经在不对称钯/降冰片烯协同催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发展了一条高效合成C2-取代手性降冰片烯衍生物的新路线, 采用廉价易得的环戊二烯与手性丙烯酸泛酸酯为起始原料, 通过Diels-Alder反应、酯水解、双键氢化、消除反应实现了高光学纯C2-取代手性降冰片烯衍生物的合成.

评述

医学科学

呼吸道微生物组与呼吸道感染

邹晓辉, 穆昱先, 倪雅文, 曹彬

呼吸道微生物组为认知呼吸道感染提供了新视角. 本文从微生物组在不同呼吸道部位的分布入手, 分析了其在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中的作用, 探讨了宿主与呼吸道微生物组的互作机制, 并进一步延展到呼吸道微生物组作为呼吸感染标志物的潜能及其在临床干预中的应用前景, 为未来相关领域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论文

医学科学

药物、运动、饮酒或压力预适应对慢性束缚应激小鼠模型干预作用的对比研究

胡可建, 赵永康, 国瑞贤, 衣彦晓, 贾坤牧, 郑淑文, 高源, 王伽伯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 干预方式大多不影响小鼠行为和应激激素水平, 但反式二苯乙烯苷(TSG)可显著降低应激激素. 在焦虑状态下, TSG、帕罗西汀和压力预适应能显著改善小鼠焦虑行为, 并降低应激激素水平, 效果优于运动和饮酒. 综上TSG在缓解压力和调节应激激素方面表现出色, 为开发新型抗焦虑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 关注科学通报 | 了解科学前沿

来源:科学的纸飞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