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疫苗可预防!疾控提醒:警惕猩红热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2 19:55 2

摘要:“按照广州市往年流行特点,广州市在4-6月份会出现猩红热季节性流行高峰。”近日,广州市疾控中心发出猩红热流行高峰期到来的提醒。公开数据显示,在2025年3月,广东全省有猩红热发病数1542例,无死亡病例。

“按照广州市往年流行特点,广州市在4-6月份会出现猩红热季节性流行高峰。”近日,广州市疾控中心发出猩红热流行高峰期到来的提醒。公开数据显示,在2025年3月,广东全省有猩红热发病数1542例,无死亡病例。

记者采访专家了解到,目前医院接诊的猩红热患者数量已经出现上升,但数量有限、总体可控。猩红热感染性较弱,且有很多药物可以有效治疗,市民群众有必要加强对猩红热的了解以便及时就医,但不必对此过度恐慌。

据介绍,目前猩红热尚无疫苗可供预防,主要是因为其病原体特殊性,很难用一种疫苗覆盖所有血清型,且有抗生素的有效治疗,使得猩红热的疫苗研发优先级不高。建议市民应更加关注疾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

猩红热传染性相对较弱

据介绍,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我国法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猩红热在流行传染的过程中一般不会突然暴发,多是一个逐渐增多的过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疑难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教授介绍,猩红热人群普遍易感,但儿童和青少年是主要发病人群,尤其是3-15岁的儿童。每年春季——尤其是3月至4月开始,医院儿科门诊接诊的猩红热病例会相对增多,今年也不例外。

以南方医院为例,近期每天接诊的猩红热病例较以往略有增加,每天接诊的猩红热患者数量为五六人。

彭劼强调,尽管猩红热的主要传染途径为空气飞沫传播——通过咳嗽、打喷嚏等行为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食物传播——但猩红热与新冠、非典等由病毒传染的疾病不同,猩红热属于由细菌引起感染,传染性相对而言较弱,且有很多药物可以有效治疗,因此市民群众不必过度紧张。

“小红人”和“草莓舌”是猩红热典型症状

“面对猩红热市民无须过度恐慌,但要对猩红热的症状有一定了解,便于及时就医。”彭劼介绍,猩红热主要表现为发热、扁桃体化脓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发热后24小时内开始发疹,从耳后、颈部,然后迅速蔓及躯干和四肢,典型的皮疹为在皮肤上均匀分布,压之褪色,伴有痒感,患者像个“小红人”,消退后皮肤会脱屑。

此外,患者的舌苔也会发生变化。病程初期舌覆白苔,红肿的乳头凸出于白苔之外,称为“草莓舌”,两三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乳头仍凸起,称“杨梅舌”。

目前,治疗猩红热的主要药物包括青霉素、阿莫西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抗生素,这些药物对猩红热的治疗效果良好。专家提醒,市民若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就诊,切勿自行服用抗生素,以免延误病情或产生耐药性。

“通过加强个人防护、及时就医和合理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应对猩红热的流行。”彭劼建议,家长若发现孩子有发热和皮肤红疹等症状,应高度警惕猩红热的可能,及时带孩子到发热门诊就诊。应让孩子佩戴口罩,避免传染给他人。同时,家中要保持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猩红热尚无疫苗可供预防。专家解释称,这主要是因为猩红热的病原体细菌有很多血清型,很难用一种疫苗覆盖所有血清型。此外,由于有效抗生素的治疗,使得猩红热的疫苗研发优先级不高。因此,市民应更加关注疾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

广州市疾控中心建议,预防猩红热需采取综合管理措施。首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室内勤通风;孩子若确诊猩红热应及时就医,痊愈后方可返校,患者污染的用具需煮沸消毒,家具书桌等用肥皂水或消毒液擦洗,无法擦洗的户外暴晒1-2小时。其次要切断传播途径,高发期尽量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通风差的场所,去时佩戴口罩。此外,提高孩子免疫力也至关重要,应保证适量户外运动、均衡饮食和充足睡眠。学校方面,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及小学须加强晨午检,发现可疑病例及时停课、就医和隔离,并做好环境卫生与消毒。

文 | 记者 薛仁政 通讯员 穗疾控 屈理慧图 | 视觉中国

来源:羊城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