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被小看的感冒元凶:鼻病毒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2 17:42 2

摘要:说到感冒,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鼻塞、流涕、喉咙痒的折磨。但你知道吗?约50%的普通感冒其实是由一种微小却狡猾的病毒引起的——它就是鼻病毒。虽然鼻病毒极少致命,但它凭借超强的传播力和变异能力,成为人类最常见的“老对手”。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的真面目。

说到感冒,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鼻塞、流涕、喉咙痒的折磨。但你知道吗?约50%的普通感冒其实是由一种微小却狡猾的病毒引起的——它就是鼻病毒。虽然鼻病毒极少致命,但它凭借超强的传播力和变异能力,成为人类最常见的“老对手”。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的真面目。

一、什么是鼻病毒

鼻病毒(Rhinovirus,简称RV)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中的一个属。它是导致人类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大约有30%-50%的成人和儿童的感冒是由鼻病毒引起的。

鼻病毒的名称来源于其特别适应在鼻腔中生存的特性。首次在1956年从感冒患者的鼻咽分泌物中分离出来。鼻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不具有包膜,直径大约在15-30纳米之间。根据血清学分类,鼻病毒主要分为A、B、C三个种,已知的型别有169个。其本身毒力其实不强,要比流感病毒要弱很多。每年在秋冬季是好发,最高的比例甚至可以达到40%左右。

其实,鼻病毒对门诊医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它一直都是导致普通感冒最常见的病原之一。只是以往检测得少,所以公众知晓率较低。

二、它是如何攻陷你的身体的

1.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病毒通过感染者咳嗽/喷嚏的飞沫附着在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手机),当健康人触摸后再揉眼、鼻,病毒便趁虚而入。

空气传播:近距离(1米内)吸入含病毒的气溶胶。

2.感染过程

黏附:病毒表面的蛋白“钩子”(ICAM-1受体)抓住鼻腔细胞。

入侵:释放RNA进入细胞,劫持细胞工厂疯狂复制自己。

破坏:48小时内,被感染的细胞破裂死亡,释放大量新病毒攻击邻近细胞。

此时,免疫系统开始反击:

症状来源:流涕、鼻塞是免疫细胞(如中性粒细胞)与病毒交战的“炎症反应”;

自限性:通常7-10天,免疫系统会清除病毒(但咳嗽可能持续更久)。

三、鼻病毒的超能力及弱点

1.难对付的原因

变异快:160多种亚型让疫苗研发几乎不可能(流感病毒才4种主要亚型)。

潜伏期短:感染后12-72小时即发病,传播迅速。

无症状传播:约20%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却仍能传播病毒。

2.致命弱点

怕高温:56℃加热30分钟可灭活,夏季感染率下降。

怕酒精:70%酒精、含氯消毒剂能有效杀灭它。

免疫力是关键:健康人感染后可产生抗体,但仅对同亚型病毒有效(下次可能被其他亚型感染)。

四、感染后有什么症状

鼻病毒通常寄居于上呼吸道,在成人主要引起普通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在婴幼儿和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除上呼吸道感染外,还能引起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潜伏期为2~5天,感染持续时间约为7天。

临床常表现为流涕、喷嚏、咽部不适、鼻塞、咳嗽、咽痛、声音嘶哑、体温不增高或略微增高,有时会伴有鼻窦炎和中耳炎。部分患者感染鼻病毒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

另一部分患者,如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低下患者病情相对较严重,可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诊断为支气管炎、肺炎。

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病史的患者感染鼻病毒,还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发作。

五、如何预防鼻病毒“偷袭”

1. 洗手!洗手!洗手!:用肥皂搓洗20秒,尤其是触摸公共物品后。

2. 避免摸脸:病毒需通过眼、鼻、口黏膜入侵,改掉揉眼睛、抠鼻子的习惯。

3. 增强黏膜防御:保持室内湿度(40%-60%),干燥的鼻腔更易被攻破。

4. 免疫力维护: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过度运动反而抑制免疫)。

5. 口罩:戴好口罩是关键。

**特殊人群注意**:

哮喘/慢阻肺患者:鼻病毒可能诱发急性发作,需提前备好急救药物。

婴幼儿:免疫系统未成熟,感冒后易并发中耳炎或肺炎。

编者结语

鼻病毒虽小,却是人类与微生物博弈的经典案例。它提醒我们:

无需恐慌:多数感冒可自愈,盲目用药不如多休息。

敬畏自然:病毒在亿万年的进化中早已融入生态系统,共存才是终极答案。

下次感冒时,不妨对镜子里的自己说:“这次鼻病毒又换了个马甲,但我的免疫系统,准备好接招了!”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