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听说最近广东的“草莓舌”悄悄流行?注意,这不是新甜品,而是猩红热的“进攻”信号,这种由链球菌“偷袭”引发的传染病,最爱对小朋友“送温暖”—发热、咽痛、皮疹三件套。不过别怕,习得以下秘籍,能让您和您的家人对猩红热说“退退退”。
听说最近广东的“草莓舌”悄悄流行?注意,这不是新甜品,而是猩红热的“进攻”信号,这种由链球菌“偷袭”引发的传染病,最爱对小朋友“送温暖”—发热、咽痛、皮疹三件套。不过别怕,习得以下秘籍,能让您和您的家人对猩红热说“退退退”。
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或接触传播(如共用物品、皮肤伤口感染)。
猩红热的典型症状:
1. 发热:突然高热(38℃以上)。
2. 咽痛:喉咙红肿、吞咽困难。
3. 皮疹:发病1-2天后出现密集的红色细小丘疹,按压褪色,多见于颈部、胸背、四肢,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皮疹更明显。
4. 草莓舌:初期舌苔白厚,随后舌面呈红色“草莓状”凸起。
5. 恢复期脱皮:皮疹消退后,手指、脚趾可能出现脱皮现象。
哪些人容易感染?
1.高发人群:3-15岁儿童。
2.高发季节:冬春季(11月-次年5月)。
如何预防猩红热?
1.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接触公共物品、打喷嚏或咳嗽后,需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减少飞沫或接触传播风险。
2. 增强免疫力与环境管理:保持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和适度运动,提升抵抗力;室内定期通风,人群密集场所(如学校)注意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减少聚集。
3. 及时隔离与就医:若出现发热、咽痛、皮疹等猩红热症状,应立即佩戴口罩并就医,确诊后居家隔离至症状消退(通常需抗生素治疗24小时以上);患者所在家庭或学校应加强环境消毒(如门把手、玩具等),密切接触者需观察健康状况。
患病后怎么办?
1. 及时就医:出现发热、咽痛、皮疹等症状,应佩戴口罩前往医院就诊。
2. 居家隔离:确诊后需隔离治疗至少7天,避免传染他人。
3. 规范用药:按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不可自行停药。
4. 密切接触者观察:家庭成员或同班同学如有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
学校和托幼机构防控要点
1. 严格晨检与缺勤追踪:每日晨检关注发热、咽痛、皮疹症状,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隔离并通知家长就医;记录缺勤原因,追踪疑似猩红热学生康复情况(需医院复课证明)。
2. 强化卫生消毒管理:教室、玩具、餐具每日消毒,门把手、楼梯扶手等重点区域增加频次; 督促学生勤洗手,配备洗手液,游戏后、餐前设置洗手监督岗。
3. 减少聚集与健康教育:流行期暂停大型集会,班级间活动减少交叉,教室多通风换气;通过儿歌、绘本等形式普及“打喷嚏捂口鼻”“不共用水杯”等防护知识。
猩红热可防可控,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一旦染病
及时就医、及时隔离
避免传播、利人利已
供稿:传染病防制股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