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明县牛栏江镇:文明实践聚合力 绿色振兴绘新篇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2 17:07 2

摘要:近年来,嵩明县牛栏江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创新打造“党建引领、品牌带动、文化赋能、产业转型”四位一体模式,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新路径。

近年来,嵩明县牛栏江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创新打造“党建引领、品牌带动、文化赋能、产业转型”四位一体模式,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新路径。

三级网络织密生态保护防线

构建“1+16+N”三级志愿服务体系,牛栏江镇以1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枢纽,16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支点,N个特色服务点为延伸,整合河长制队伍、“红袖标”志愿者、村组网格员等资源,组建生态保护党员先锋队,通过“主题党日+河道清理”“主题党日+植树造林”等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发动党员群众5000余人次,累计巡河(库)600余次,整治河道85.6公里,清理淤泥、枯死杂草、生活垃圾、建筑垃圾1.36万余立方米,义务植树17.42万株。

同时,通过“党建+绿美乡村建设”模式,带领1800余名党员扛起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先锋旗”,开展入户宣传教育112次,带动800余名村民志愿者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先后拍摄《山水画》《单舸撑来明镜里》等党员教育片,入选优秀党教片展播,党群齐发力开展“清河行动”,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良好生态环境。

志愿服务打造绿色实践“示范标杆”

2023年,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牵头,联合牛栏江沿岸10个实践站成立“‘河’我一起,保护牛栏江”志愿服务队,组建以28名河道保洁员为骨干、100余名群众参与的常态化护江队伍,并以特色品牌培育为抓手,依托“护河、净滩、巡河”行动等志愿服务项目,开展保护牛栏江志愿活动2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3000多人次。2023年至今常态化清理牛栏江沿线垃圾1500余次,清理垃圾3600余吨,牛栏江沿岸的垃圾数量逐年下降,牛栏江崔家庄(国控)、四营水文站(省控)水质均保持在Ⅲ类。同时,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将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累计评选“最美庭院”908户,打造微花园等特色节点60余处,实现“推窗见绿、移步换景”的村容蜕变。

文化赋能激活生态保护“内生动力”

以村规民约修订为抓手,牛栏江镇将生态文明理念深度融入村规民约,创新纳入“门前三包”“垃圾分类”等环保要求,形成“人人讲环保、户户争示范”的文明新风尚。以罗帮村为例,聚焦生态保护痛点,经民主协商制定“红黑十二条”村规,获评嵩明县“十佳”村规民约。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立足“山水林田”生态本底,深入挖掘湿地、森林、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生态人文资源,以节庆活动为载体,开展罗帮生态湿地音乐节、马鞍山森林徒步活动、河西农耕丰收节等文化活动,打造沉浸式生态教育场景,同时抓住短视频发展热度,搭建全媒体传播矩阵,拍摄护林防火等宣传短视频投放各级媒体平台,播放量累计达10万+,让生态保护以更生动、更接地气的方式融入群众生活。

产业振兴探索绿水青山“转化路径”

依托牛栏江优质水源和笔架山丰富森林资源,牛栏江镇大力推广生态种植模式,发展有机水稻、雪莲果、高山蜂蜜等特色农产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培训农户2000余人次,有机水稻凭借优良品质远销省内外,带动农户增收78万元;花窝雪莲果远销国内10多个省份和泰国,年产值达2300万元;荒田村高山蜂蜜年产量达6吨,村集体收入达90万元。依托河西田园综合体、罗帮湿地等生态资源,开发“江畔花海”“生态研学”等文旅项目,组织开展“马缨花节”“丰收节”等文旅活动,年接待研学团队2.3万人次,带动土鸡、蜂蜜、雪莲果、小鸽子等农特产品展销,实现农户就业增收。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龙舟

责编:袁熙

审核:张耀龙

云南日报-云新闻 观云南 知天下

来源:云南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