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夜的直播平台上,一批以“哄睡助眠”为名的直播间悄然崛起。主播们通过模拟耳语、喘息、身体摩擦声等音效吸引观众,部分主播甚至以低胸装、短裙等暴露服饰搭配挑逗性动作,将原本用于缓解焦虑的助眠场景异化为软色情表演。例如,某平台虚拟主播“白雪葵Channel”以动漫形
深夜的直播平台上,一批以“哄睡助眠”为名的直播间悄然崛起。主播们通过模拟耳语、喘息、身体摩擦声等音效吸引观众,部分主播甚至以低胸装、短裙等暴露服饰搭配挑逗性动作,将原本用于缓解焦虑的助眠场景异化为软色情表演。例如,某平台虚拟主播“白雪葵Channel”以动漫形象直播时频繁抖胸,发出性挑逗声音,即便被系统警告“低俗语音”,直播信号短暂切断后仍能迅速恢复。真人主播“一条小糖糖”则通过热舞、抚摸身体等动作吸引近3000人同时在线,单场点赞超130万。
此类内容往往通过“深夜时差”躲避监管。平台日间审核严格,但凌晨时段人工巡查减少,擦边主播借机活跃。例如,某虎牙主播穿着清凉服装热舞,抖胸、拉扯内衣等动作屡禁不止,即便被多次举报,仍能通过“换马甲”或调整直播时间持续营业。
灰色产业链:流量、利益与监管的合谋
短视频平台基于用户停留时长、互动率的推荐机制,天然偏向高刺激内容。擦边直播凭借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快速提升流量并转化为打赏收益。例如,某MCN机构内部数据显示,擦边内容可使直播间流量提升47%,打赏转化率翻倍。平台虽宣称打击低俗,但实际默许此类内容成为流量池的“常客”。
主播与机构签订的“合作协议”往往暗藏陷阱。部分合约要求主播拍摄擦边视频作为“粉丝福利”,若拒绝履约则面临月收入36倍的天价赔偿;主播若解约,则被禁止在其他平台直播,职业生涯被彻底绑定。重庆某传媒公司甚至将直播间打造成“线上夜场”,女主播被要求穿暴露服装,用“娇喘式话术”刺激观众打赏,一旦“金主”停止充值立即拉黑。
粉丝通过刷礼物换取主播的“定制内容”,如涉黄视频或私密联系方式。例如,某主播暗示粉丝赠送“魔法书”(价值约500元)即可获得超1000MB的大尺度视频物料。此类交易通过跨平台完成,进一步规避监管。
治理困境:为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人工智能审核难以识别“软色情”的语音暗示或肢体动作。例如,虚拟主播通过喘息声、耳语等声音擦边,真人主播用暗语(如“06成年了喜欢叔叔”)引流,算法无法有效判定违规。
擦边内容为平台带来可观的广告分成与用户活跃度。某直播平台因封禁擦边账号导致单季度营收下滑32.2%,侧面反映其对灰色流量的依赖。平台虽设置巡查机制,但处罚多为短期封禁或扣分(如虎牙主播单月被扣数千元),缺乏实质威慑。
现行法律对“软色情”的界定模糊,取证成本高。例如,主播使用AI换脸技术制作“定制福利”,或通过商事仲裁掩盖恶意索赔,均能巧妙规避法律风险。
破局路径:从“堵漏洞”到“建机制”
平台需开发针对性审核工具,如声纹识别系统捕捉性暗示语音,动态捕捉模型分析肢体动作。同时加强深夜时段的人工巡查密度,建立“吹哨人”制度鼓励用户举报。
建议将“软色情”纳入《网络主播行为规范》的明确禁止范畴,并提高违法成本。对于强迫主播擦边的MCN机构,可参照劳动法追究其“系统性剥削”责任。
推动主播工会规范化,提供心理咨询与职业培训,帮助主播摆脱“擦边求生”路径。平台可设立“正能量流量池”,对优质助眠内容给予算法倾斜。
结语
当“哄睡”沦为色情交易的遮羞布,不仅扭曲了直播行业的价值导向,更暴露了流量经济下人性底线的失守。治理擦边直播不能仅靠运动式封号,而需构建“技术+法律+行业”的协同机制,让深夜的直播间真正成为治愈焦虑的港湾,而非欲望滋生的温床。
来源:三楼的故事叔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