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几字弯 厚植民族情 | 巴彦淖尔:守望相助 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之路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2 17:27 1

摘要:巴彦淖尔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长卷,昭君出塞、走西口、“三千孤儿入内蒙”等历史佳话流传至今。如今,这片热土活力奔涌,从田间地头到边境防线,从邻里社区到广袤草原,各民族相濡以沫、交融互鉴,共同开创巴彦淖尔繁荣发展的局面,奏响一曲民族团结、守望

巴彦淖尔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长卷,昭君出塞、走西口、“三千孤儿入内蒙”等历史佳话流传至今。如今,这片热土活力奔涌,从田间地头到边境防线,从邻里社区到广袤草原,各民族相濡以沫、交融互鉴,共同开创巴彦淖尔繁荣发展的局面,奏响一曲民族团结、守望相助的激昂乐章。

凝聚合力共守边防

4月中旬,乌拉特中旗川井苏木境内的草原上,牧草已萌芽返青,一片生机盎然。一阵清脆而富有节奏的马蹄声响起,一支马队向着牧民家疾驰,写有“马背护边队”的旗帜迎风招展。

来到萨如塔拉嘎查牧民巴特尔家中,“马背护边队”的队员们与巴特尔围坐在一起,唠家常、听诉求,了解他家近期的生活状况,在交谈过程中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国家安全相关知识、电信诈骗常见手段等。

“马背护边队”在基层开展宣讲 马利红/摄

随后,“马背护边队”的队员们分头到各自的管辖区域巡逻。“今日巡逻40公里,未发现异常情况。”队员那日苏结束当天的巡逻后,向川井边境派出所报告情况。

自1963年川井边境派出所建立以来,巡边踏查、走访牧户的任务很多时候是靠骑马完成的。如今,川井苏木北靠甘其毛都口岸,辖区内有G0616甘海高速等多条交通干线和正在修建的甘海高速辅道,路况复杂,人员流动量大。为了更好地守护地区安定、服务牧民群众,在延续过去传统的基础上,2023年6月,川井边境派出所组建了全市第一支马背护边员队伍,主要协助边境派出所防范和打击边境走私及非法偷越国边境等违法犯罪行为,还发挥政策宣传、信息交流、联系群众的作用。

“马背护边队”在管辖区域巡逻 马利红/摄

“通过创新工作方法,‘马背护边队’与驻地友邻单位形成协同作战、联合执法、应急响应的勤务运行模式,树立起边境民警、护边员队伍爱民、亲民、为民的良好形象,切实拉近了警民关系。今后,我们将继续优化马背警务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辖区各族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川井边境派出所所长白宇说。

“马背护边队”承载的是民生,体现的是责任,连接的是民心,守护的是平安。而“强边固防直通车”架起了党政军警民连心桥,打通了服务各族群众的“最后一米”。

“过去买点儿东西很不方便,每次得跑四五十公里路。自直通车开通后,我们需要什么就给管区民警打个电话,非常方便。”川井苏木巴音胡都格嘎查牧民闫巴特尔说,“看到这些民警,我们觉得特别安心。给他们反映的事情,都能及时得到解决。”

“强边固防直通车”每周为牧民代送邮件包裹 记者 杨阳/摄

“强边固防直通车”是巴彦淖尔边境管理支队创新推出的社会治理品牌,主要负责边境踏查、信息收集、法律宣传、纠纷调解、代购物品、代送包裹等,为警民携手共筑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被各族群众亲切地称为草原上的“和谐号”“及时雨”。“我们依托装备车辆带着管理、服务‘直通一线’,延伸至管控薄弱区域、覆盖至民生保障环节,拉近了党政军警民关系,有力维护了边境地区社会稳定。”白宇说。

对于拥有八百里边防线的巴彦淖尔而言,守好祖国边疆的责任重大。如今,我市建立军管“线”、警管“面”、护边员管“点”的边境地区联防体系,进一步凝聚强边稳边合力,促进民族团结稳定。

“农牧结亲”共谋发展

巴彦淖尔自古以来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交融之地,各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也共谋产业兴旺发展之计。

