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扬州,这座因运河而生、因文化而兴的城市,在25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非遗底蕴。2024年1月20日,形似“宝船”的扬州非遗珍宝馆正式启航,以“五馆合一”的姿态(中国印刷博物馆广陵分馆、中国玉器馆、剪纸馆、漆器馆、工艺美术馆),将雕版印刷、玉雕、漆器、
扬州非遗拾珍:千年文脉的璀璨华章
扬州非遗珍宝馆:一船承载千古匠心,五馆共绘非遗长卷
扬州,这座因运河而生、因文化而兴的城市,在25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非遗底蕴。2024年1月20日,形似“宝船”的扬州非遗珍宝馆正式启航,以“五馆合一”的姿态(中国印刷博物馆广陵分馆、中国玉器馆、剪纸馆、漆器馆、工艺美术馆),将雕版印刷、玉雕、漆器、剪纸等上万件非遗珍宝汇聚一堂,成为展现“扬州工”匠心与运河文脉活态传承的全新地标。
一、古韵今辉:扬州非遗的千年脉络
扬州非遗的繁荣,源于其通史式的繁华历程。汉唐时期,扬州已是南北货物集散地,宋代雕版印刷、元代玉雕、明代漆器等技艺在此兴盛,至明清达到鼎盛。清代盐商云集,更催生了扬州八刻、通草花等精细工艺的发展。如今,扬州拥有联合国人类非遗4项(如雕版印刷、剪纸)、国家级非遗20项,非遗文化已成为城市的精神图腾。
二、珍宝馆:一艘载满匠心的“文化宝船”
扬州非遗珍宝馆坐落于古运河之畔,建筑形如扬帆起航的宝船,地上五层、地下一层,总面积1.3万平方米。馆内布局精妙:
二层:雕版印刷展区,以多媒体互动还原《全唐诗》刊刻史,游客可体验饾版彩印《群仙贺寿图》的逐色套印技艺;
三层:漆器珍品琳琅满目,如点螺楠木雕《峡趣》漆砂砚、雕漆嵌玉《名花竞艳》地屏,展现扬州漆器“巧夺天工”的髹饰技艺;
四层:玉雕与剪纸交相辉映,从白玉山子到翡翠屏风,从张永寿《百花齐放》剪纸到通草花仿生之作,诠释“妙聚他山”“百花齐放”的艺术哲思;
地下一层:大师工作室与研学基地,游客可观摩玉雕师琢玉、绣娘飞针,或参与剪纸创作,让非遗技艺触手可及。
三、匠心传承:非遗技艺的永恒生命力
扬州非遗的魅力,在于守正创新的传承精神。
雕版印刷:扬州诗局曾为《全唐诗》刻版,如今珍宝馆以数字技术让古籍“开口说话”,游客可通过动态GIF领略饾版彩印的层叠之美;
玉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毅进等大师以新疆和田玉、缅甸翡翠为材,依料定式,创作出《螳螂白菜》等经典,令玉石“复活”为艺术语言;
剪纸:张永寿先生的《百花齐放》以细腻刀工为郭沫若诗句配图,新一代传承人则融合现代设计,让剪纸从窗棂走向国际舞台;
漆器:扬州漆器厂1959年为国庆献礼的玉雕漆嵌挂屏《和平颂》,将玉雕与漆艺结合,开创复合工艺先河。
四、活态保护:让非遗融入时代血脉
扬州非遗珍宝馆不仅是展馆,更是非遗活态传承的生态圈。
数字化赋能:通过3D扫描、动态展示,《群仙贺寿图》等孤品得以“云端”传播,吸引年轻群体关注;
大师工作室:12位非遗传承人驻场创作,开设定制课程,从孩童到海外游客皆可体验“扬州工”的魅力;
文旅融合:文物商店、拍卖大厅与文创展销区,让非遗从展品变为可收藏、可日用的文化消费品,如漆器茶具、剪纸灯饰等。
结语:一艘宝船的文化远航
扬州非遗珍宝馆,恰如一艘停泊在古运河旁的“文化航母”,既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又驶向未来的创新之海。在这里,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陈列,而是可触摸、可体验、可传承的活态文明。正如馆内古琴名家马维衡弹奏的《流水》般,扬州非遗在守正与创新中潺潺流淌,奏响新时代的文化乐章。
来源:博学多才的饭统一点号