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为基,技术赋能:丰产栽培的双轮驱动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2 17:19 2

摘要:在福建省华安西陂国有林场洋坑管护站的示范林区,林农陈大叔正细心地为木荷幼苗施肥。“以前种树全凭老经验,现在有了新品种和新技术,这木荷长得又快又好。”陈大叔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指着长势喜人的幼苗说。

在福建省华安西陂国有林场洋坑管护站的示范林区,林农陈大叔正细心地为木荷幼苗施肥。“以前种树全凭老经验,现在有了新品种和新技术,这木荷长得又快又好。”陈大叔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指着长势喜人的幼苗说。

这个生动的场景,正是华安西陂国有林场实施科技兴林战略的缩影。通过良种选育、科学栽培有机结合,昔日的传统造林正在向现代高效林业转变。

科技引领:

从乡土树种到国家良种的蝶变之路

一粒木荷种子,二十年精心培育,华安西陂国有林场用科技之笔,在绿水青山间书写了从乡土树种到国家良种的精彩篇章。

加大育种选育力度。2001年,华安西陂国有林场与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强强联合,开启了木荷良种选育的科研长征。基于木荷全分布区种源试验的扎实基础,在茫茫林海中开展优树选择工作。经过十年磨一剑的持续攻关,2011年成功完成木荷良种初选,建成第1代种子园,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注重育种迭代升级。2017年,团队再创佳绩,完成木荷1.5代遗传改良和种子园建设,使良种品质再上新台阶。正是这份执着与创新,让华安西陂国有林场成功获评首个国家木荷良种基地,站上了全国木荷育种的金字塔尖。

完善种质资源保存。如今,这座国家级的良种基地已成为木荷种质资源的“诺亚方舟”。基地汇聚了福建、江西、浙江、广东、湖南5省10市的优质种源1675份,引种水平持续保持全国领先,让华安西陂国有林场当之无愧地成为全国木荷良种繁育的领跑者。

科技惠民:

让丰产栽培技术扎根山林大地

天高气爽,科技之风吹拂华安西陂国有林场。“2024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首期技术培训班在华安西陂国有林场火热开班,标志着木荷良种与丰产栽培技术推广进入新阶段。

现场教学接地气。在西陂管护站25大班020小班推广示范片林内,专家们挽起了袖子、拿起了工具,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林间课堂”:手把手示范良种育苗关键技术;面对面讲解高产嫁接操作要点;点对点解答林农实际问题。

培训体系立体化。项目启动以来,累计培训造林专业户、林农、林业技术员150余人次;编印图文并茂的《木荷用材林丰产栽培技术》120余册;开通“木荷科技服务热线”,年解答咨询1000余次,解决技术难题200余项。

成效初显。“以前看书学不会,现在专家到地头教,种树也有新技术了!”参训林农老李的感慨,道出了技术下乡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通过“理论+实践”的培训模式,丰产栽培技术正从纸面走向林间,转化为林农手中的“致富经”。

示范引领:

打造良种与丰产栽培技术推广“生态圈”

华安西陂国有林场以国家木荷良种基地为依托,精心打造高标准示范林,构建起现代林业科技示范的“样板工程”。示范林深度融合良种选育、丰产栽培、科技推广三大体系。建立从种源选择到苗木培育的全链条技术标准;集智慧监测、精准施肥等现代化管理技术;形成“科研-示范-推广”的良性循环机制。

示范成效。实现年均生产优质良种100公斤,可培育优质苗木200万株以上的产能指标;营建丰产技术推广示范林417亩,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

辐射效应。目前,良种使用及丰产技术推广应用已辐射至福建全省及江西、浙江等周边省区适宜种植区。这一“试验林-示范网-辐射带”的推广模式,不仅提升了木荷造林质量,更为区域林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粒木荷种子,承载着科技的力量,播撒着绿色的希望。良种为基,奠定生态根基;技术赋能,激活丰产潜能。在这双轮驱动之下,荒山秃岭也能点绿成金;当生态与经济协同共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一审:邹淑琴

二审:汤道平

三审:黄 海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