“今天要推荐的是来自乌拉特中旗温更镇的羊肉,肉质鲜美、不腻不膻。”在乌拉特中旗乌加河镇好联丰有机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产品展厅,董事长高彪通过线上直播平台推介着产自温更镇固日班赛很嘎查的羊肉产品。

温更镇组统委员白起胜介绍,温更镇与乌加河镇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开展“农牧结亲”活动,嘎查与村签订“农牧结亲”意向书,聚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堵点、难点开展生产联促帮扶,还会定期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各类联谊、义务劳动等,惠及农牧民生产生活,增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嘎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去年注册了艾敏肉制品加工厂,今年开始生产粗加工肉制品。依托‘农牧结亲’活动,我们可以到好联丰这样的企业学习先进经营管理理念、电子商务营销模式,更好地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打出品牌,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温更镇固日班赛很嘎查党支部委员乌云达来说。

艾敏肉制品加工厂车间 图源自乌拉特中旗发布

温更镇与乌加河镇的“结亲”,是牧区与农区合作互补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乌拉特中旗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按照“南农北牧、南草北饲、北繁南育、北肥南施”区域农牧业大循环发展思路,开展“农牧结亲”活动,推动95个嘎查村结成41个对子,建立158条供需清单,通过组织联建、生产联促、活动联谊、资源联享、困难联助、生态联护“六联共建”机制,带动农牧民调优种植养殖结构,有效解决农村牧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并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态化、长效化,开创抱团发展、互利共赢的局面。

社区互嵌共享和谐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4月15日上午,临河区金川街道江林社区,居民如往常一样聚到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文体活动室,用歌声表达心声,歌唱幸福生活。

“我们每天都来,学唱歌、跳舞、书法、绘画等。大家其乐融融,业余生活丰富多彩。社区还经常举办各类活动,让邻里们增进了解、增进共识,在欢声笑语中共话民族情。”江林社区居民杨英说,“遇到急难愁盼事情,社区工作人员也会耐心帮助解决。在这里就像生活在一个温暖团结的大家庭。”

江林社区开展养生锤DIY手工活动 图源自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金川街道办事处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江林社区打造集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民族团结为一体的“全科网格”,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把社区建设为民族团结幸福家园。建“红石榴”文化长廊,开展“石榴籽进社区”等主题活动,搭建“小杨听你说”议事平台……一系列生动的实践方式让维护民族团结的种子在社区各族群众心中牢牢扎根。“我们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力量,提供多样化的精准服务,搭建沟通交流的桥梁,让各族群众能够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江林社区党支部书记杨盼说。

眼下,进百姓门、知百姓情、解百姓忧的“三百”行动正在杭锦后旗陕坝镇如火如荼开展,西环社区“陕坝大妈帮帮团”无疑是行动中的主力军。通过入户走访,发现部分特殊群体买菜不便,“陕坝大妈帮帮团”便发起了“爱心豆芽免费送”微公益项目。

4月15日下午,西环社区的活动室里一派热闹景象,几位身着志愿者蓝马甲的大妈拿来自己家中生的豆芽,仔细挑选。随后,她们分头前往特殊群体家中,送去一袋袋豆芽。“虽然是小豆芽,但给我们传递的是‘大温暖’。自从入户了解到我一个人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伴儿,她们就常来帮我买菜、打扫卫生,让我们感觉到社会对我们浓浓的关爱。”窦福荣老人说。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陕坝大妈帮帮团”自组建以来,努力做好政策“宣传员”、排忧解难的“服务员”、呵护家园的“巡逻员”,推动社区各民族群众的和谐关系不断巩固,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西环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王开封说,将通过搭建更多低门槛、广参与的互助平台,让陕坝大妈的爱心接力持续传递,促进各族群众心灵相通、情感相亲。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当前,巴彦淖尔正在全力构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的社会结构和条件,让各族群众由居住空间嵌入拓展到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等全方位嵌入。多元民族文化在社区中相互融合、异彩纷呈,各族群众成为居住在一起、学习在一起、休闲在一起、守望相助在一起的“一家人”,共享幸福生活,共筑美好未来。

来源:掌上巴彦淖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